X

1958年炮击金门,为何不夺岛?主席说:台澎金马可以由蒋管

作者:东旭

1958年8月中旬,我军决定炮击蒋军占领的金门,这一计划在发起前,是绝密的。

然而这一天早上,新加坡一份报纸却发出一条消息,泄露了这一机密。

这是谁干的?泄密者竟然是主席、周公的座上客。

炮击金门

“曹先生,你不该把我党的机密卖给《南洋商报》!我们可是把你当朋友的。”

1959年10月24日,周公在接见曹聚仁的时候,表情严肃地说。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人全都惊住了。

周公说话一向含蓄,这次却锋芒毕露,或者说毫不客气,这是非常罕见的。

所以,此话一出,现场的空气立刻凝固了,曹聚仁也尴尬无比,尽管面带微笑,但比哭都难受。

然而,主席却对曹聚仁“泄密”一事持相反态度,他笑着说:这不怪他,“早一天露出去,那也没有什么要紧……有什么大不了呢?”

曹聚仁是谁,为何是我们的座上客?

同样一件事,两位首长却持相反态度,这是为什么?

周公所说的泄密事件什么由来?

曹聚仁,浙江人,1900年出生,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抗战时期和范长江、孟秋江、方大曾被并称为四大战地记者。

抗战时期的曹聚仁

他才高八斗,曾在复旦大学任教。

他跟蒋家关系非同寻常,在赣南被经国聘请为家庭老师。

经国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知我者,曹公也。”

小蒋一家在赣南

因此,1938年,他和周公在重庆曾家岩初次相见时。周公风趣地说:“你跟委员长是老乡,写报道可不能有偏向啊。”

曹聚仁严肃地说:“我是‘两头不靠岸’,不偏不倚,只向着真理。”

后来皖南事变发生,曹聚仁做了大量的调查和采访,持发表了多篇客观的报道和评论,让世人了解了事变真相,揭露了蒋军手足相残的真实嘴脸。

由于曹聚仁刚正不阿,总爱挑刺,被蒋氏当局称为“乌鸦先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曹聚仁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台岛,而是到了港岛,担任了新加坡《星岛日报》编辑。

曹聚仁

曹聚仁是一名“中立者”,努力做到“不偏不倚”。

那么,这样一个中间人士,为何成为我党的座上客?

据曹聚仁的儿子曹雷回忆,蒋氏派人到港岛找他父亲。当时大陆形势一片大好,蒋军方面产生了与大陆接触的想法。

而曹聚仁也认为,双方虽然曾经闹别扭,但最后还是要走向和解,不能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和平解决台岛问题,一直是我方的主张。

正是在此背景下,曹聚仁在1956年7月以《南洋商报》特派记者的身份,随着新加坡一个工商代表团来到北京,受到了老朋友周公、陈毅的亲切接见。

对于曹聚仁的到来,周公非常高兴,还宴请了他。

宴会上,曹聚仁直言不讳地问周公:“你在会议上讲的‘和平解放’,含金量是多少?”

周公态度坚定地说:“票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我们的底牌是,只要是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双方平等商谈,不是‘招降’。”

曹聚仁被周公的坦诚所打动,回去之后在《南洋商报》上发表了《周公在颐和园约曹聚仁一席谈》,表述了我党提倡“第三次合作”的观点。

三个月之后,即1956年金秋十月,曹聚仁再次登上北去的专机,来到北京,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这次接见不同寻常,是单独接见。

为了接见他,主席甚至没有去参加印尼总统苏加诺的欢迎会。

在会谈中,伟人和他谈到了蒋氏,还问了不少曹聚仁当年和经国在赣南的往事。

曹聚仁在谈话中对经国的评价很正面,但是伟人没有打断,而是面带微笑倾听。

主席甚至说道:“回来能不能把你的《经国论》借我一读?”

曹聚仁对这次会见的感受是:“主席是懂辩证法的,知道‘最强者正是最弱者,最弱者却是最强者’的道理,从蔑视到容许蒋氏的存在,打算和敌人握手。”

而主席单独会见曹聚仁本身,就体现了我方对和平解决台岛问题的期待,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周公也会见了曹聚仁,甚至说“蒋氏将来要在北京安排(工作),辞修(陈诚)也可以来,职务不在付宜生(傅作义)之下,经国也可以来……我们现在已经不公开宣传反蒋,希望他们拿出诚意来。”

曹聚仁的报道发出后,两岸三地和海外华人全都看好第三次合作前景。

可是不久之后,金门炮击开始了。

炮击的背景,是中国当时正在轰轰烈烈搞经济建设,美苏对此感到不安。

苏联提出了“三和路线”,即和美国“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

美国鹰派则对中国加紧封锁。

海峡局势骤然紧张,蒋氏下令蒋军频繁骚扰沿海地区。

在此背景下,主席果断出手,指示彭德怀对蒋军做出大动作,方针是敲打蒋氏,让美国人看。

国际上,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8月22日联大召开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提出的要求美军撤出中东的提案,让白宫非常狼狈。

我军果断抓住机会,在8月23日开始了炮击金门行动。

军事行动表面上是针对蒋氏的,其实是敲山震虎,对美国示威,警告他们不要插手,不要低估了我们的决心。

同时,也是让克里姆林宫看看,中方不买苏联的账,他们搞的“三和路线”见鬼去吧。

国防部决定,自1958年8月23日12时起炮击金门。

可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蹊跷事。

这天早上印刷的新加坡《南洋商报》,却提前报道了我军将要炮击金门。

无独有偶,我军决定在10月6日停止炮击金门,而10月3日又是这家报纸提前披露了我军这一决定。

如此绝密的军事行动,是谁的密?答案显而易见。

曹聚仁是这家报纸的记者,又和我高层有来往,怀疑肯定指向他。

因此,在10月24日,周公接见曹聚仁的时候,批评他将消息卖给了新加坡,泄露机密。

可是,主席对曹聚仁“泄密事件”却持相反态度,这是为何?

