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智”造海外圈粉 风靡全球“掌上市场”

近年来,国产手机和APP表现抢眼,并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获得海外市场和用户的青睐。“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成为新的亮丽名片。中国手机好用到“难以置信”,中国手机APP海外“圈粉”数十亿……“掌上中国”不仅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引领了全球互联网创新热潮。中国“智”造缘何能后来者居上,抢占全球市场?中国的创新企业又拥有哪些令人瞩目的竞争力?

中国手机海外频频圈粉 好用到“难以置信”

2017年第四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排行榜上,前十名中除三星外全被中国厂商的产品占据,市场份额超过50%。印度南德里拉吉帕特·纳格尔第二区街道中间的一个半地下室名为星通讯手机店,狭小的门口挤满了大小不等的手机广告。店主甘瓦尼热情地告诉记者,店里有22个手机品牌,其中10个来自中国。

中国手机市场,群雄逐鹿。五年前,市场出货量的榜首和第三分别被三星和苹果占据。五年后,国产品牌成功突围,后来者居上。在欧洲,华为已经成为市场份额提升最快的品牌,2016年上半年出货规模实现翻番。在非洲,在国内市场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厂商传音,旗下三个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在非洲市场家喻户晓,在非洲重点国家市场份额超40%。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手机APP开启“大航海时代”

在中国排名前300的手机应用中,有272款在海外市场上线,占比超过90%。其中,187款手机应用覆盖了全球154个国家及地区的苹果商店。这显示,中国手机应用进军海外市场已成常态。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几年来,中国诞生了大量以海外市场为主攻方向的手机应用开发企业。比如,APUS约50%的用户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集中在欧美地区,其他则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地区。再如,猎豹的用户有75.4%来自以欧美为主的海外国家。

让外国人感到新奇与向往的,除了中国的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更多出人意料的互联网创新也不得不提。经常有外国朋友开玩笑说,来中国前要先了解三样东西:语言、文化和APP(手机应用)。美国《时代》杂志以《中国美颜应用突然无处不在》为标题报道了中国美图一夜之间风靡西方的盛况。《纽约杂志》甚至还做了一段教程,为受众科普使用方法。为什么中国的手机应用能够吸引大量外国粉丝?除了贴心的需求,简易的操作之外,最大的特点是:领先与创新。正如法国一家互联网视频公司的品牌经理切利亚所说的那样:“中国的互联网模式创新十分领先,中国的角色也逐渐从模仿变为被模仿。”

从产品出海到模式出海,中国"智"造这样影响世界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在新经济和尖端技术上取得的成功让中国人有理由感到骄傲。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领先美国和欧洲,在迈向“无现金社会”的进展速度也超过西方多数发达经济体。中国消费者已习惯使用手机为小商品付款,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了中国创新的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其规模和程度都很大,比西方国家发展得更迅速、使用频次更多、深度更广。手机二维码正在击败苹果支付和其他品牌的支付服务。中国为这种转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式,而且很可能会被效仿。

中国手机应用正在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模式出海”的跨越。比如,目前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安营扎寨。摩拜单车全球用户已经超过2亿,日订单量超过3000万,累计骑行里程超过182亿公里。在中国共享单车掀起出海浪潮的同时,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出行的“中国模式”已经催生了包括美国Vbike、新加坡oBike等众多跟进者。就在近日,Uber还宣布将和电子自行车公司合作,在旧金山试行共享单车服务。共享单车作为分享经济的重要代表,引领了全球新一轮互联网创新热潮。

下一个硅谷在东方,中国“智”造为何风靡全球?

获得海外市场认可的中国手机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更懂用户需要什么,精准直击用户“痛点”。《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分析认为,中国手机应用的这种“用户感知力”,是被庞大的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磨炼出来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占到全球三成。中国各手机应用企业,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中磨炼了抓住需求的能力,与追求创新技术的美国硅谷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似乎具备了截然不同的竞争力。

中国手机品牌正逐渐撕去价廉质低的标签,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致力于打造更加高端的品牌、开发更加核心的科技,同时力求更加贴近海外消费者的文化。如今,中国手机已不再是“山寨”、劣质的代名词,而是更具科技含量、更具工业设计的产品。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高质量”的中国手机。美国著名技术杂志《连线》刊文评论称,“下一个硅谷已出现在东方,中国的创新一代已准备好与世界顶级高科技品牌正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