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如何使用雷法来感通天地神明?

摘要:自宋代神霄雷法流传,道教雷法最基础在强调修炼体内脏腑五行平衡,以达到自身感通天地万物的五行八卦之气,由性命双修而神通妙变;但道教雷法信仰要在民间普及化,除了保持其神秘化与神圣化的特征,还必须依靠通俗化形式的传播;因此,在道教文化内部,便可能依据雷法义理,衍生出某些兼具祈禳和吉祥意义的饰物。八卦五雷钱在正面使用后天卦图式,背面根据道教符箓构图规律符式,并铸刻祝愿“斩妖辟邪、永保神清”的咒语,以结合相应的开光仪式生效;这整套做法其实内蕴道教雷法对天地人关系的系统认知,牵涉从个人实修到天人感通的修炼论述,提醒佩戴者修炼雷法如何入门。但民间信奉开光八卦五雷钱,未必完全深研五行、五脏、五雷互构互动哲理,也不见得因理解而趋向复杂的修炼程序,他们主要还是相信其中感通神人的超自然作用,期望佩戴使用可以造福主人。这种现象,既是道法理论民俗化的表达,也反映出知识型的道教雷法义理历史以来如何适应普通老百姓趋吉避凶的信仰愿望,互相是既有距离又有结合。

关键词:神霄雷法;五雷钱;符咒;“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后天八卦

一、从文玩回归宗教内涵

自汉代以来,不论官、私炉都流行铸造各式各样钱币型形状的金属片,上边由各种吉祥文字、花纹以及图案构成画面,供应民间大众玩赏或佩戴。这类饰物,有着钱币的轮廓而明显不能作为流通货币,却和钱币一般都是由有价值金、银、铜铸造,因此是既拥有交换钱财的收藏价值,又能满足大众生活求吉利、保平安的愿望,历代深受民众欢迎。民间统称它们“花钱”。各种各类的避邪花钱式样多端,包括许多採用八卦图案的设计,本就反映着华人祖先多姿多彩的趋吉避凶意愿。而古人会配戴八卦图案花钱,概而言之,又不外是源于信仰八卦,认定八卦图式拥有神圣力量,但求佩戴的花钱能以八卦图式带来好意头,让主人趋吉避凶。

就形态而言,各种以八卦作为吉祥式样的“花钱”之中,八卦五雷钱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花钱原本常见于华南到南洋的宫观庙坛,一般作为开光物,供给信众请回去佩戴平安,俗称“八卦五雷钱”或“五雷钱”。其特征多採取大众说法,认为银、铜具有化煞效用,又以铜质品居多,取其价廉物美。不过,现在许多古玩拍卖网页,也有把八卦五雷钱称呼为所谓“雷霆八卦钱”,却不见得是正确的名称。对比八卦五雷钱和其他各种八卦钱的设计,可以明显推断,它相比起其他许多类型的八卦钱,显得另类。而且,它上边虽然有“雷霆”字样,其称呼“雷霆”的义理实有专指,不见得是单数称谓。

以一般的八卦钱来说,它们的形状都类似方孔圆铜钱,採用了中国传统铜钱“天圆地方”的方孔圆钱形态,在正面设计八卦图案,或有在背面加上十二生肖图像以象征有始有终、复始循环。而五雷钱的制作则是另有规格:它也是“天圆地方”,但是在上边不单刻有神明名号,也出现道教在画符时使用的符号;其正面的八卦图案是取用“后天八卦”图式,背面中间部分以直排竖书咒语“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左边是篆字“雷令”。由此文字内容,可知本物的性质涉及信仰文化,绝对不止于寓意吉祥平安的花钱。更何况,使用这种八卦钱过程中还会涉及开光仪式以及专用咒语。如此足以证明,它最大效用如同一道金属铸造的灵符,不只是种反映吉祥意向的首饰,更应被看待为施法使用的祈禳物品。

