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学生来自40多国有没歧视问题?

电视剧集《金宵大厦2》引发社会对种族歧视的讨论,常言道学校是社会缩影,在有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学生的港青基信书院(YMCA of Hong Kong Christian College),有关歧视的争议却闻所未闻。
校长卢裕敏认为,学生能在文化背景丰富的地方成长,是一种Privilege(优势),只要与身边同学聊天,便可以了解其他国家文化,那种交流很宝贵。她强调校内没有种族歧视,学生都是打成一片,最重要是「想多步,做多步」,包容与尊重。她希望自己可以以身作则,「以生命影响生命」。

文:叶佩瑜 图:黄冠华

港青基信书院是一所直资学校,一直被称为「低成本国际学校」。(学校提供)

港青基信书院是一所直资学校,一直被称为「低成本国际学校」,该校有36班,每班约25人,全校共约900名学生。该校73%学生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洲、韩国、意大利及非洲不同国家,超过4成教师为外籍。校长卢裕敏一头短发,身穿西装,散发着一股活力及友善的气息,旁人看起来可能会以为她是刚入职不久的老师,但其实她已从事教育工作19年,毕业第一份教师工作就在该校任教科学,直至去年9月开学才「坐正」,由副校长晋升至校长。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人发展

卢校长接受《坚杂志》访问时说,该校虽然不是真正的国际学校,但教学方法与典型本地学校不同:「记得以前细个读书时比较填鸭式,老师基本讲足全堂,学生就抄笔记。我们学校觉得这方式不适合现时年轻人,所以大家行过班房,会见到不同学习活动,学生在班房内讨论,建构不同方案,不会静静地听老师讲课。」

课堂时间55分钟,老师会用10至15分钟,讲解整个学习活动,或引用新概念教学,卢校长强调课堂内一定会有「学习活动」元素,令学生更有动力学习。该校主张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中心」,再透过科技、网上平台、活动等不同方式,协助学生学习。

「家长选我们学校,通常是希望子女有开心的学习环境,除了着重读书,亦关注全人发展,特别是子女于运动、话剧、美术、音乐方面有特别才华,又不想在一个太大压力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我们学校是首选之一。」

文化互相感染正面影响对方

港青基信书院学生中,有73%来自其他40多个国家,该校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嘉年华会。(学校提供)

非华语学生与本地学生,在性格及成长上是否有差异?卢校长解释:「非华语学生通常比较好动、活泼,更有自信发表意见,课堂上会更踊跃回答提问;本地学生则比较内敛怕丑。但只要在学校就读了一段时间,不同文化会互相感染,正面影响双方。」

卢校长形容,国际学生多,令该校文化环境更丰富,其他学生可能要去世界不同国家,才感受到当地文化,而该校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嘉年华会」,学生透过舞蹈、唱歌等不同活动,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互相分享,这是学校的优势,亦是学生的Privilege(优势):「假设我是一个香港长大的学生,未去过其他地方,但只要跟身边同学聊天、玩耍,就可以感受到其他文化,那种交流很宝贵。」

种族歧视问题微妙少数族裔较敏感

电视剧集《金宵大厦2》近日引发香港社会对种族歧视的讨论。

因应《金宵大厦2》的种族歧视热话,社会分成两派,一派指香港人对种族歧视不够敏感;另一派则认为剧集做法不牵涉歧视。卢校长对此表示,她的学校内从未发生种族歧视问题,学校亦从未刻意提及,种族共融会自自然然发生:「如果你经过我们班房,学生都是打成一片……有听过《金宵大厦2》,但无看,亦不完全理解事件。我觉得大家有不同看法,是因为种族歧视比较微妙,特别是少数族裔会更敏感,所以我们学校其中一个核心价值,就是要学生尊重自己及别人。」

学会相互尊重解决歧视问题

卢校长认为很多所谓歧视问题,只要大家想多步、做多步,言行举止都做到尊重他人的话,其他人就不会感到被歧视:「好多时种族歧视牵涉一些说话,或是字里行间,可能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字眼好明显是歧视,大家反而会避免,我觉得最重要是将心比心。」

她承认香港人对种族歧视不太敏感,始终香港教育很少提及种族歧视问题,就算有,都是片面介绍。「种族歧视应该有更深一层的定义及概念,香港教育未必会花太多时间探讨,所以好多时会产生误会。不过,其他国家都有歧视问题,所以不是香港社会独有。如果大家懂得互相尊重,种族歧视就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卢校长认为,除了种族歧视,社会还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问题,所有问题都源于欠缺包容及尊重:「教育是一个好好的平台,让下一代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卢校长认为,学生能在文化背景丰富的地方成长,是一个优势。

奉行基督教办学尊重学生不同宗教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宗教文化,学生之间会否出现文化冲突?卢校长表示基本上没有:「我们是基督教学校,英文名都讲明Christian,YMCA的C字就是代表Christian,大家入读前都有一定认知。不过我们不介意学生有不同宗教。」她承认该校不是所有学生都信奉基督教:「学校有每日读经计划,分享简短的经文,学校早会时亦会祈祷、唱圣诗,只要学生尊重,不反对基督教,我们都欢迎。」

除了准备每日早会,卢校长只要有时间,都会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讲句早晨:「有一日,一个入学了差不多一年的转校生,突然话想约我见面聊天。我觉得几特别、几得意,一般较少学生会主动约校长聊天,当日一讲就讲了2、3个小时,我觉得这种关系很微妙。」卢校长最后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名学生想主动找她聊天:「因为以前他在其他学校,很少见到校长,他觉得很有趣,想介绍自己,亦想更了解我。」卢校长发现该名学生是一位很虔诚的基督徒,故以后当YMCA有宗教活动,她都会邀请该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证:「透过这些不同途径,令我跟学生的关系更亲近。」

以生命影响生命传扬五大核心价值

卢校长表示,一个香港土生土长的学生,只要与身边同学聊天、玩,就可以感受到其他文化,那种交流很宝贵。

然而作为校长,卢校长表示要与学生保持专业距离,不可称学生为朋友:「不过我都希望可以感染学生,将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更希望可以透过与学生的交谈,做个榜样,令学生觉得原来平日与人相处,讲声早晨,一个细微的动作,已经可以好正面影响身边人。」这是否以生命影响生命?卢校长点头:「可以这么说。」

荣升校长1年,卢校长还有没有其他大计?她说,学校的使命及价值观一直很清楚,要提供基督教价值的优质教育。她十分认同学校的方向,才会一直在这里教书,相信要达成目的,需要家长、学生及老师三方合作:「上任后希望我们学校可加强品德教育,针对五大核心价值,即『创建关爱校园、彼此以爱守望、尊重从己及人、勇于承担责任及诚信见于实践』去做,不希望只沦为口号。学生可以去实践,不单在学校,就算将来踏出校门,见到身边人,于社区,甚至他日返回自己国家,都可以将学到的价值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