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明信片指用一枚美术明信片,在明信片图画一面贴一张同图案邮票,并在邮票和明信片上加盖相关邮戳制成的。
一、最早的极限明信片
世界最早的极限片出现在19世纪末,由旅行者偶然在寄送明信片时将邮票贴在有相同图案的明信片上形成。
二、极限明信片的种类
极限明信片按图画性质来分有摄影片和画稿片(卡通片也算画稿片)两种。
按发行渠道来分有官制片和自制片。
按邮展规则来分有规范片和非规范片。
摄影片是用摄影照片作底图印制的明信片,它包括以自然风光、人物、美术作品为题材的照片,一般认为摄影片制作的极限片最符合参展要求,一是反映了“确有其物”的要求,二是摄影片画面清晰,三是明信片不是邮票的原图放大,这些特点是FIP(邮展宗旨国际集邮联合会)关于极限集邮的规则要求的关键几点。
画稿片是手绘的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一切以手绘方式描绘的风光、人物、美术作品及社会现象、思想现象、物质现象都属于它的范畴。目前FIP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说法,画稿片不能参展,但多数画稿片,确实有邮票原图放大的特点,有些是反映某一历史事件反映某一历史人物,而这些事件和人物当时不可能留下照片。这个问题有争议,极限集邮如果局限在某些人为创造的障碍里,则发展前途和集邮品的积极性会大受抑制。但可以认为画稿片没有摄影片美观、明晰。
规范片,就是符合FIP极限集邮规则的极限明信片,也就是要符合邮票的明信片,邮戳日期内容相近,力争做到“三位一体”的原则,这样的极限片就是规范化。 规范化的明信片图案必须占画面的75%以上,不能是邮票的原图放大,规范片可以盖销日戳、风景戳、纪念戳和其他邮政部门刻制的专用戳,极限明信片邮票的邮资可以不符合当时投递的规定邮资,极限片也可以不经过实寄。在极限集邮者眼中,盖有风景戳和纪念戳的极限片最受青睐,随着集邮文化的发展,极限集邮水平的提高,认识的加深,对规范极限片的理解会有所变化,有争鸣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非规范化,就是不符合FIP目前关于极限集邮规则的极限明信片:
1、明信片画面不足75%或尺寸大小不规范。
2、明信片图案是邮票图案的简单放大。
3、照邮票图案画出来的画稿片。
4、明信片图画一面有“画蛇添足”等文字,特别是写有“极限明信片”字样。
5、用有害邮品制作的极限片。
6、邮戳过期使用或邮票停止使用,比如不能用我国五十年代初发行的旧币值邮票制作极限片。
7、用中国邮票贴在外国明信片上盖外国邮戳,因为国际邮联规定哪国的邮票只能哪国盖销邮戳。
8、画面残缺的明信片,如反映某一事物明信片图画差一截,没有完整反映。
9、盖销戳不符合邮票及明信片所反映事物或不在事物发生地。
10、内容不一致,有些邮票和明信片粗看一样,细看不一样,则不行。
官制片,就是由国家邮票公司和地方邮票公司发行的,带有编号或是地方邮票公司为配合某一反映当地事物而发行的邮票而配套发行的极限明信片,一般认为官制片不宜参展,FIP规则并未明确规定官制片不能参展,也许官制片发行量大,便于收集,缺少珍罕性,又违反了明信片应早于邮票发行的原则,但是现在国际邮展中也有官制极限片展出。笔者认为都可以展出,因为邮展,要突出的是:“邮”字,要展出的是邮品,如果人为的规定太多,不利于集邮事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参展,那发行他干什么,如不能参展,FIP就应明确规定官制极限片不能发行。
自制极限明信片,顾名思义就是集邮爱好者自己按照极限片的制作方法和要求制作的符合FIP规则的极限片,按FIP规则要求参展的极限片应是自制片,因为自制片在各方面均能满足规则要求,一是明信片早于邮票发行的要求得到满足,二是明信片不可能是邮票的原图放大,因为在邮票之前发行了明信片最起码不可能是同底片图画,三是反映了确有其物的要求,明信片同邮票一样,是反映式纪念某一事物、事件、人物而发行,这促使极限集邮爱好者收集明信片。
三、自制极限片
极限集邮的一大乐趣就是自制极限片,因为自制极限片有自己的再创作,有自己的对邮品的理解,有在收集明信片和邮票中的苦与乐,故许多集邮者乐此不疲,原因于此。
要自制极限片就要了解制作极限片的基本要求,最好按现行FIP规则搜集摄影明信片,收集明信片的面要广,年代要久远,便于从中选优,明信片规格要符合规则规定最大和最小的要求,明信片的印刷质量也必须考虑坚硬的纸质,清晰的画面,鲜艳的色彩,都会给极限片带来最佳的艺术效果。
邮票要符合规定即还在通用的邮票,有害邮票和其他邮票不能使用。 制作极限片很难盖到邮票发行日日戳,因为有的邮票事件发生地距你的居住地较远,当时发行邮票购买后贴在事先备好的明信片上再寄往销戳地,也有一个过程,要想盖销当日的邮戳唯有事先将明信片寄往盖戳地请邮友或邮票公司帮助盖戳,这样才能是首日戳,否则不可能。 自制片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邮票贴在明信片的哪个地方,一般说来,按照摄影学的观点,一张照片所反映事物的中心点是聚焦在照片的中央,也就是说,明信片中央部位是该明信片所反映事物的主体部位和核心部位,邮票应贴在明信片的四角,一般可以贴在左上角或右上角为最佳,在欣赏上会收到较好效果,不过要因片、因票而异,极限片的再制作过程也是一个美学过程,总之当邮票贴在明信片上,要进一步增加明信片的美感,对片和票所反映的事物起到二次烘托作用。