二、就内容探讨道教义理

1998年1月出版的《泉州老子研究通讯》,一篇署名曾注明的短文《泉州的道教花钱》提到作者分类为“符咒钱”的一类花钱,指出作者在泉州收集过近百枚道教花钱,发现它们种类很多,而“泉州常见的有‘五雷钱’,咒文为:‘雷霆八部,诛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而律令,敕。’背面配八卦、仙人、太上老君等。”。【1】从这篇文章的附文图片(图一)可以知道,这所谓的“五雷钱”和现在许多古玩网页上拍卖的“雷霆八卦钱”属同类款式。笔者少年时走访马来西亚诸处道教宫庙所见的“五雷钱”,还有目前笔者担任文遗信托人的几处马来亚青莲教道场留下的清代“五雷钱”,也都同样款式。

图一

另外,翻阅台湾1970年代出版龙潭阁藏版《真本太上老君符诀》,书中刊出的手绘“八卦钱”正背面图样(图二),也和上述“五雷钱”图式相同,证明这类花钱曾经遍布海峡两岸。只是,《真本太上老君符诀》的编者可能基于当年道门保守态度,或者发生笔误之故,在本书把各处五雷钱俱见的“雷霆”字样抄写成缺少具体意义的“靈霹”。 【2】但其文字提到“八卦钱”用途,显然无异南洋信众迄流传的使用方式,是“带身保护,悬在车内避邪魔除车祸,悬厝内除邪退凶神恶煞。” 【3】这里用“厝”字,是闽南人常用语,指一般民居“家宅”。另外,本书提到八卦钱“制法”时也指出:“施画八卦符,念八卦神宝秘咒,制后在八卦炉中敕法四九天或百零八天始得灵效,符纸黄红可。”【4】虽然书中内容有所保留,未说明如何在钱币上画八卦符,也未说明如何在八卦炉敕法,但这也反映出直到1970年的台湾道教面貌,这种“花钱”在当地并不见得只能作为古玩或收藏品,那时当地道门依旧有人传承着炼制“五雷钱”的符咒术法。

由上述两篇文字提到的“八卦钱”,再对照马来西亚各处道场,包括笔者自身收藏的“五雷钱”,可以知道它们直到上个世纪还是继续流传,被海峡两岸以及南洋各地的一些道派作为开光的吉祥物,给信众作保身或镇宅用(图三)。从这些“五雷钱”上边的咒语都是“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其中“雷霆”后再写的“雷霆”两字,以及“急急如律令”的第二个“急”字,都是采用省略符号,可以证实它们多拥有一致的规格。直到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些神料店以及网络所见的各版本翻制“五雷钱”,几乎都追随着同样版本,作为信仰用途,不同点只在其体积大小,或者上边是否加了个有孔的吊环。

左图二 / 右图三

不过,当八卦五雷花钱的历史变得久远,目前已经成为古玩爱好者的搜藏对象,再遇上某些情况造成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疏离,我们也会发现收藏圈子分类定价各种花钱,有人会基于其背面左边阳文的特征是铸刻着类似“山鬼”的字样,而流行“山鬼钱”或“山鬼八卦”的名称。【5】可是,从字型结构,五雷钱背面的“山”字下边有三个横排的小圆圈,小圆圈下的“鬼”字其实少了头上一撇,这在道教来说,是有意义的构图,根本不能说是“山鬼”两字。若“山鬼钱”的称法日久成为约定俗成,显然不很贴切,反而显露收藏文物者很吊诡的缺乏文化常识。现在网页上有些介绍,甚至把它联系到屈原作品的“山鬼”,更是表现出叙述者的局限,不懂得道教发展历史对山鬼的定义和观念有过一再演变。首先,早在《云笈七签》收编的历代道教文字,“鬼”字作为字或者部首少了这上头一撇,其写法缘由与作用,早就属于道教内部传承;其次,更早在晋朝,葛洪翻阅过《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6】至迟在那时代,“山鬼”不论在道典,或者作为许多祈福或消灾仪式涉及的对象,很早是个负面名词。何况,一般八卦图式本来都用在求辟邪和追求吉庆,八卦五雷钱的造型更决定了它的性质是取用铜钱形状的辟邪符,奉请“太上老君”指令神明做事。没有理由相信古人会找来难以毁坏的金属符片,召请山鬼附灵其上,再把它戴在身上。

