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日上午,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抵达英国伦敦访问。这是中国舰艇编队第4次访英,也是首次到访伦敦港。当海军编队开进伦敦新金融城的金丝雀码头,中国军舰首次进入英国内水的画面,让英国民众百感交集。
英国《每日邮报》对此事的报道开头就是——“红色十月”!
并称黄冈舰和扬州舰是最先进的战舰。还称,几艘135米长的庞然大物驶过金丝雀码头时引起了一阵骚动。这些战舰拥有巡航导弹,可以精准命中50公里外的目标……报道自嘲道:“幸好,他们来我们首都的目的是和平之行。”
曾几何时大英帝国的军队在世界各地是耀武扬威。其海军更是不可一世,最强大时英国海军舰队的实力是第二名的两倍。但是经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和殖民体系的瓦解,日不落帝国也变成了过眼烟云。
近些年的英国总让人感觉日暮西山,连仅有的轻型航母“皇家方舟号”也买了。为了省钱鹞式飞机也退役,以至于英国的新型航母只能用来养蚊子。英国真的就这么囧?
2016年英国GDP总量2.86万亿美元,军费开支为53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北约国家第二、欧盟成员国第一。比第四名的印度多了30亿美元,但是英国军队的规模小的多仅为15万人,而印度却有14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军费为何还是如此捉襟见肘的呢?
这事儿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对于英国来说,其历史是最大的包袱。大英帝国的余晖逐步褪去的同时,却仍然在全世界留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例如塞浦路斯、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迪戈加西亚等永久性基地;还有一些租借的基地,例如,在卡塔尔的阿尔乌戴得基地、巴林的海军基地(2016年新设立的)等;再加上与英国有外交合作关系的新加坡、缅甸、德国、肯尼亚、加拿大、尼泊尔……
大英帝国都已经不在了,英国政府为何还要继续维持如此庞大的海外基地呢?
究其原因,首先受英国地缘政治主导型战略思想的影响。英国始终认为自己是英联邦发展中国家的“宗主国”,肩负着维持全球和平、稳定与安全的特殊使命,英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是英国维持“世界警察”地位的重要力量保证。
从地缘政治主导型战略思想来看,贯穿英国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的主线是英国对海权的诉求。英国作为海洋强国,对来自海洋大国、陆海两栖型大国和陆权大国挑战海权的野心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通常从“海权对陆权”“海上强国对陆上强国”的二元对立逻辑出发,审视陆上强国对英国海权构成的挑战。如 20 世纪 70 年代前英国在科威特的军事基地出于遏制伊拉克的目的;英国在新加坡和文莱的军事基地出于遏制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目的;英国在斯里兰卡的军事基地出于遏制南亚次大陆的目的;英国在塞浦路斯的军事基地出于遏制中东反西方国家的目的;英国在亚丁的军事基地出于遏制也门和埃及等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的目的等等。
近年来 GDP 远落后于亚洲大国中国和日本,在军事上已日益沦为中等强国,但是英国的大国雄心未发生变化,仍然希望通过维持在海外的军事基地来巩固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尤其在政治领域,英国仍然奉行大国外交,只不过英国的大国外交通常依靠美英特殊关系、欧盟、英联邦和北约来实现。2003 年 12 月,英国《国防白皮书》———《变换世界中的安全投射》指出:“英国皇家海军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快速投射军事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力量具有可部署性与可持续性,特别是在未能获得军事进入权、军事基地或领空飞越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正是维持大国地位的雄心使英国始终寻求维持在海外庞大的军事基地。(幂谈天下,张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