自制片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邮戳的销票。一般以风景戳、纪念戳为最佳,另外盖戳位置也重要,有的邮局工作人员不懂盖戳的重要性,将邮戳盖满邮票,或是将邮戳倒盖,或是邮戳未干弄模糊了,邮戳是极限片三个一致的一部分,既不可缺少,又是对邮品的再创作,盖得好,对邮品有很强的增补作用,否则差强人意,效果不好,特别是一些佳片,佳票极限片本可作为传世之作,只因邮戳盖得不尽如人意,使邮品身价大跌,也给集邮者带来巨大遗憾。 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邮展中要想让评审员一目了然你的极限邮品,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展出早期的那些已经发黄的旧的极限片,因为这些发黄的旧明信片最能充分体现邮票和明信片发行时间之久远。这些近代的极限片,要比看上去崭新的,比邮票发行时间提前几年印制的,亦属近代的明信片要好得多,因为后者很难在评审时与和邮票同时发行的,甚至滞后于邮票印制的明信片相区别。
极限集邮界目前有一个悲观的论点,认为我国早期的明信片太少,难找。早期的极限片更是凤毛鳞角,这种悲观论调不可取,只要我们刻意追求是不难得到的。 如果我们的极限邮集中多一些外国的早期片则邮集水平会更高。随着邮展与国际接轨,沟通中外邮品交流的渠道也就指日可待了,另外还有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就是所谓的“规范化”,如果突破了这一固定的模式,可能会更多的寻觅到早期国外极限片。
四、极限片与其他图片的区别
极限片除应遵循“和谐一致”原则,还应有人为制作的痕迹,它的邮资是在再制作中贴上去的。除此以外的所有带邮资的图片均不能算作极限邮品,比如集邮公司发行的邮票图卡,带邮资的各类明信片,以及带邮资的邮筒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1、 与邮票图卡的区别 邮票图卡是邮政部门为纪念某一特定的文化历史事件,宣扬某一特定风景、事物等而发行的印有与邮票图案相似或相近的图案。并贴有邮票,盖销邮戳的就是邮票图卡。 到目前止我国共发行12套邮票图卡,有的邮票图卡所贴邮票与图卡图案看似一致,有的只是有联系,无论怎样,不是极限片,邮票图卡一般不能作为邮品参展,因为它与邮政业务联系不上。是一种纯粹的收藏品,它也不能邮寄,因为所贴邮票在邮票公司出售前就已盖销。
2、 与邮资明信片的区别 邮资明信片的种类有许多,尽管所印明信片有邮资图,也可以邮寄,但也不是极限片,它没有人工再制作的痕迹,有的邮资明信片比如风光邮资片,图案也印满了明信片的一面,也就是说图案占明信片75%以上,但邮资是印在图案的另一面的,其他带邮资的明信片与极限片区别更大,最大的区别就是邮资印在明信片上面,有些邮资片的图画图案与邮票反映的同一事物,但是邮票应贴在图画一面,可再盖戳制成极限片,那种邮资片也不是极限片,根本区别是极限片要贴图案相同的邮票,而邮资片是印有邮资图的明信片。
3、 与邮简的区别 邮简也叫“邮政信笺”“信简”,邮简也简称简。 邮简是一张纸正面经折叠后成为信封的封套,用来写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背面可用来书写信函内容,有的邮简也印有图案,在邮寄过程中,一般邮票应贴在写有收、寄信人姓名的一面,而不能贴在背面,这就是与极限片的根本区别。因为极限片的邮票贴在有图画图案的一面。 邮简的历史要比邮票长得多,我国1956年以前发行邮简以后便没有发行了。 邮简的种类很多,有邮资、邮简、邮制和非邮制邮简,按发行目的和使用方法来分,有普通邮简、航空邮简、美术邮简、纪念邮简、宣传邮简和专用邮简,在编制极限邮集时不管怎样的邮简都不能作为极限邮品编入邮集中。
极限片虽然是片家族中的一种,但与其他片有着质的区别,他是一种复合性邮品,画面大而清晰,反映主题鲜明,观后赏心悦目,是邮品家族的宠儿,也是集邮品种的姣姣者。只要邮人在收集和组编邮集中严格加以区分,特别是初涉极限集邮者,不能把有些邮资片和图卡、邮简与极限片混同。
五、极限明信片的发展
集邮者有意识的去制作极限明信片应是20世纪10 年代之后。1944年12月2日,在法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极限集邮组织"French Maximaphiles"。最新的《FIP 极限集邮评 审专用规则》于2004年9月在新加坡通过。
自1956年第11期《集邮》杂志发表了波兰人马利安·海茨斯基撰写的《极限明信片》专稿之后,极限明信片这种新颖的集邮品种开始得到了我国集邮爱好者的接受和认可。受此影响,一些有远见的集邮爱好者开始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极限明信片的收集、制作工作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更为全面的普及与提高。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极限明信片才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集邮活动中。1985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国际邮联会议上,FIP专门为极限类邮集制订了相关的评审规则。