笔者最早知道这种八卦钱本来拥有“五雷钱”或“八卦五雷钱”名称,其实也是承蒙马来西亚原籍漳州的闾山法教老前辈转述,说明这种道教花钱是取其正背面图文之象而正名“八卦五雷钱”;各种八卦五雷钱的版本和大小可能不尽相同,但背面所应用符咒正如它上边所铸刻的文字,和其他各种五雷符咒相似,重点都在“奉太上老君敕‘雷’令”,是要奉请雷霆的霹雳威力在符上作用。由此可考虑,不论上述泉州曾注明所见的“五雷钱”,抑或南洋漳州系闾山法教所认识的“八卦五雷钱”,都是来自同一源头。再看南洋青莲教的先天道脉传承,其各地道堂至今供奉白玉蟾为教派祖师,强调行神霄雷法而修先天道法,入道仪式启请神圣的表文会奉祈神霄诸神圣见证(图四),在神圣宝诞时候亦有八卦五雷钱分发给当作护身佩戴,显然也是渊源于道法与知识传承。

图四

若要追究制作八卦五雷钱的信仰根据,其思想源头也真可追溯到宋代,更可能发现,其普及民间的吉祥寓意,不是单靠简单的八卦图,一旦是加上符咒用语构成整体,其设计思想相关整套道教雷法的义理内涵。

如果阅读神霄雷法先行者王文卿,“雷霆”信仰最初本源于神霄派,提倡道法须靠“雷令”主宰。王文卿撰写《雷说》教导道众,便是把“雷霆”说成“天地枢机,天枢地机”,认为“有雷一、雷二、雷三、雷四、雷五,统摄四极。四极居中,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司总摄。” 【7】五雷法便是相应于此中信仰,受到推广流传。王文卿另外还说明:“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斩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响。”【8】由此,阅读王文卿的撰述,理解相关“雷霆”符咒的思路,对照五雷钱上的咒语内容,也会发现后者承续祖师思路的痕迹。

由王文卿说法可知,人身感通“雷霆”,最基本目标不外是内求护魂保命,外祈“斩除妖孽”;但雷法会重视个人“元神”,最终还是为了人能得道、道通天地,确保肉身走向“攒簇五行,合和四象”的成仙之道。对照“八卦五雷钱”,其上边的咒语明显也表达相同理念,直接祈求原属雷法修炼过程的最基本诉求。它其实是一枚金属护身符,要求开光者按照咒语的要求,施展雷法,发挥如王文卿所说的“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以确保雷霆之力随时随地保存在这枚符咒媒介物之上,金属片充分发挥符咒载体的作用。因而,佩戴者能够不论身内身外随时感应“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才是收藏或使用“八卦五雷钱”的基本理由。这也足以令人感受,从雷法理论到五雷钱的出现,中间经历过信仰简化和通俗化的过程。一般民众的信仰诉求较简单直接,不同于那些身居知识阶层的道士重视哲理对验实修,双方既有相通又有距离;“八卦五雷钱”就如同道士發给民众的其他符咒吉祥物,正是反映这种状况的其中产物。但毫无疑问,以神霄祖师说法对照五雷钱上“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咒语,还是可以看出相承脉络——永保“神”清,基本上重视元神。

笔者少年时代接触到的闾山口传咒文,有一则流传极广的“造”八卦咒,内容唸道:“焚香拜请八卦祖师、前传后教祖本宗师、口教列位众师尊。祖师法门弟子焚香请祖师造八卦,本师造八卦、七祖仙师造八卦、东海仙众造八卦,闾山九郎造八卦,周、王法主造八卦,三奶夫人造八卦,通天佛圣造八卦,文王周公造八卦”。【9】这里说的“造”八卦,语义上显不是专指伏羲或文王“造”先后天卦,足于说明历代都有道派或法教祖师依据八卦信仰,从中发展出各种趋吉避凶用物。可见,“八卦五雷钱”兼具着祈禳物品和吉祥饰物两种性质,是雷法历史发展的结果。首先是有了神霄雷法的影响,后世各道教教派才会盛行“雷霆”信仰,也才会出现结合道教八卦观念与雷法传承的产物——即信众佩带在身上的开光五雷钱。

