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了让洪七公收郭靖为徒,为他做了一道名菜: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道菜,本是金庸在书中“杜撰”而成,结果有人读过小说,看到这道菜,馋得不行,于是找来名厨,几番商量,硬是活生生把这道菜做了出来。
在接受鲁豫的采访时,会吃的蔡澜非常神气地将这道菜“显摆”出来。
费尽心思,一定要把这道菜做出来的, 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总顾问,被称为“食神”,而且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四大才子”的蔡澜。
其实,除了美食,这个自称“老不正经”的蔡澜,他的一生都让人羡慕。
电影
蔡澜的“会吃”,或许跟他的母亲有关:他的母亲以前是小学校长,非常懂吃,现在她每天吃燕窝喝XO级干邑,90岁了,皮肤比儿女们白皙。
蔡澜的父亲蔡文玄,也是一个传奇:他在自己90岁生日那天去世。他生前是一位诗人,因为蔡家与邵家是世交,所以蔡文玄答应前往新加坡,负责邵氏电影在南洋院线的发行和宣传。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新加坡出生的蔡澜从小就对电影充满好奇和痴迷。
十多岁时,蔡澜开始写影评,1955年,年仅14岁的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影评《疯人院》,拿到稿费后他邀请朋友来喝酒,一身江湖侠义气。
凭借父亲在电影圈的人脉,长大后的蔡澜想在电影圈中发展并非难事,但他却认定,自己热爱的事,一定要经过努力钻研才可以称得上热爱。
所以他前往日本攻读电影编导,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听说后,就安排他做邵氏公司在日本的经理。
等到蔡澜学成归来,邵逸夫问:“你这么爱电影,不如来拍电影?”
结果蔡澜摇摇头:我想做监制,比起导演,监制的工作才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全面的电影人。
彼时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蔡澜投入工作,他和成龙合作,监制了《城市猎人》《福星高照》《重案组》等风靡亚洲的电影。
在做电影时,蔡澜还曾“救”过成龙。
有一次,嘉禾老板何冠昌来找蔡澜,他有些顾虑地表示,成龙红了之后,引起了黑道的注意,成龙和对方还产生了矛盾,害怕他会有性命之忧。
蔡澜听后,二话不说,随即安排好一切, 他带着成龙去了国外,直到一切平安度过。
这样的事情,电影业大佬都感到头痛,结果蔡澜不问危险不问代价,可见他的赤诚。
蔡澜在做监制时的另一件事让人称赞的事是——监制“三技片”。
当时邵氏发展遇到瓶颈,投资人找到蔡澜问:能不能监制三季片?
蔡澜听闻后马上行动,几部影片很快拍出,当时反响火爆,帮助邵氏渡过难关。
对于这件事,有人问蔡澜:“不觉得这是人生中的污点吗?”
蔡澜很坦然地回应:
“从来没觉得这是羞耻的事,虽然我不喜欢,但不能拿别人的钱任性,人家投钱拍电影,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帮人把钱赚回来。”
由此可见蔡澜对待工作的态度。
文章
虽然身在电影圈,但蔡澜最想拍的其实是文艺片。
有一次,他找到邵逸夫问:
“我们拍电影赚了那么多钱,何不在10部电影里,做一部文艺片,让剩下的9部赚钱不就可以了?”
邵逸夫听后微微一笑,他反问:“我能拍10部赚钱的电影,为什么不拍10部?却要拍9部?”
蔡澜听完,默默退出了门外,或许那时候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电影行业,与纯粹的艺术并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他开始有新的想法。
当时金庸创办《明报》,为了提高发行量,在副刊部分除了连载武侠小说,还有很多专栏,比如,倪匡连载“科幻”,黄霑在写“随缘录”。
彼时的蔡澜,在拍电影之余,也会写一些文章,当时大家的共识是::“一个作家写专栏,
不在《明报》写,就没有江湖地位。”
于是蔡澜找好朋友倪匡喝酒:“能不能跟金庸说说,给我开个专栏?”
