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正在全球蔓延的“猴痘病毒”会是下一波疫情吗?

首先,啥是“猴痘”


时间拨回1958年,位于丹麦的一所实验室需要进行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实验,于是从新加坡进口了一批专用于实验的“食蟹猴”。没等实验开始,这群猴子开始爆发丘疹和水疱。科学家们对这些丘疹和水疱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于是给它命名为“猴痘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在非洲啮齿类动物中传播,比如松鼠,偶尔会感染灵长类动物,比如猩猩、猴子。

猴痘病毒有记录的第一例人类病例发生在1970年刚果的一名儿童身上。此后,每年在非洲地区会发现几千例,而在非洲之外的地区则基本没有。

  • 1996年刚果地区再次爆发猴痘病毒;
  • 2003年,美国发现首例除非洲外的人类感染猴痘病毒病例,感染源是从非洲运来的啮齿类动物感染了美国当地的土拨鼠,进而传染给人类;
  • 2017年,尼日利亚爆发了猴痘疫情;
  • 2018年,英国传出首例人类感染猴痘的病例;
  • 2019年,新加坡也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和新加坡的病患都在之前去过尼日利亚。

猴痘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



猴痘病毒的症状


最开始会发烧、头痛、肌肉酸痛,接下来淋巴结会肿大,然后身上出现皮疹,呈现水疱样,之后结痂,然后留疤。

猴痘病毒与已被人类消灭的天花病毒有点类似,都属于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是一种DNA病毒,相对RNA病毒会更加稳定,变异速度会很慢。潜伏期大约10天,症状持续2~4周,之后逐渐自愈。

目前研究表明,猴痘有两个演化支:一个是中非支,另一个是西非支。

中非支比较厉害,致死率10%,可以人传人;西非支致死率1%,目前没发现人传人病例。

奇怪的是,5月7日,英国报告了一个感染西非支的病例,所以英国卫生安全局认为认为此次猴痘疫情对公众的风险较低,属于可控范畴。

但是,接下来的剧本没有按写好的演,这次病例公开后,又相继出现多起病例,且有的新病例并未与之前的确诊病例有任何接触史,也没有前往风险地区的旅行史。这就很尴尬了。

几乎同时,欧洲多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也都相继报道了猴痘病例。

此次猴痘病毒颠覆以往的印象,有了在全球广泛传播的迹象。

据现状推测,猴痘病毒可能在较早以前已经开始传播了。

终于,引起了世卫组织的重视,5月20日赶忙组织专家开启紧急会议。




经PCR毒株测序后发现,此次猴痘病毒跟5年前的尼日利亚爆发的猴痘病毒密切相关,属于西非支,致死率不高,可能还是1%左右,但是在传播途径和传染性上,可能有些未知变化。

科学家们对此未得出有效结论,也没有结论表明该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扩散,因为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早前发现的病例有些是“男同”群体病例。

由于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尚无定论,所以,猴痘是否会引起大规模流行还未可知,但是保持警惕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


首先,猴痘病毒被证明可以通过长时间面对面飞沫呼吸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所以,避免接触已被感染的物品和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和患者。

其次,用香皂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家用消毒液也能有效清除物品上的病毒残留。

然后,避免处理和食用野生动物,肉类食用前务必烹熟。

始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猴痘病毒有克星吗?

还真有!

猴痘病毒在症状上很像是轻度的天花感染。所以,接受天花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猴痘病毒同样有效。

虽然人类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宣布正式清除天花病毒,但是天花病毒的疫苗还在,各个国家也在着手准备天花疫苗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

相当于,你有病不怕,我有药啊!

这个跟新冠还不一样,新冠是未知病毒。猴痘却是可以被人类已有疫苗制服的已知病毒。

例如,2019年,一款由丹麦研发的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疫苗被批准用于猴痘。这款疫苗除了可以预防,也可以用于感染后减轻症状。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让大家关注这家疫苗企业,而是希望大家放宽心,各个国家都有应对措施,不用过于恐慌。

尤其是在国内,相对更加安全,因为这两年对出入境政策的收紧(护照极难办理等),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该病毒境外输入的可能性。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不断积极对抗各种层出不穷的传染类疾病,这是生物常态。




当未知的情况出现时,降低恐惧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深入了解,找出规律和应对方法,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说一下,“正痘病毒”也称为“哺乳动物天花”。根据名字就能知道这种病毒宿主的广泛性:牛痘、马痘、猫痘、兔痘、象痘、骆驼痘、鼠痘、猴痘、浣熊痘、狼痘...水痘(我是谁?我在哪?起名怎么不讲武德?)...

所以...动物们集体表示,“人类,你以为自己很特殊吗?好像谁不起痘似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