三、据符文诉说雷法信仰

尤应注意,自宋代道教雷法兴盛,“雷霆”两字在道教义理具有的形上意涵,从来不是仅指自然现象而言。如《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即说:“夫太极者,其本体函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雷霆得天地之中,气在人身,则虚无一窍,收在內是以至人,穷造化之源,握洪濛之柄”。【10】文中所谓“本体函三为一”是指天地人三者本属互通的一体、而“中具五十五数”,则是指以天地之数奇偶相生,形成其总和的《河图》之数。【11】此一说法,即是把雷霆视为行天地之中气,相对于“虚无一窍”作为人身的“气”之枢纽,认为两者具有互感互动的本质。而道教雷法,如白玉蟾《玄珠歌注》,又进一步把身体五脏视为“五雷”,有说道:“五雷者,金木水火土,在人乃心肝脾肺肾,五炁相激剝,便有五雷。” 【12】五脏若能阴阳调和,又不受外来物质侵害,也不让情志干扰危害,再达到五脏互相平衡,首先就让人神清气爽、可保长生。

在这之前,还有雷法祖师萨守坚曾说过:“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13】其说法也印证着《清微道法枢纽》之说:“雷霆者乃天之功用也。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太极合其变。天地五雷,人本均有,是性无不备矣。” 【14】在萨守坚看来,感召神明办事是要依靠发动自身的五雷之气,以正气与神明相应结合。因此,道士修炼,崇尚结合丹法以完成雷法的性命双修,身内五雷真气汇聚,进可感通天地神明,亦即是《清微道法枢纽》所说的:“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噓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則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15】

回头来说明五雷钱的使用法。五雷钱既然是道教雷法产生之后衍生的信仰用品,当咒文说:“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它无疑投射出雷法理念的说教。如上述王文卿理论,“五雷钱”之所以号称为“五雷”,是由于其咒语重点在感召“雷霆”,但不一定需要上边刻上五个“雷”字才算数,只要有个“雷令”就明解。而且,五雷钱作为感应与保存“雷令”效用的媒介物体,要能接通天地与配用者之间的五行八卦,当然不能简单以为随便把一枚八卦五雷钱带回家中配戴就能起作用。佩戴者要做到有事能“辟邪”无事也能“神清”,还得通过唸咒开光的仪式,赋予五雷钱“死物”转为“神圣”的过程,把本来没有生命的人造物品变化成为“太上老君”神圣承诺的载体。因此,负责开光的道人或术士,也就不能不是遵守雷法画符背后那套思想哲学,讲究以本身真气感召雷霆之神气,互相结合而制符,以期感应在佩戴者身经络器官组成的五行八卦,互构互动,趋向平衡。

由此探究“五雷钱”背后思路,可见它传承着华夏文化影响下的道教雷法,同意天地万物都由五行八卦的因素组成与影响,又能互相感应,也同意从五行八卦生克变化去理解人类生命系统。其之出现,亦表现出雷法复杂理论如何进入民间,以简易、可见、可用的状态传播。既然信仰意识同意人身是个小八卦、以人身本有的五脏五行之气为“五雷”,而五雷钱的八卦图案和雷令刻文在开光以后会有感应天地人身“雷霆”的神秘力量,透射与作用在佩戴者身躯构成的小八卦和小五雷之上,所以八卦五雷钱的佩戴方法以八卦向外,以五雷符咒向内贴紧胸前,咒语表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的愿望,就有了信仰根据。如此一说,五雷钱结合着开光的信仰,不止是让配戴者加强信心,也完成了道教对配戴者的提醒,要他们时刻为着自己配戴神圣物牢记保持心身清净——这包括情志、生活方式、饮食的保养;说破了就是要保护对应身内外“五雷”的五脏平衡,五雷不乱。五雷钱从开光到佩戴在信徒身上的过程,长期潜移默化制符者和佩戴者对待“永保神清”的认识与思路,其实也是能够确保实践信仰和深化信仰的过程。