这一规则的推出,为我国极限集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期间,一些集邮期刊、书籍也不失时机地登载了一批极限邮品及有关的介绍文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宣传和推介,引发了极限集邮热在全国的蔓延。许多极限集邮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为了上世纪末我国集邮事业发展进程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集邮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呢?在我看来,极限明信片本身所具有的四种内在属性,是造成广大集邮爱好者产生心理共鸣的原因所在。
1、观赏性。与邮票的原始吸引作用相比,极限明信片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艺术扩展。极限明信片通过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之间的完美组合,更好的诠释了邮票的主题和意境。明信片选材上的特殊要求,加强了邮票的艺术感染力。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为全面地拓展了收集者的欣赏空间和感觉想象。邮政戳迹的落盖,宛如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极限明信片作为邮资票品的具体特征。这种明信片与邮票之间的放大对比,以及黑色戳迹的点染作用,使每一个欣赏极限明信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和谐、精致之美的自然流露与散发。
2、创造性。用今天的眼光看,极限明信片应该算得上是一种颇为时尚的DIY(自己动手做)。这是因为,极限明信片的收集、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邮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二度创作。从一开始的明信片收集,再到对多种版式明信片的选择,以及最后的选戳、盖戳,整个环节都显示着制作者的独特思想和创意。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反映时代气息和自身兴趣爱好特点,业已成为了制作者们普遍追求的目标。能够通过一枚极限明信片的制作,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该是何等陶然与惬意的事啊!
3、资料性。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上看,明信片是一种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存在的实物资料。自1865年德国出现明信片、1869年奥地利邮局发行明信片至今,世界上究竟出版、发行了多少枚明信片恐怕一时还很难以得出准确的答案。明信片涉列范围之广,包含信息之多,足以使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面透视镜。在许多的时候,邮票的设计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所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印刷技术等等条件的限制。而极限明信片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种对邮票画面的资料性补充和还原,充分显示了极限明信片本身所特有的史料作用。除此之外,极限明信片还能够通过载体明信片对邮票进行佐证。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能够在明信片的对照下真实地袒露出来。这对于我们的集邮研究和邮票设计工作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参照价值。
4、收藏性。从艺术品位上讲,极限明信片有着制作严谨、画面饱满、内蕴深邃、容易引发欣赏者思维联想等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极限明信片在艺术感染力上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从市场角度上看,极限明信片又是极其讲究时效性的邮品。盖戳的时间、明信片的发行年代,以及明信片的规格、尺寸都是直接影响极限明信片自然和谐程度的相关条件。因此,一枚好的极限明信片不仅包含了艺术的欣赏价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邮政、科技等等方面的价值。它已超越了邮政用品在形式和概念上的界定范围,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兴的收藏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