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浙江最大淡水湖,西施后代至今仍聚居在湖畔的明清老建筑里


网上流传着一首赞美东钱湖的诗《东钱湖游记》:

千年古湖景自全,湖光山色皆经典。

山水亭寺柳相连,依山带水神墨画 。

七堰九塘惠八乡,历朝修之万金湖。

陶工西施居牛山,草耕商营传佳话。

鄮县人杰多义士,岳爷含冤终洗雪。

史家四世三为丞,正义正气名远播。

废湖捍湖命多喘,心丹精忠名千秋。

西湖见之觉自愧,太湖来之独自怜。

然而查询了一遍,却不知周庄岩何许人也,倒是赞叹也赞同诗中的许多描写。

原本的计划只到宁海,临时决定再来东钱湖住几天,南方植物茂盛的冬季还真是让人流连。

从宁海开车一路沿高速驶向东钱湖,路况非常好,司机是当地人,他说现在的宁波人有钱,特有钱,但是喜好跟其他地方的人不太一样,不会花特别多出去玩儿,一有钱就爱去东钱湖边买别墅啊买别墅。说着就到了东钱湖畔,一栋栋别墅林立,豪华酒店也一家挨着一家。

的确,宁波自古富庶,三江口桅樯林立,千帆待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早在唐代宁波立府建城称“明州”时,就与扬州、广州一起列为中国对外开埠的三大港口。《海曙赋》中就描述了当时的盛景:“海定波宁之地,港通天下之城。八达九房,甬城甍宇精良;千帆万舶,大港船通四海。宁波枕江近海,四通八达。内则街冲辐辏,飞桥接隅,东南货物,集散于此;外则港通天下,桅樯连云,海外杂国,贾船交至。”

宋代时又与广州、泉州并列为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宁波、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商埠自由贸易,史称“五口通商”。

宁波“商文化”由来已久,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宁波名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被封为上将军,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夜急流勇退,悄悄带西施逃离,化名姓为鸱夷子皮,晚年自号陶朱公,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避居东钱湖畔伏牛山下,草耕商营,富甲天下。陶朱公后代世代繁衍于此,就形成了现今的陶公村。《鄞县志》记载:陶公半岛横亘湖心,远眺似伏牛饮湖,别称伏牛山。山巅松柏浓郁,涧麓民居云集。

现在的陶公村共有659户人家,1653人中1057人姓忻,据说全国忻姓人总数不足10万,这里被称为“忻氏大本营”。这是因为陶朱公后代为了躲避越王追杀,将“范”姓改成了“忻”,意为心中有斤两,有经商的才能。陶朱公为商不奸,仗义疏财,三次经商三散家财,合算总额也有现在的四五十万亿元了。他成为中国儒商之鼻祖,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将范蠡时常临湖垂钓的牛头渚称作“陶公钓矶”。

忻氏后人不少外出经商、兴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漂洋过海侨居新加坡、美国等地的有多人,小小的陶公村就有侨眷30多户,是东钱湖镇里有名的“侨村”。湖边还重新修建了忻氏祠堂,规模宏大,雕梁画栋。现在忻氏家族还会举办联谊大会,定居海外和全国各地的宗亲届时回到陶公村,一起参加传统的“划画船”比赛。这里的画船就是龙舟,旧时每逢农历九月十一东钱湖庙会时,湖上常常举行龙舟赛,龙舟竞渡的节日和“龙舟”精神世代相传。

陶公村三面环湖,耕地有限,山林甚远,村民自古与水相依,多以捕鱼为业,“门前系船水拍墙,家家枕着涛声睡”,正是当年渔家生活的写照。时至今日村民依旧离不开水与船,不少人在大轮船上工作,一些村民家的小船泊于房前屋后,以舟代步,以舟捕鱼。当我们走到水边,几位妇女正在自家的小码头(俗称埠头)洗衣、杀鱼晾鱼干,对岸亭台倒映于湖面,一派江南水乡景象和真实生活气息。埠头的地上排列着几块大条石,是清代道光、宣统年间的石碑。