另一方面,现在一般铸在八卦五雷花钱正面纹饰,是以“后天八卦”图式向外,里头一圈是楷书阳文的各卦名称,依顺时钟转是 “艮、震、巽、离、坤、兑、乾、坎”。八卦五雷花钱这种使用“后天八卦”的特征,有别于一般镇物的八卦牌、八卦钱、符箓多是使用“先天八卦”图式,应是有其思路理由,并非先人随意而为。

如果按照华南一般符法派系的认知,符箓本多先天八卦图式:以外爻为首、内爻为尾而言,其首向外的图式,是取守势劈鬼退邪之意;其首为内而尾为外的图式,则作用在困陷围攻、斩鬼捉怪。【16】以镇宅图上的符法为据,则“五雷八卦”概念一般也是先天八卦图案结合雷霆号令,守势的“退邪用八卦图”会只用“雷令”二字,攻势的“斩邪用八卦图”有“雷令斩鬼”的字样。【17】这些安排,背后相关古人对先天八卦的认识。从古代总结先天八卦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18】 可知纸上画成平面图案的先天八卦,实际印象是立体的三度空间,相对后天八卦以平面向度显示着大地上的时间与季节变化的规律。【19】某些符箓派保身符、镇宅符、八卦牌镇采用先天八卦图式护身或者镇守空间,是考虑“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经典说法,主要愿望在以先天道“体”转变后天空间妖魔鬼怪之“用”。【20】这背后牵涉到信仰如何转为实践的理论思考。

但是,如果按照符咒使用先天八卦图式对付妖邪鬼怪的做法,“八卦五雷钱”反而使用后天八卦图式而不是使用先天图式,对象就不见得是妖邪鬼怪。使用后天八卦的图式,显是牵涉到另一层的理论思考,也有它“造”八卦的道理。尤其青莲教散播在南洋的道堂,不管是归根道、同善社等分支诸道脉,他们既有神霄祖师之说,共同点又都在强调自己修先天大道,却也会开光后天八卦图式的五雷钱,给信众请回去佩戴保身,这背后当然也教派理论根据。而笔者自少听闻的道门口述说法,是认为人体未修成仙之前,身上各处分属八卦五行,都是对应后天八卦,是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的载源;因此,“五雷八卦钱”主要功用不在对付外来邪魔,重在感应天地五行八卦之气去稳定人身本具的五行八卦,从修养人身五脏做起,以期对应天地五行之气“攒簇五行,合和四象”,达到“保我神清”或甚至感召神圣,以后才有可能“转后天归先天”。可是,碍于欠缺方便公开引用的佐证文献,在此仅作记录,以待未来参考。

四、以构图讨论传播渊源

八卦五雷钱背面拥有以神灵口吻发号施令的“雷令”,是它作为符咒的证明。它的特点是文字简单扼要、结构流畅分明,把灵符应有的内容去适应金钱状的圆形版面,又比纸符或布符的使用期限长久。我们今日在台湾和南洋所听到的“制八卦钱”仪式,都是以闽南方言或客家方言念咒。其信仰流传到台湾与南洋各地,最可能发生在闽粤两地符箓派系盛行以后,方才随着道脉和法教传承渡海。但八卦五雷钱的最早起源,毕竟难以考证。

只是,若从其符式构图对比华南常见的符式规则,仍然发现相当多的互通。

观察闽粤两地流传到南洋诸道派的符文构造,包括民间道派所流行的符籙,其结构通常讲究灵符必须包括头、身、脚。一道有效的“符令”,往往是以符头说明本符由某某神明敕令,再往灵符最底下符脚处加上称之为“符胆”的文字或符号;而符脚与符头之间的“符身”或“符腰”,则必须书写申明灵符效果的各种“要字”。至于“符胆”,如果是以天神名义敕令,符胆一般作“罡”字,亦有些符用缺撇的“鬼”字以示变化莫测;也有道派会在“罡”或缺撇“鬼”字的上边另加许多俗称“花字”或“入神字”的秘字,以加强制煞、消灾、斩鬼等符令要求。灵符构图使用不同符号是由于牵涉不同目标,包括“山”形符号或者横排的圆点,都是符身可能要使用的“要字”。【21】

