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讯】华纳流媒体HBO Max下架了《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BBC和Netflix等视频网站也下架了拿种族当“梗”的喜剧《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及衍生剧《伴我双飞》(Come Fly with Me),美剧《老友记》(Friends)制作人为当年主角阵容“全白”而流泪道歉……从大公司到从业者,都在反思自己在种族问题的“系统性歧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对此,有人为电影人主动反思叫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为迎合“政治正确”而矫枉过正。
BBC下架《小不列颠》 “涂黑脸”含歧视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北京《新京报》报道,2003年开播的BBC喜剧《小不列颠》以小品形式夸张地展现英国人的日常所见,编剧兼主演马特·卢卡斯(Matt Lucas)和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alliams)扮演英国各群体的典型形象,从权贵名人到边缘群体都逃不过“英式没品”的调侃,如首相助理、残障人士、同性恋者、异装癖等。卢卡斯扮过一个长胡子的泰国新娘,威廉姆斯则把全身涂黑来扮演一个非裔女性。
近期,种族议题重新成为舆论焦点,《小不列颠》也再次受到抨击。BBC向英国《每日邮报》证实,已在其流媒体平台下架了全三季《小不列颠》和衍生剧《伴我双飞》,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卢卡斯和威廉姆斯都曾为自己恶搞的一些角色进行反思,卢卡斯2017年曾说,通过扮演非裔来取悦观众是一种“懒惰”,“如果我重新录制一次《小不列颠》,我不会扮非裔,也不会嘲笑异装癖,这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威廉姆斯(右)在《小不列颠》中扮演非裔女性。(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白人“涂黑脸”扮非裔是种族歧视行为,这有其历史原因。“涂黑脸”(blackface)一词源于美国的黑脸滑稽戏,白人演员在脸上涂抹黑色油彩、穿上宽大或破烂的服装,模仿非裔的口音,以博众人一乐。黑脸滑稽剧流行时,美国还未正式废除奴隶制,南方种植园内黑奴的悲惨命运被掩盖在了嬉笑怒骂之下,他们的形象也被滑稽戏中的刻板印象所替代。因此,平权运动以来,黑脸滑稽戏和“涂黑脸”都被视为种族歧视。
另外,英国喜剧演员利·弗朗西斯(Leigh Francis)也为他在模仿秀《英伦整蛊王》(Bo'Selecta!)中的表演道歉。当时他同样以“涂黑脸”的方式模仿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等非裔名人。他表示:“我当时没有多想,也没有意识到这多么令人反感。”
制片人为《老友记》不够多元化流泪道歉
除了《乱世佳人》,另一部在华纳流媒体HBO Max播出的美剧《老友记》也成了“种族平等”的反面例子。该剧制作人之一玛尔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近日为该剧缺乏种族多样性流泪道歉,“我希望我当年知道现在懂的这些”。
北京Mtime时光网报道,从1994年播到2004年的《老友记》在播出时就因6名主演“全白”而受到批评,剧中仅有两位重要的“Ross前女友”角色是有色人种——亚裔女演员劳伦·汤姆(Lauren Tom)饰演的Julie以及爱莎·泰勒(Aisha Tyler)饰演的Charlie。
Ross的扮演者大卫·休默(David Schwimmer)今年1月曾表示,《老友记》在当年已经很进步了,“第一季第一集就是我的角色Ross的妻子爱上了别的女人,Ross还参加了前妻的同性恋婚礼”。休默说,他当年就反思过该剧在多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Ross的亚裔、非裔女友都是他努力争取来的角色。
《老友记》中,Ross曾与亚裔和非裔女性交往。(图片来源:《老友记》官网)
非裔电影“挺非裔”?不一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梳理,多部反映种族歧视议题的电影近日受到关注,如改编自非裔青年被警察射杀的《弗鲁特维尔车站》(Fruitvale Station)、2019年在奥斯卡大放光芒的《绿皮书》(Green Book)、讲述非裔警察扮白人在3K党当卧底的《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讲述非裔拳王被冤入狱的《飓风》(The Hurricane)、讲述1960年代美国南方非裔女佣生活状态的电影《帮助》(The Help)等。
其中,《帮助》6月1日在Netflix上线,点击量跃升至第一名,却被质疑仍是“白人视角”的老一套叙事,而且美化了“白人救世主”。凭借《帮助》获得奥斯卡影后提名的主演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201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 ,她后悔演了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最后没有让大家听到非裔女仆的心声”。
《帮助》讲述1960年代密西西比一名白人女孩看不惯种族歧视、想帮助非裔女佣脱离困境的故事。(图片来源:迪士尼影业官网)
《乱世佳人》加注释 用新视角审视老作品
在这次电影界反思潮中,电影《乱世佳人》的下架最受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该片并非“被禁”,而是将添上注释(当时的社会背景介绍及对种族歧视的反思)再重新上架。
即便如此,“加注释”的做法也引发了争议。
北京《新京报》评论称其矫枉过正,《乱世佳人》及其原著《飘》中描写的非裔形象“是特定时代的反映,而非一种刻意的侮辱”。
微博网民“弦子与她的朋友们”则以伦敦国家美术馆举办高更肖像展时加上“画家反复与年轻女孩发生性关系”的作家私生活注释一事为例,认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抵制或对艺术家个人的定性,而是更全面的说明,因为缺点不会抹杀一部作品,而是让我们对作品诞生的时代有更多的理解”。而且,“更开放的态度,才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对作者的保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