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游茅山品味道教文化,看到老乡张天师异常激动?徐州人好样的

知道镇江有三怪,叫“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现在镇江人喜欢说,“要发财到镇江,这里有金山;要长寿到镇江,这里有南山;要有福气到镇江,这里有茅山,被称为第一福地” , 既然是第一福地,当然要去。



虽说秋雨绵绵,可游兴不减。茅山原名句曲山。相传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从陕西来到江南隐居在句曲山潜心习道,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成为茅山道派的始祖,后人缅怀茅氏昆仲的功德,遂改句曲山为“茅山”。
茅山峰峦叠嶂,云雾飘绕,素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八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可我们去时,雨哗哗下个不停,只见四周雨蒙蒙,雾茫茫,啥也看不清楚,美景在前,可无福受纳,算到福地,成无福之人了。
费力去了茅山的最高峰九霄万福宫。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巅,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该宫始建于公元60年,初为石坛、石屋,供奉三茅真君像。道教圣人,多是有名有姓有家的人,不像佛教是外来的,在上面就看到一个张天师,是我们老乡丰县人,现徐州云龙湖有创教道,他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问道青城山”与他有关系的。后面还有供奉茅山三兄弟他们父母的道观,父母靠子而贵,也算儿孙的最大孝心了。齐梁年间成宫观。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敕赐“九霄万福宫”。观内主要殿堂有灵官殿、藏经楼、太元殿、三圣殿、飞升台等。传说飞升台便是当年茅盈“升天”之处,也是昔日道士们“拜符上表”的地方。观内有一水池,曰“豢龙池”,大旱不涸,传为“神龙所都”。东晋时的葛洪、齐梁时的陶弘景、隋唐时的王远知、吴筠和五代时的王栖霞、朱怀德等都算是茅山高道,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代宗师。就像少林寺,鲁智深、武松、近代的许世友都与其有缘分一样。目前“茅山道士”遍及海内外,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茅山道派的传承,这在中国道教史上是罕见的。茅山传说中,南宋时,“八仙”之一吕洞宾度老兵成仙,明朝时,朱元璋大将常遇春,逃荒入福地,兵败躲茅山,皆逢凶化吉;连清官海瑞也与茅山也有不解之缘。据说,茅山道院是中国道教的最高学院,相对于凡人之中的清华、北大,入此院,在道教中均有名士的身份。此道观算命占卜也是一绝,不少当今达官贵人信奉的五体投地,升官发财多信其真言。
下山后,大伙集中一起又去了参观老子坐着的铜像,坐像高33米,重106吨。“道法自然”是已故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说明佛道两教是互通有无的。尽管天空飘着雨,我们在远处与老子合影。在老子坐像下,有一个弘扬道教济人救人的事迹展,我们略看一下,就上了二楼,看到许多版本不同的《道德经》,本不打算买,可售货员巧舌如簧,说这个的《道德经》别处没有的,是茅山道院资助出版的,是《诗译道德经》,一看,印刷、插画也不错,再看到他们竭力促销的样子,我买了一本。




中午,该吃饭了,雨也停了,就在茅山镇一家酒店会餐,吃的地方特色菜加一些野味,感觉比在镇江四星级国际饭店餐厅内,吃的可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