回头探讨八卦钱背面的字符布局,构图是以“雷令”为头,以“山”和三个圆圈为符身“要字”,再以无撇“鬼”作为符脚,这无疑是一道金属铸造灵符,拥有头、身、脚的完整结构。这也符合南方书符讲究以头、上、左为阳,以脚、下、右为阴的系列规则。它中间一段“雷霆……”的咒语是由右到左竖书,其书写是传统的中文书写格式;但是一旦到了属于画符的部分,它是把“雷令”书写在左,而把“山”、三个横排圆圈,以及无撇“鬼”书写在右。这不只在构图层次表达金鸡胶囊讲究工整相对的美感,它也反映着《道德经》的尚左理论,对道教画符格式有所潜移默化。现在网上也有说法,认为所谓“山鬼”原字并非是“山”的象形字,其意是“鬼”头上置三枚雷丸,丸生火焰,取意雷击鬼、生火而杀之意;于是将左边的“雷令”以及右边的“山”和“鬼”四字合称表述“雷令杀鬼”的“仙篆”,解释说五雷钱上的符文是以左为“雷令”,以右为“杀鬼”。这可注意到了“花字”概念,是接近原意的说法,但也尚未能完整说明。毕竟,五雷法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阻杀外来妖魔鬼怪,而是要确保人身能与“雷霆”互相感应,包括以“雷霆”阳气消灭心念阴邪产生的妖魔鬼怪,“永保神清”,这样更合修炼身上“五雷”的本意。

相关闽粤民间道派会在符纸或八卦五雷钱符脚上增加“花字”,亦不应表象的简单概括,以为这是地方民间道教的发明。要知道,这许多“花字”或称“符胆”在《道藏》之中本属宋元时期的单字符。古人是以“雨”字为符座,或者以无头撇的“鬼”字为符座,再填上符窍(如常见的无撇“魁”)。到了近代的闽粤道派,为了在同一道符加强分量,就演变为重叠写下许多“花字”,形成一团小黑点或小红点。

以笔者观察,八卦五雷钱的开光过程也犹如其他纸、布、木制灵符画符开光,也是要通过神圣化的仪式,为原来就是灵符的小金属片添加些俗称“花字”的“入神字”。只不过,在道派祭制“五雷钱”的开光仪式上,添加在八卦五雷钱上的“花字”很少是用毛笔点朱砂书写,多是靠着眼神所到,以指尖比划,或用手指凌虚比划。笔者所认识的老前辈多认为,上乘的开光是凝神对着钱币默想“花字”现于钱币之上。这种虚空画符法,亦是受到雷法影响。【22】

上述《真本太上老君符诀》收录有〈八卦神宝秘咒(敕八卦钱用法)〉,也是目前流行在网络世界的“八卦钱开光法”,但其中一些文字互有出入。书中内容是:

“拜请八卦祖师敕灵灵,统领天兵神将六四明,先天后天随两边,天罗地网开奉请。乾元亨利贞显灵,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敕乾卦西北将,二敕坎卦水将军,三敕艮卦东北灵 四敕震卦木星君,五敕巽卦东南兵,六敕离卦火龙神,七敕坤卦西南明,八敕兑卦金星降。太极两仪镇中央,六十四卦排布镇,妖邪鬼魅化浮尘;六丁六甲左边守。天兵神将右侧护。吾奉老君真敕令,敕下神宝八卦钱。镇人人长生,镇宅皆安宁;灵光照分明,鬼神走不停。神兵火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三称)。”【23】

以这本龙潭阁藏版《真本太上老君符诀》的〈八卦神宝秘咒〉对比海外辗转流传的咒文,当年排版可能是出现过人为差错。原书内容印着“六丁六甲右边守”,是把“左”当成“右”了。另外,“六十四卦排布镇”也理应是“六十四卦排佈阵”。不过,依据这一篇〈八卦神宝秘咒〉内文出现“一敕乾卦西北将,二敕坎卦水将军……”等说法,至少可知它并非针对先天八卦,它形容“镇人人长生,镇宅皆安宁”的八卦方位以及各卦的五行定位,都专是针对后天八卦图式。因此,此咒不见得适用施加在取用先天八卦图式的八卦牌或八卦镜。这也反射出八卦钱的用途一般属人身配戴,但是挂在门外镇宅,就得配搭牵涉到后天八卦图式的专用咒语。