陶公村是典型的湖居和山居相结合的村落格局,以叶脉状街巷连通,有七间头弄、井跟弄、戴家弄、黄泥岭弄、徐家上岸弄、六十房弄、朱家暗弄、银楼弄等16条具。民居风格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村中还保留着明清江南建筑风貌,多栋清中晚期、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屋展现着典型的传统渔耕文化。有的变成了老年活动室,有的是图书室,有的曾作过学校,现在是村委会。还有以家族聚居为主的墙门,椿茂里墙门、顺兴里墙门、生来墙门、县官墙门、新屋墙门、珠山四合院、梅几里墙门、井团跟墙门、大岙底176-178房屋及朱氏宗祠等清末民初的古建筑与连片老屋。

村内长巷相连仿似迷宫,兜兜转转颇有意思。砖木结构双层民居,老式门栓、彩色玻璃花窗,水刷石外立面和八九十年代的合金折叠门,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几十年前。走着走着就到了一片小小的开阔地,仿似云南的四方街,我们也走累了,学着村子里老人的样子,坐在条凳上背靠老房子晒太阳。阳光斜斜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红色旧窗棱、木门上……

宁波的后花园东钱湖,是上古地质时期形成的海迹天然泻湖,从唐天宝年间(公元744年)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开始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经数代的治理形成了现在的规模,面积足有4个杭州西湖那么大,环湖一周达45公里,成为了浙江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因“其湖承钱埭之水”取名钱湖、又称万金湖。唐代时县治在鄮山,湖在县治之西也叫西湖;宋代时县治在三江口,湖在其东亦名东湖。

一条陶公堤又名钱堤,似长虹卧波把东钱湖分为南北两湖,初建于1976年。长堤水雾缭绕、似烟如雾,西与陶公岛隔河相望,东与湖心堤融为一体。中心巨石镌刻着郭沫若的题词“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一座巨大的水上观音最惹人注目,这便是著名的小普陀。

小普陀又名霞屿,岛上有南宋中叶凿成的佛教石窟观音洞,洞中所书补陀洞天为南宋所刻,还有南宋的霞屿禅寺、望湖亭等胜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浙江通志》和《鄞县通志》记载:史浩之母叶氏笃信佛教,信奉观音,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进香的愿望,因年老失明,跨洋过海十分不便。史浩便召集地方上名匠在此凿洞,建立观音道场。洞成,迎其母亲上船,帆船在东钱湖中漂泊,听涛声风啸,恰似在海中航行。三日后登霞屿,又谎报到了“南海佛国”普陀山,了却母亲一大心愿,自此便有小普陀之名。

东钱湖周围有元塔二灵塔、王安石庙等70余处古迹,21处文物保护点,路上还能碰见原来湖周老村庄遗留的小庙等建筑。东钱湖的玩儿法众多,荡舟湖上、栖于湖边、探访陶公村、游览湖心岛……我们选择了一贯的方式——徒步。从湖东岸出发向东南绕福音山从东北方向返回,一圈下来约20公里,中途可在十里四香景区休息就餐。空气清新,路况平坦,植物茂密,尤其是走到环湖步道时,更是风景如画,气候宜人。

路上第一个遇到的景点,即为上水村的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南宋墓道石刻遗迹,在中国尚属唯一,有“北有秦王兵马俑,南有南宋石刻群”之说。《宋史》记载的“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的南宋鄞县史氏就在据此不远处十里四香的下水村,南宋时便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说。公园的石刻共有400多件,以南宋石刻为主,涵盖部分明、清作品。

再继续往前便到了初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的慈云禅寺,抗日战争时期是宁波日报社前身宁波民报的办报场所;1941年宁海中学为避日寇轰炸还曾迁此上课,六七十年代“黄坛五七高中”也是在这里。而忠应庙即王安石纪念馆就在湖东岸的下水村,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风雨剥蚀,破败不堪。

走回东钱湖南岸即为马山湿地,傍晚时分没有游人,宽阔的步道迎着夕阳,静谧微冷。爬上小山坡看着眼前的湖光山色,感叹宁波真是个宜居城市,植被覆盖率50%,生活节奏慢,不愧是远近度假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