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多姿多彩的孔雀鱼

孔雀鱼中文学名 孔雀花鳉 拉丁学名Poecilia reticulata 别称 孔雀鱼、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

孔雀鱼,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成年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成年雌鱼体长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

孔雀花鳉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污浊的水体,具群集性。分布广泛。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西北部等地,

在人工培育下,孔雀花鳉产生了许多品系,最具代表性的有礼服、草尾、金属、蛇王、蕾丝、银河、美杜莎等品系。

孔雀花鳉作为观赏用鱼引入世界各国。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

孔雀鱼这名称则是一直等到英国的传教士罗伯特·古比(Robert Lechmere Guppy) 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个发现孔雀鱼的人于1886年从特立尼达带回一些标本回去鉴定以后,经大英博物馆的阿尔伯特·冈瑟(Albert Gunther)博士鉴定此标本为新的物种,为纪念罗伯特·古比(Robert Guppy),于是就以“古比鱼”(guppy)为孔雀鱼的英文俗名,孔雀鱼的英文名称就此确立。

孔雀鱼的原产地是在委内瑞拉、圭亚那、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地带和一些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由于原生的孔雀鱼拥有多种的色彩花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彩虹鱼。孔雀鱼会用它朝上翘的嘴吃掉靠近水面的蚊子幼虫,所以野生的孔雀鱼曾在1930年代,被引进新加坡,来控制红树林沼泽地的蚊子数量(Herre, 1940)。

中国的孔雀鱼以引进的历史来说,不会超过10年(这里通称的孔雀鱼是以品系孔雀鱼而言)。最初由贸易商引进,大部分的系统来自于日系,少数是德系的系统。事实上中国比赛的规则及饲养风格也大多偏向日本(尤其是纹路系的鱼如草尾、蛇纹、马赛克等)。

在中国玩家争相饲养改良之下,像马赛克、草尾、蛇纹一类鱼只的品质,都有和日本抗衡的实力。实际上像马赛克的发展,和日本就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方面认为马赛克尾部要有红、黄、黑三种颜色构成。台湾方面则以偏好红底黑纹或蓝底黑纹的颜色。尾部和尾鳍多彩较丰富。

在台湾,常常会有一窝蜂赶流行的情形发生。等到流行一过,遗留下来的破坏往往非当初引进者所能想到。人工育成出的孔雀鱼极难于自然界中生存。由于孔雀鱼算是多产的物种(一胎多达40-60只)在玩家细心的照料下,可以全数育成,生产周期只有22-26天,对孔雀鱼付出越多心血,越能得到漂亮的鱼只。

栖息在温暖的泉水和杂草丛生的沟渠、运河。出现在各种栖息地,从低海拔浊度高的池塘、运河和沟渠到高海拔原始的山区溪流。能容忍宽的盐度范围,但需要相当温暖的温度(23-24℃)和有植被的平静水域。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值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

吃浮游动物,小昆虫和碎屑。主要吃昆虫,包括蠓科昆虫、摇蚊、家蚊、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

剑尾总系(Sword Tail Superstrain),包括顶剑、底剑、双剑三个品系(该总系的遗传方式存疑)。顶剑(Top Sword Tail):表现为小圆尾,尾部上方有几根鳍条延长,呈剑形。底剑(Bottom Sword Tail):表现为小圆尾,尾部下方有几根鳍条延长,呈剑形。双剑(Double Sword Tail):表现为尾部上下均有剑状鳍条延长,尾部形状似V。

蛇纹总系(Snack Skin Substrain),包括蛇王、蕾丝、古老品系、马特利、金属五个品系 ,古老品系(Old Fashion):伴遗传,表现为身体覆盖着不规则的蛇纹状纹路,并可见许多金属小色块,

草尾(Grass tail):伴X显性遗传,表现为尾部和背鳍不连贯的黑点状纹路(称之为“喷点”),绝大多数草尾身上还有黑色的菱形斑块(但这不能作为判定草尾的依据),白子体色时喷点半透明。

单色孔雀鱼(Solid)。单色孔雀鱼的标准要求 当然是鱼体色泽干净,不含任何杂色,通常有红色、蓝色、黄色、黑色。

礼服(Tuxedo):伴X显性遗传,表现为背鳍前端切线至尾根处的黑色或深蓝色色块,白子体色时这一色块变得极淡,粉红礼服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型。

马赛克(Mosaic):伴X显性遗传,表现为尾部圈状、树根状或闪电状的黑色纹路,白子体色时纹路半透明,按照第一规则及第二规则进行命名,在命名时尾色要放在“马赛克”一词之前,例如三角尾野生色圣塔玛利亚红马赛克,简化标准名为圣塔玛利亚红马赛克。

金属(Metal):伴X遗传,表现为身体前半部的具有金属光泽的深蓝色色块,深蓝色色块一直蔓延至尾根的被称为全金属,白子时金属色块会变得很浅或者是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

孔雀鱼的狭义、广义品系论。狭义上的孔雀鱼品系,也就是一般意义上常讲的孔雀鱼品系,仅指一些身体和尾部颜色纹路的表现型,包括概述中提到的礼服、草尾、金属、蛇王、蕾丝、银河、美杜莎等等。

广义上的孔雀鱼品系,将孔雀鱼品系的范围拓宽至所有基因型相同的孔雀鱼的总称。比如原本不属于狭义品系论中品系的真酒红眼白子(体色表现型)、燕尾、冠尾等诸多尾型、玻璃体等,都属于广义品系论中的品系。一条品系孔雀鱼,可以并且很可能属于多个品系。

在处理品系分类时,有些品系之间(比如蛇王和蕾丝、银河和美杜莎等)在遗传方式和表现型均有相似之处。这些品系,按照其共同的特点,为了便于处理,参照生物分类学中的“总目”、“总科”等分类方式,引入总系(superstrain)的概念进行处理。

彩色livebear鱼属的孔雀鱼。

孔雀鱼的繁殖技术。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浸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多姿多彩的孔雀鱼。

红色孔雀鱼。

红色礼服孔雀鱼。

红色马赛克孔雀鱼。

金属品系孔雀鱼。

酒红眼白子(Wine Red Eye Albino):很少见的一种白子,表现为体色介于野生色和真红眼白子之间,但眼色在手电筒照射下能看出是红色,母鱼胎斑是粉红色。在命名酒红眼白子的简化标准名时这一词组不得省略。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礼服孔雀鱼。

马赛克孔雀鱼。

漂亮的马赛克孔雀鱼。

漂亮黃尾孔雀鱼。

青色礼服孔雀鱼。

珊瑚蓝(Coral Blue):伴Y遗传,表现为鱼只侧线附近的长条状蓝色色块。

双剑孔雀鱼。

鲜艳夺目红色孔雀鱼。

小礼服红色孔雀鱼。

野生色(Wild color):最常见的体色。表现为体色灰色,母鱼胎斑是黑色。在命名野生色的简化标准名时,将“野生色”省略。

一对雌雄孔雀鱼。

圆尾红色孔雀鱼。

圆尾蓝色孔雀鱼。

这只红色大礼服孔雀鱼太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