当然,这类书的内容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给内行人作参考、给外行人看了长个知识;它侧重在“八卦”开光,并没有透露开光过程当中属于“五雷”的咒语以及所需符式,尤其是其中作为“符胆”的花字。只是,书的加插页是红色和黄色两种镇宅用的八卦五雷符式,其中制煞“五雷符”画页面后边跟着的“八卦符”,符身请动的神圣是“五雷大将军”,【24】而属于 “八卦咒”的页面后边也紧跟着出现“五雷咒”,大概可以暗示两者互为使用的关系脉络。【25】但书上刊载这些民间法教用的符咒,和原文原样也有些许出入。而且,这些符咒称谓“五雷”已经有将之神格化兼身外化的倾向,将之称呼为“将军”之类。

五、对现象再作文化思考

概括而言,八卦五雷钱源自道教雷法,是从雷法的知识和哲理形态转化出符合民间推广的民俗化表达,不失为一种有助雷法义理普及化的载体。从宋代神霄家到后来演变各地的雷法传承,其知识体系原本就倾向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主张,有套八卦五行相应于宇宙万物内涵的系统论说,统御着相关术法的义理溯源与操作方式。“八卦五雷钱”的存在之所以被认为合理,其最基本概念就是把金木水火土五气视为先天祖炁所化所宰,认为五气在外为宇宙五行之气,在人身为五脏之气,以其本来能蓄能动能发也能接迎外在的五行之气,而称为五雷;而宇宙与人体的五行之气,是可以相互激荡,也能互通感应;因此,能保守五脏和本人元神持续互相作用,调和平衡,就能够为福寿康宁固本培元。一旦个人还能进一步内炼成丹,则元神祖炁能随意升降和交感激荡自身的阴阳五炁,便能感通身外天地的阴阳五炁,以及感通主掌阴阳五炁之神抵,达到召唤神鬼办事、呼风唤雨。八卦五雷钱的符咒强调“雷霆”号令,人们也以“五雷”名之,它出现于信仰世界,流传民间,无疑是因应着雷法历史发展而被创造,又反过来推广群众认识雷法的概念。从“五雷八卦钱”的设计,可看到未知名先辈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传统文化认知,在一枚花钱的设计上发挥对于八卦信仰和五雷信仰的认知。

而八卦五雷钱背面文字内容,也让我们看到古代人的书写方式,早就有运用省略符号的习惯。这种金属符的中间部分,是直排竖书“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但不论“雷霆”后边再写“雷霆”,或“急急如律令”的第二个“急”字,都使用类似“S”字左右颠倒的省略符号,只是弧度较少。这亦足于反映这种铜铸五雷符盛行的时代,古人早已经习惯使用省略符号。只可惜后来真有些人不认得省略号,或者没料到古人会用省略符号,因此就有把“雷霆”以下两个并排省略号看成行楷的“八”字,或出现把咒语改成“雷霆八部”的。这说明那些刻着“雷霆八部”字样的花钱,不仅在诸种道典难以寻觅说法来源,可能都比原来“八卦五雷钱”出现较迟。

另一方面,八卦五雷钱的流传,尤其是它能流传迄今,还足于以其为例,启发大众思考道教民俗化的生命力所在,以及反思其“物化”以后之所偏。

八卦五雷钱固然是从道教雷法衍生产品,它作为民俗信仰的厌胜首饰、作为道教信仰的祈禳吉物,之所以流传,却不一定要依靠大家拥有王文卿、萨守坚、白玉蟾一般的学问。它是採取了传统文化当中大家熟悉的内容,以八卦符号为主题,并且以大家熟悉的“太上老君”名称敕令,其咒语也是大家中听的吉祥话,使得它本身就是象征趋吉避凶的符号簇。所以,即使一般人忽略它作为雷法载体的影响,不理解它“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咒语承载着历朝高道大德复杂“雷说”,它依旧让人们信任,广泛流传。

