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中建交三十载 两国大使回顾与展望双边关系的发展(下)

作者:陈婧

冠病疫情导致新加坡与中国人员交流受阻,货物流通面对挑战,新中两国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保持密切合作,迎接两国建交30周年重要节点的到来,后疫情时代的新中关系又会迎来哪些新机遇?且听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一一道来。

新加坡与中国建交30周年之际,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令两国合作面对挑战。但新中关系不仅经受住考验,还从中得到升华。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上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围绕“考验”和“升华”两个关键词阐述疫情期间的新中关系。他指出,今年来新中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携手互助,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含金量;相信疫情过后,新中两国能在更多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

洪小勇认为,疫情期间中新双方从政府到民间都携手互助,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含金量。(龙国雄摄)

访问当天恰逢新中“快捷通道”发放第一批签证,新加坡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快捷通道的东盟国家。洪小勇说,新中双方的高度重视促成了快捷通道,它体现了两国间的紧密联系、良好关系和高度互信。

根据协议,通过“快捷通道”入境对方国家的商务和公务人员,只要出境前和抵境后都通过冠病检测,入境后不必隔离14天就可展开行程。这项安排率先在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和广东六个省市实施。

洪小勇说,快捷通道是新中两国着眼于促进人员往来的便利化举措,目前双方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接下来将酌情逐步推进“快捷通道”扩大化和便利化,同时妥善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他同时指出,快捷通道终究是疫情期间的特殊安排,“最理想的情况是它早日完成使命,两国人员往来能够尽快回到常态。”

疫情凸显陆海新通道巨大潜能

疫情期间,新中两国人员交流受阻,货物流通也面对挑战。在空运受限的大背景下,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重庆项目)旗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扛起了保障新中食品和医疗物资流通的重任。

今年3月底,产自重庆忠县的25吨鲜橙“忠橙”通过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渠道运抵新加坡。4月下旬,重庆商家再次通过陆海新通道向新加坡捐赠了13吨“忠橙”及其他食品物资。洪小勇说,“忠橙”反映出陆海新通道的意义和效率,原本从重庆运到新加坡要20多天,有了陆海新通道只需七天。“对于食品,这个效率是很高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截至今年4月底,陆海新通道在陆路上开行了1811列国际列车,通过海路运输了9万1000个货柜,辐射92个国家和地区的226个港口。洪小勇认为,陆海新通道是近年来新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一张亮眼名片,也具备巨大发展潜力。通道发挥的示范效应,能带动更多中国省市和区域国家加入这条供应链。

合作项目质量飞跃

洪小勇指出,新中两国合作项目从最初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到今天的重庆项目和新加坡深圳智慧城,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虽然一些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响,但两国间互利合作的意愿没下降,步伐也没停滞,而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前行。

他说:“在疫情期间,中新双方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相互支持,携手互助,再次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前瞻性、战略性、示范性,也为中新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增添了重要内涵。”

李显龙总理上周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就如何在疫情期间通过加强跨境和供应链连接,以及金融、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通过双边和国际合作,应对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影响。

洪小勇看好两国从五个方面深入合作,包括共同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利用好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等现有合作机制、落实好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会和青年实习交流计划等已经达成的合作规划,以及把握疫情催生的发展机遇,加强在公共卫生、跨境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回顾30年来的新中建交之路,洪小勇认为,新中关系能够长久稳定发展,得益于两国都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基于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展开合作。“中新合作是从小大到大,走出一条大国和小国的互利合作之路。”

领导人密切交往 战略沟通畅通

通过高层交往引领战略规划,也是两国关系的一大特点。洪小勇指出,1978年新中尚未建交时,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访问了新加坡,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进行重要会谈,开启新中友好的历史篇章。“从那以后,两国历代领导人都继承了非常好的传统,保持了非常密切的交往,中新之间战略沟通是畅通的。”

去年哈莉玛总统、李显龙总理和王瑞杰副总理分别访问中国,与习近平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会谈,哈莉玛总统今年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洪小勇说,两国将以灵活多样形式开展庆祝建交30周年活动,希望能尽快促成哈莉玛访华之行,也期待下半年的JCBC会议如期在新加坡举行。

中国与东盟经贸深化合作 “潜力很大动力很强”

冠病疫情对世界局势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一些观点认为疫情可能会逆转全球化势头。洪小勇认为,疫情实际上凸显了各国都是地球村中紧密联系的成员,没有人能够在利益孤岛上独善其身。他也以中国和东盟为例说明,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左)去年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双边会谈。(档案图)

他指出,今年第一季全球贸易投资水平受疫情冲击之际,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量逆势而上,上半年更历史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彰显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潜力很大,动力很强”。他说,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愿意同东盟国家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提升贸易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洪小勇介绍,中国有“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则有《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双方一致努力的方向。此外,双方还能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中国也愿与东盟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

国际局势随疫情加速演变

冠病疫情为本来就动荡的国际局势增添变数,也令年初时出现一丝转机的中美关系再度恶化。洪小勇受访时强调,中美之间既有分歧也有合作空间,中国无意改变美国,美国也不可能改变中国,阻挡中国发展进程。

洪小勇认为,当前世界本就处于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疫情犹如催化剂,促使国际局势进一步演变。“面对危机、身处变局,中国坚信只有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才是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否则只能越来越乱,越来越坏,都不符合各方利益。”

他指出,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是历史事实,中美关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两国存在的分歧不意味着没有合作的空间。他批评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倒退,一些政客在疫情期间不断“甩锅”和抹黑中国。“中国要做的就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接受蓄意污蔑。”

洪小勇说,中国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但也必须维护正当发展权益,“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更不想取代美国。同时美国必须知道,它不可能一厢情愿地改变中国,更不可能阻挡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李显龙总理上月初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指出,多数亚太国家的经济与中美两国紧密相连,因而不希望被迫在两国之间选边站。本区域的安全与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两国能否克服分歧,建立互信,为维护国际秩序作出建设性的努力。

洪小勇认为,这篇文章是李总理近一两年来观点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最为系统的一次阐述。“我们非常重视他讲的中美应该克服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通过协商对话解决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基本稳定。

“从根本上讲,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有利于中美,也有利于世界。这点我们始终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