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6少年“奇幻漂流”到香港,险被鲨鱼吞掉,创办中国乐高

林光如差点进了鲨鱼肚子。

那年少年16岁,从家乡广东省梅州为起点,在江西干了几个月矿工后,他决定到离梅州不远的香港谋生活。

交通不便,资金匮乏,他孤身一人,从广东大鹏湾出发,一路游泳到香港的东平洲。海上时有鲨鱼出没,不少同行远渡的人,葬身鱼腹。

在海上艰难漂了三个多小时,林光如幸运地上了岸。上岸时,他湿淋淋的,全身上下只剩一条短裤和一张封起来的纸条,纸条里写着他香港表亲的地址。

林光如

为了活下去,他找到当地的渔民,帮他干活,以换得日食和住的地方。

林光如在东平洲上待了三个星期,晒了三个星期的鱼,终于等来了远亲接他的舢舨。

一个个浪潮,猛得拍打着这条小小舢舨,将他推向了一个创业大时代。幸运的是,他把握住了。

印刷厂学徒办厂

1963年,林光如如愿踏上了香港的土地。他应聘到一家印刷厂,从最基础的学徒做起。排版、制版、印刷、装订、检验,各个流程,事无巨细。

让林光如感到不安的是,厂里员工多为香港当地人,他们用广府话聊天,林光如总是听不懂。他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广府话,慢慢融入同事当中。

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英语。晚上11点从英语学校下课之后,作为学徒,林光如还要清洗印刷机、整理白天没有干完的活,然后再复习英语功课。

在夜晚微弱的灯光下,他打定主意,“既然千辛万苦到了香港,那就一定要闯出点名头来。”

林光如在那家印刷厂,待了整整7年时间。1970年离开时,他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和英语,也对印刷厂的流程,了如指掌。

他省吃俭用,攒下了5000元港币。靠着这些积蓄,他在辞职后,租了一间占地20平方米的工作室以及一台二手印刷机,开了一家印刷公司。

创业24年,公司上市

那时香港已经和美国、日本、德国并列世界四大印刷中心,当地印刷业蓬勃发展,印刷公司遍地可见。

林光如的公司一开始接一些简单的名片、信纸信封以及表格印刷等生意。订单多的时候,林光如就直接睡在印刷机旁边。

因为要往外跑业务,林光如招了一名印刷工人,在店内负责印刷具体业务。有一天,林光如清早外出招揽生意,下午回到公司,发现唯一的一名员工不辞而别,“可能觉得我公司规模太小了走了,后来再也没见到过他。”

这件事让林光如有些受伤,对印刷品的质量管控也愈发严格,“如果客户要求印一条直线,我就要做到超出客户期望值。”诚信,成了他创办公司的宝典。

靠着一笔笔小订单积攒下来的口碑,林光如的印刷公司在行内渐渐有了名气。

一家牙买加的公司工作人员找上门,下了一笔大单,“那时候一般一笔订单几千元,那家公司一下定了几万。”

大订单一笔接一笔,印刷公司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公司盈利后,林光如花了几百万,买了一台德国产的,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这为林光如带来了许多欧美客户,他的印刷业务不断扩大,当初那个作坊式的印刷厂,一跃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印刷企业。

1993年,林光如创业的第24个年头,他的公司“星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亚洲金融危机时,想到要做品牌

“星光”在印刷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为欧美国家的诸多顶级大牌,雅诗兰黛、微软surface、Godiva等都做过印刷服务,一时风头无两。但1994年,林光如的一次决定,让“星光”陷入险境。

“那时候,香港的很多工厂,都为世界顶级品牌做代加工贴牌服务,我们国家的独立原创品牌少之又少。”林光如不服气,他希望能做出一个可以跟欧美大牌媲美的,属于中国的独立品牌。他瞄准了环保产业,纸浆模产品。

1994年,林光如同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深圳、广州扩建投资,投资金额上亿元。公司还引入了风险基金。但金融风暴很快在1997年席卷亚洲,风险基金撤出,“差点导致公司破产。”

这场风波,“星光”用了七八年时间才恢复元气,但林光如的品牌梦始终不曾熄灭,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和欧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光如发现,欧美国家的小孩,很早的时候,就会接触到精美的童书、插画、玩具。“我们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却没有属于自己国家的玩具品牌。”他看到,中国的小孩,从小玩的是乐高,是外国产的小机器人。他想让中国的小孩,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玩自己国家品牌的玩具。”

2012年,林光如在古稀之年,毅然创办了一个全新的3D玩具品牌——“Team Green”。品牌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来设计生产木质3D拼图玩具。

做“中国乐高”

“Team Green”的设计师团队共有十多人,来自深圳和香港两地。

设计过程中,将中国的传统榫卯技术,融入到了玩具中。“榫卯是中国传统工艺技巧中极为耀眼的一点。”

榫卯,即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Team Green”设计师团队研究设计了将近两年,终于研发出第一款产品,是代表深圳勇于开拓精神的“开荒牛”。产品全身上下,一案一图,全靠榫卯技术来做咬合,无一处使用胶水连接。

林光如先将团队开发的先期产品投入日本市场,在线下书店、商场、潮玩店等铺开。日本是世界上对产品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他希望这样能倒逼生产端紧抓产品质量和设计。“没想到很多日本的消费者,都以为我们产品是他们国家生产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后,“Team Green”慢慢进入到欧美等国家的市场,并在淘宝、天猫等线上平台开设了店铺,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中国乐高”。

“我们发现在香港,淘宝、天猫等平台,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很普遍的购物方式。我们想借此平台,探索内地年轻消费者对Team Green的需求和反响。”

去年,在诺贝尔英雄论坛上,“Team Green” 设计生产的“金紫荆”拼图,还被作为香港特区的定制礼品,赠送给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款名为“幸福摩天轮”的产品,还被日本当做国礼赠与美国第一夫人。

这几日,淘宝造物节在杭州如火如荼地展开,林光如特地从香港赶到杭州,“想看看,现在内地的年轻人,都在玩着什么。”在这个新潮的线下嘉年华中,带给他的不仅是年轻多元的画像,更是国风和时尚的融合,这种趋势比简单的灵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