问题就在,凡属思想的、义理的观念,化现出走上大众化、通俗化、市场化的具体产品,是既可能通过保存其“形”让人们追寻背后的思想痕迹,也很可能受着市场影响,逐渐转变、淡化、增加,或偏离原来的内容与功能。一旦外行人以“想当然”的态度努力想像符咒上的符码,以至有人不知五雷钱不同于一般作为厌胜物或吉祥意义的花钱,甚至给它另起新名称,便足以说明道教的思维论辩毕竟主要在知识阶层的传播,比不上它衍生的信仰民俗产品普及;另方面,也值得反思符箓派系过去过度笼统强调“道不外传”的缺陷。

到了这时代,当然也还是有许多道人或术士是懂得祭制“五雷钱”的,但也有些只是按图索骥的照着书上说法将之当成一般的八卦钱。还有就是从术者到民众,一般都仅仅把它视为“加持、保平安”的铜符,即使有认真按仪轨制作符咒,也不见得将之视为启发思考与修学雷法的凭据。这不免令人思想起《清微道法枢纽》文中提及的画符之道:“师曰:法无存想,存想非真法。无造作,造作为妖法。无叱喝,叱喝为狂法。无祝赞,祝赞为巫。妙合乎阴阳动静方圆是也,道贯乎三才天地人物是也。水火木金土,应之以五行。东南中西北,运之以五方。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配之以八卦。彼泥于术数者,凡书符时,以某事作用其窍,如是而按造化,如是而应生克,如此起笔,如此冲发,鬼神之机我得之矣。然不知太极未判之先,孰为阴阳?孰为三才?孰为五行?孰为五方?孰为八卦?故有道之士,撒手行持,不拘符箓。”【26】

五雷钱固然历史久远而流传普及,但历代依靠鬼神名义吃饭的人口庞大,良莠不齐,从制作者、开光者到使用者,不见得人人明白八卦五雷钱承载的雷法理念。当民间使用五雷钱的习俗也成了“创收需要”,就可能因此发生“劣币逐走良币”。等到很多人心中都在求盼外来“五雷”助其一己之私,不再保养和发挥自身自有的五雷,这就不再是宗教教义的“信受奉行”,佩戴八卦五雷钱的态度也将会离道日远了。

参考文献

【1】曾注明:《泉州的道教花钱》,载《泉州老子研究通讯》编辑组编,《泉州老子研究通讯》1998年第1期(总12期),1998年1月,第四版。

【2】龙潭阁编:《真本太上老君符诀》,第66页。收录在结集本《符咒全书》,台中:文林出版社,1977年版。

【3】同上注,第67页。

【4】同上注。

【5】可参考《说钱网》,http://www.shuoqian.net/view-14196462.html。目前在诸拍卖网页和古玩论坛网页上也越来越多出现各种不同的“五雷钱”版本。

【6】[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7】[宋]王文卿:《雷霆玄论·雷说》,《道法会元》卷六十七,《道藏》第29册,上海书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15页。

【8】[宋]王文卿:《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序,《道法会元》卷六十一,《道藏》第29册,第165页。

【9】这段咒文到目前已经演变较公开的祝咒,现在网络世界流传各种个别文字出入的版本。

【10】《清微道法枢纽》,《道法会元》卷一,《道藏》第28冊,第676页。

【11】俞晓群:《数术探祕-数在中国古代的神祕意义》,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第257页。

【12】[宋]白玉蟾:《玄珠歌注》,《道法会元》卷七十,《道藏》第29册,第236页。

【13】[宋]萨守坚:《雷说》,《道法会元》卷六十七,《道藏》第29册,第213页。

【14】同注10,第674页。

【15】同上注,第675页。

【16】观慈大师:《符咒秘法大公开》,中国社会出版社,第171-172页。

【17】同上注,第245页。

【18】[宋]朱熹:《周易本义·说卦传》,北京:中华书店,1994年,第125页。

【19】李宗谚:《大玄空风水揭秘》,香港:聚贤馆,1997年,第69-74页。

【20】可参考注2各页所刊各种符式上的八卦图。

【21】同注16,第130页。

【22】同注14,《清微道法枢纽》文中有说:“ 师曰: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彻天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

【23】同注2,第18页。

【24】同上注,第138-140页。

【25】同上注,第131-133页。

【26】同注1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