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一带一路、服务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发展格局、资源经济绿色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万喆: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五个统筹”为新时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方面要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不仅要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安全、政治、经济、债务、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加强海外项目安保投入,全面提升企业抗风险和危机应对能力。还要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做得越好,“一带一路”的安全就会获得越好的保障。统筹国内和国际,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出发,处理好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辩证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基础在国内,重心在国际。要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强大的内需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优势。同时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内外联通优势,使其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起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统筹合作和斗争,要从大局出发,处理好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合作和斗争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坚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面对外部的打压,不畏斗争,以斗争求合作。统筹存量和增量,要从世界经济产业发展大势出发,正确处理好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存量和增量关系,既要推进存量项目的落实落地,又要长远谋划增量项目的方向定位。统筹整体和重点,从整体角度看,要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全球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从重点角度看,要突出重点标志性工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
欧阳洁表示,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动能强劲、市场空间广阔,但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既是百姓生活所盼,也是发展趋势所向。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也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容量大、弹性高、方式活,能释放更多就业潜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不同程度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百姓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补齐短板,提升软硬件条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强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保障。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要集聚合力,扩大优质供给。对企业发展立规矩、定标准,更要充分调动它们的力量,扩大优质供给,引导和激活潜在消费需求。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认为,黄河流域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准确把握重要逻辑关系和重大实践问题,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不仅要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把黄河流域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还要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更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始终确保黄河安澜,以干支流流域为单元,提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增强灾害防范意识。要以更大力度推进节约用水。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拓展节水空间,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提高生态保护效能。加强冰川和退化草原等封禁保护,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要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施“能源流域”再造,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发挥光热气候优势。
摘编自《学习时报》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顾清扬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中国在经济效率和经济安全两方面获得平衡,通过稳定和完善国内经济发展而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球化开辟新的途径、提供新的动力,本质上是更高质量的国内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循环体系,要完善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控的环境下,加快新兴产业的布局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还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重要的支撑。将全方位创新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更要扩大国内需求,引导企业从满足外部需求转向内部循环流转,为国内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和强大的利润保障能力。而参与国际大循环,则要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化。尽管单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在经济水平、消费能力、科技实力等方面还不是很强,但整体的能力是巨大的,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新渠道。中国可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将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徐琳瑜认为,作为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秦巴山区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我国均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为保护秦巴山区的生态环境,需尽快设立秦巴国家中央公园,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型保护地,构建秦巴山脉生态廊道,全方面维护秦巴地区的生态系统、提高其环境质量。在秦巴山区贯彻国家公园理念,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最高等级的自然遗产,改善区域资源环境现状,而且能为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生态保障,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同时,因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和“地理依赖”特征。作为我国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在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不仅可以优化区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而且可以控制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调控作用。但也要认识到,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过去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因此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自然财富转变成为经济财富,还需要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从而有效地发展资源经济。
摘编自光明网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