聪明的倪匡想了想,回应说:“让我想想办法。”
从此以后,每一次和金庸一起吃饭,倪匡总是大谈写作,而且对蔡澜的文章赞不绝口。
听得多了,金庸也有些好奇,有一次他打断倪匡追问:“你说的那个蔡澜,文章拿给我看看。”
蔡澜的文章包罗万象:游历见闻、花鸟鱼虫、情感人生,全都被他写得活灵活现,趣味横生。
金庸读后,非常感兴趣,于是蔡澜就在《明报》有了一个专栏,叫做“草草不工”——本意是说马虎潦草,但蔡澜对于文章,却非常用心。
不同于黄霑的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蔡澜写起文章来慢慢打磨,一片几百字的文章,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
也以为如此,他的文章,简洁精炼,没有一句废话。
蔡澜身上有一种豪侠之气,他的好朋友倪匡更是如此。
当年,倪匡爱上了一个“妈妈桑”,于是他每次总喊着蔡澜和黄霑一起前往。
在夜店里,三人喝着酒,讲各种段子逗女人开心。
蔡澜开玩笑说:“太不值了,简直就是花钱给别人讲笑话听嘛!”
身边的黄霑突然灵光一闪,他提议说:“不如我们三个人做个节目,请大明星来,灌醉他们,还能调戏美女!”
不久,一档“成人节目”就诞生了——《今夜不设防》。
据说在录节目之前,大家大喝一场,在醉意熏熏之间,开始聊各种“咸湿”八卦,三个老男人邀请来林青霞、周润发、张国荣等大咖,在酒熏之际,就让林青霞曝光恋情,让王祖贤谈湿吻……
节目爆火之后,蔡澜的名声更响亮了。
美食
后来的蔡澜,转身便成了“美食点评达人”。
故事的起因,有些偶然:那一年在新加坡的父亲来看蔡澜,蔡澜请他去喝茶,结果在茶室等不到座位,还遭到了侍者的奚落。
回家之后,蔡澜将这场经历发在了自己的专栏,结果反响激烈,很多读者表示喜欢这一类文章,于是,蔡澜开始变身成一位“美食家”。
美食可品,但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却也是一件难事:这需要有对美食的品尝,有对人情世故的观察,有见多识广的经历。
巧合的是,这一切在蔡澜身上,完美的具备了。
在做电影时,蔡澜不仅能接触到各类美女,而且也遍尝各地美食,他从不挑哪家餐厅昂贵,而是更注重哪一家做得更好。
随着蔡澜的“美食点评”越来越火,很多餐厅也挂起了蔡澜的照片来“蹭热度”。
通透
郭德纲在相声中,总是拿着于谦打趣,而于谦在生活中,确实也是一个“玩儿家”:有马场,喜好美食。
但于大爷这一切,跟蔡澜比起来,还是有些“小家子气”。
蔡澜自称“老不正经”,但这个“老不正经”,却活得最为通透。
有一次采风在印度的山里,蔡澜居住在一位老太太家,老太太天天给他做鸡吃。
最后蔡澜的确“吃怕了”,他对老太太表示:我不吃鸡,我要吃鱼。
老太太疑惑:什么是鱼?
蔡澜有些吃惊, 但还是在纸上画了一条鱼出来,他感慨说:真可惜啊,你连鱼都没吃过。
结果老太太反问:先生,对于我没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蔡澜豁然开朗:没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因为有过太多这样的经历和感悟,蔡澜变得越来越豁达,他在书里写到:
“跟整个宇宙相比,人生不过一个刹那,凡事不要那么纠结,只问快不快乐。”
做电影,不快乐?那就走吧!看书很快乐,那就埋头看吧!
吃美食快乐,那就赶紧吃吧!写字快乐,那就写到天亮去!
这样的人生,才让人羡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