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多图|国务院批复同意!2.0版知识城将变这样

刚过十岁生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又迎来了好消息。

8月28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批复》指出,中新广州知识城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知识创新高地,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

那么,在新规划通过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新规划:将高起点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

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知识城进入开发建设2.0阶段。

据此前召开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联席会议透露,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中新二期合作开启,知识城进入开发建设2.0阶段。

新规划上,知识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重点打造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园,以宝能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园,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区、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示范区、大科学装置区建设,引进航空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及黄埔区先进材料研究院,并启动33亩大科学装置配套服务区建设。

知识城作为新加坡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着力点,双方将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推动知识城创新发展,不断推动中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此外,知识城还将加快建设“中国纳米谷”,推动智能纳米药物等关键领域技术升级,为创新驱动按下“快进键”。

据商务部网站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推动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创新编制《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一阶段将制订出台实施方案。

生产:在建项目预计达产产值将超3800亿

前不久,中新广州知识城刚度过了它的十岁生日。

知识城历经1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中新合作“3+1”旗舰项目,双方合作在加速发展。

目前,330米的知识城新地标“知识塔”已经开工,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已于6月30日启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已建成6大研发平台,聚集中新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永久大楼已于今年6月封顶。知识城南洋华侨中学已于今年3月动工,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争取2021年春季开始招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将加盟知识城。

知识城还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区、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示范区、大科学装置区建设,引进航空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及黄埔区先进材料研究院,并启动33亩大科学装置配套服务区建设。同时,加快建设“中国纳米谷”,推动智能纳米药物等关键领域技术升级,为创新驱动按下“快进键”。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知识城拥有国际化的创业环境和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引进百济神州、粤芯芯片、宝能新能源汽车、百度阿波罗、广电运通等165个重点项目。在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将超3800亿元。

此外,在知识城中部区域正规划建设科教创新城,面积2平方公里,计划引入13所科研院所,成为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校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

各科研院所将密集发力,在知识城打造集聚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逾7000名,科研人员、教职工逾2000名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科教创新城启动区面积450亩,目前已引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与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依托张景中、杜彦良、郑志明等八位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团队,将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首批研究生招生规模突破1100人。

生活:建造三星级绿色生态新城,1小时大湾区交通圈

前不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将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认证授予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这意味着该区域已经达到国内绿色生态城区最高等级。

据介绍,南起步区将城区内的山、水、林、草等元素有机结合,做好湿地文章,建设湿地公园,并将城市道路、绿化、空间等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山绕城”的生态游憩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三山相拥,城景交融”的公园城市景象。

依托路网、水网、绿网建设城市绿道,该区域内所有绿道慢行系统均采用透水铺装,所有绿化均采用海绵理念,机动车道路通过绿化隔离,并建设港湾停车。

该区域内建设的多条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对外出行模式,承担城区70%对外出行。区域内部规划如约巴士,居民通过APP预约出行,方便规划出行时间;规划便民快线,作为内部环线,承担内部公交出行。结合城区产业园区集聚的特色,知识城南起步区开通多条班车巴士,解决上下班乘车难的问题。

此外,在城市建设方面,知识城按下开发建设“快进键”,积极构建枢纽型交通网络。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在建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打造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记者】 吴雨伦

【作者】 吴雨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