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邮票上的侨史:南非华工与“了不起”的陈嘉庚

5月18日,中国侨联党组成员隋军(左一)、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陈忠锋(左二)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祁德贵(左三)在现场参观。当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主办“方寸世界——邮票上的侨史”展览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展览集合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共计668件邮品,以“漂洋过海 播迁世界”、“胼手胝足 筚路蓝缕”、“休戚与共 融合发展”、“赤子情怀 义薄云天”四个章节,带领观众从邮票这一独特的视角领略各国华人华侨在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下的生活、创业和奋斗历史,展现华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图片均来自华舆 李国庆/摄)

十余名中国人站在厨房内,有的手持扫把,有的拿着大锅铲,其身旁是两排并列的大锅。这是南非于1998年10月发行的“华人厨房”邮资明信片上的图片,该明信片反映了20世纪契约华工在南非的生活场景。

“我感觉那时候的华工在海外生活都很艰苦。”在5月18日于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方寸世界·邮票上的侨史”专题展上,来自福建厦门的集邮爱好者柯胜吉告诉捕舆者。

“华侨史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奋斗史”

1904年至1910年,英国政府为缓解南非金矿劳动力短缺问题,引进了大量中国契约劳工,据统计总数约为6.4万人,大批华工在南非的金矿从事开采工作。

5月18日,展览现场展出的一张南非邮资片。邮资片上所展现的是三位在南非挖金矿华工的肖像。

“华人厨房”不是唯一反映该时期南非华工生活状况的邮资明信片。在另一张明信片上,浴室内的华工坐在浴盆内洗澡;还有一张明信片上,华工们身穿中国传统戏曲服饰表演京剧。亦有三名华工手搭肩膀,面朝镜头拍了一张合照。

“这些邮资明信片同期发行,是一个系列的,展现南非华工生活或者娱乐的画面。”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刘大有告诉捕舆者。

5月18日,现场展出一张新加坡1910年发行的“Chinese Family”邮票。

不仅仅是南非,展览现场还有多组邮票及邮资明信片,反映了华工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越南等国的工作生活场景。

据了解,自19世纪中叶起,契约华工、欧战华工等形式的移民大量涌入东南亚、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为当地的开发及铁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推动居住国经济的发展。

5月18日,现场展出菲律宾华侨游击队队徽式样的邮票(中)。

“一部华侨史,就是一部海外华侨华人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一部中国人在海外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祁德贵说。

“陈嘉庚十分了不起”

为纪念知名华侨企业家陈嘉庚诞辰110周年,中国于1984年发行了陈嘉庚8分纪念邮票。该邮票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上。

5月18日,一位参观者沉醉在“方寸世界”。

出生于1874年的陈嘉庚是福建同安人,旅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业致富,其业务遍布东南亚。

1919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1938年,他在新加坡建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担任主席,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5月18日,司徒美堂之孙女司徒月桂为参观者介绍中国致公党于2003年发行的纪念司徒美堂的邮票及首日封

陈嘉庚积极从事慈善事业,但个人生活很朴素。他在个人自传中写到,“我之个人家庭,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在集美建一住宅,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

“陈嘉庚是华侨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北京市崇文集邮协会会长田胜利说。

5月18日,参观者了解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的设计作品以及相关纪念邮票背后的故事。

来自厦门的柯胜吉谈起陈嘉庚为抗日救国、兴办教育所做的事情时,也感慨“陈嘉庚十分了不起”。

“我们将华侨史中丰富的奋斗事迹、珍贵的历史故事,浓缩于一枚枚小巧精致的邮票之中,以大世界与小方寸之间的空间对比,引导观众透过精美的邮票,一窥各国文化、异域风情,追寻中国人到海外谋生、求存与发展的传奇。”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祁德贵说。

5月18日,现场展出的2011年在美国华盛顿发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明信片。

祁德贵希望观众深切感受海外华侨华人勤劳、进取、开放、包容与奉献的珍贵品质,体会他们对祖国、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迫切愿望。”

5月18日,参观者被各式邮票展品吸引驻足,品读其背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