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3位“宁波帮”人士 每年都要回家看看

在参加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间隙,3位每年都要回家看看的“宁波帮”人士接受了记者的群访。

孙启烈:希望新生代传承和光大“宁波帮”精神

世界中华宁波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建乐士企业有限公司(香港)主席孙启烈,是最早参加深圳开发建设的港商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将公司的生产基地从香港转移到深圳。

拼闯事业的同时,孙启烈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曾多次率团参加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重大活动,促进交流,增进感情,积极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出力,促成了很多港商投资项目。

更令人敬佩的是,从孙启烈的父辈开始,就一直关心着家乡的教育卫生事业,多次为家乡捐资助学,浓浓的桑梓之情传承延续在家族中。孙启烈的三个儿子也深受父教,为家乡发展出力,其子孙荣良2016年捐资助建宁波大学科技大楼,并命名为孙荣良楼。

在孙启烈看来,举办此次大会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海内外“宁波帮”的交流平台。“宁波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老一辈‘宁波帮’帮宁波,多数是通过捐资兴学办医,现在更多的是经贸、科技、人才的合作。”孙启烈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年轻一代,“我希望把‘宁波帮’精神传承和光大,特别是新生代,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海外留学背景,兼具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专业能力。他们才是新时代的新生力量。”

李本俊:不断推广宁波,吸引更多人认识宁波

“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每次来,都会感叹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快!”浙江省政协委员、香港宁波同乡会会长、新加坡卡尔登城市酒店董事总经理李本俊说到这里一脸骄傲。

过去十多年,李本俊曾多次跟着爷爷——香港“宁波帮”著名人士、香港实业家李达三来到宁波。他从刚开始的不太了解,到后来成为香港宁波同乡会历届会长中最年轻的一个,常年往返于甬港两地,将推广宁波文化、传承“宁波帮”精神、践行桑梓情怀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

组织香港青少年来甬参观学习、制作关于宁波美食的小视频微电影、编制《爱上宁波的五十个理由》等书籍……近年来,李本俊亲力亲为,在香港年轻一代中推广宁波文化。

前天,李本俊去了杭州湾新区,参观方太集团和吉利集团杭州湾新区基地。“近距离了解了宁波在产业创新、城市发展方面的进步,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有的已经不输国外。”李本俊希望通过不断推广宁波,吸引更多人认识宁波,多来宁波走走,为家乡作贡献。

包文骏:采取行动,努力建设好家乡

香港宁波同乡会名誉顾问、香港环球教育集团总裁、香港环球轮船公司董事包文骏来宁波的频率更加频繁,每年至少三四趟。

他提起东部新城的华丽蜕变,从曾经的规划蓝图到现在的高品质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变化之快令人惊艳。而这样的变化,在宁波还有很多。

“包括外公包玉刚在内的老一辈‘宁波帮’白手起家,事业打拼成功后,不管身处何地,都不忘为祖国为家乡作贡献。现在,作为宁波市海外青年英才创新创业委员会会长,我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将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在包文骏看来,不管是老“宁波帮”还是现在的新“宁波帮”,核心精神都是一样的,就是采取行动,努力建设好家乡。记者 樊莹

本报讯(记者 石承承) 昨晚,伴随着“河姆渡之光”点亮的文明火种,歌舞诗剧《千年甬歌》徐徐拉开帷幕。这是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的开幕式音乐会,也是发展大会首次以主题音乐会的方式向八方来客展示宁波。

歌舞诗剧《千年甬歌》以“归来”为主题,分《河姆渡之光》《天佑宁波》《千年文脉》《乡风乡俗》《热血家国》《宁波帮帮宁波》《宁波气质》《宁波欢迎你》8个篇章,通过歌舞、情景剧、诗朗诵、歌剧等形式,演绎了宁波悠久的历史底蕴、文化传承,宁波人耕读诗书、慈孝礼仪的文化传统和热血家园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参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精气神。

这是一部宁波原创的歌舞诗剧,从舞台布景到服装设计,从音乐谱曲到朗诵作词,都融合了大量的宁波元素。尤其是在《乡风乡俗》篇章中,音乐旋律融合改编了《马灯调》《梁祝》等曲目,服装上则采用了宁波传统的婚嫁红妆,让人眼前一亮。

《千年甬歌》由宁波交响乐团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王卫国、杜振涛、常玉红担任主持及诗朗诵,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担任合唱和歌剧表演,宁波交响乐团现场演奏,江北中心小学少儿合唱团担任童声合唱。

在音乐会结束后,俞峰教授表示,《千年甬歌》是一出高度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歌舞诗剧,创作这出剧,是希望激发乡情,“催生”新的“宁波帮”来助力宁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