1958年10月13日,主席起草的《告同胞书》披露了这个秘密。

在《告同胞书》中,主席说:“几个星期以前,我们的方针就提前告诉你们的领导人了,6日我们将炮击金门……”。

如何告诉的?主席说,是通过《南洋商报》。

主席是通过曹聚仁,向蒋氏表达我们的态度:不允许加剧局势,不许美军飞机和军舰为运送军事物资的蒋军船只护航。

炮击金门的消息,是主席透露给曹聚仁的。

曹聚仁披露相关消息,是主席默许的;要不然主席跟曹聚仁会谈,讲过很多机密为何唯独这一次泄露?

因为这时候,我军将要炮击金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7月18日,主席召集将领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任务。

主席指出,金门炮战,我军意在敲打美国,趁着美军在中东陷入被动的大好时机,同时还可以支援阿拉伯反侵略。

金门、马祖是我们中国的,打金门、马祖,对挑衅蒋军进行惩罚,是中国自己的事,华盛顿找不到借口干涉。

主席说,我们决定以地面炮兵实施打击为主,准备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

主席指出,目前美国所有远东部队都进行了备战,我们的行动对它是个牵制,使它不敢放开手脚向中东调兵,它的军力有限,无法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这样就可减轻中东人民的压力。

同时也通过这一行动告诉世界人民,美国无论如何叫嚣,中国人民是不怕的。

8月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到确切情报,中国军队打算对沿海岛屿发起攻击,白宫如临大敌,向海峡增派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向台岛提供武器装备。

蒋军当局也同时宣布,台澎金马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同时,蒋氏疯狂叫嚣,要反攻;五角大楼也气势汹汹,发出战争威胁。

我军根本没有被吓倒。

8月18日,主席指示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8月20日,在北戴河会议最终作出决定,集中力量,对金门蒋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然后对它进行全面封锁。

8月21日,主席召见福州军区负责人叶飞,听取他关于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作战准备的汇报。

左起:刘培善、韦国清、叶飞、陈铁君

当天,确定了炮击具体时间,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的炮击。

8月23日17时30分,随着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炮击。顷刻间,万炮齐发,成群成串的炮弹怒吼着向金门方面倾泻过去,金门岛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炮击持续了2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蒋军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死伤,蒋军金门防卫司令部3名副司令官和2名美军顾问在炮火中丧命。

炮击摧毁金门岛蒋军的大量军用设施,有线通信系统基本上被破坏。

那么,既然我军是突然打击,为何主席还要授意曹聚仁提前泄密?

这是因为,我军打击金门美蒋得到了情报,我军可以通过让曹聚仁泄密,来麻痹美蒋。

在美蒋看来,曹聚仁不可能掌握我最高机密,主席向他透露的我军炮击金门的时间有诈;他们认为,主席怎么会把我军的重大行动告知一个外人?

炮击开始后,正像主席预料的那样,白宫外强中干,国务卿杜勒斯在9月上旬提出了与我会谈,中美在华沙举行了会谈。

会谈中,美方甚至提出放弃金门、马祖,以保住台岛。

这时候,主席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停止炮击,把金门、马祖留给蒋氏。

对于这一决定,很多干部不解:到口的肥肉为何不吃,金门战役的一箭之仇不报?

蒋氏、经国父子

主席解释说,如果我们此刻占领金马,蒋氏就会在岛内失去人心,局势就会陷入动荡,蒋氏父就会垮台,台岛的防务会更加依赖台岛,到时候美国也从中获利,加强对台岛的控制。

而蒋氏父子拥有金马,利于台岛稳定,可以避免美国进一步干涉台岛事务。

主席说:“只要(蒋氏)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以由蒋管……”

大家听了分析,纷纷点头称是,更加佩服主席独到战略眼光。

1965年7月,曹聚仁第六次到大陆,也是他最后一次到大陆。

这一次,我方表现出和平解放的更大诚意,周公甚至提出了台岛回归的具体政策,主要包括,台岛不再接受美援,北京负责援助;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市;台岛官员官衔和待遇不变;台岛的民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等。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蒋军没有抓住历史机遇,留下历史遗憾。

而周公后来了解详情之后,也对曹聚仁的工作表示肯定。

这一点从曹聚仁的家书中可以看出来,他在给儿子曹雷的信中说:“我一切听总理的……他对我的工作还满意。”

曹聚仁全家照

1972年,72岁的曹聚仁先生病逝,周公评价:“曹聚仁是爱国的!”不仅如此,周公后来还安排将曹聚仁的骨灰运回大陆安葬,亲自撰写了碑文。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