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个护手霜五层“衣”......包装减量从何做起?循环产业可否打通?

申城垃圾分类正在积极推进,后端科学分类逐步深入人心,然而更关键的一步则是如何做到垃圾减量


在新加坡,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1%,六成垃圾在送至焚烧填埋厂之前即“打道回府”。而上海每天产生约2.8万吨垃圾,若要减轻处置压力,源头减量势在必行。


要实现减量,每个垃圾桶都得“斤斤计较”。新民晚报结合征集“垃圾减量36计”金点子活动,今天推出专题调查报告,深究每一种垃圾桶的“减量之路”。提问题、找对策、集民智、寻前路,惟愿留给子孙的不是垃圾围城,而是绿水青山。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上海日产干垃圾量约13244吨,约占垃圾总量的46%。而在之前上海举行的包装垃圾减量圆桌会议上,有数据显示,干垃圾中有约1/3是包装垃圾。若将这部分垃圾减量或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则将大大减轻末端处置的压力。


干垃圾桶中,究竟有多少“宝贵的资源”?

花花绿绿的包装是否必要?

包装简约化,是否与传统审美和观念相悖?

被人诟病的快递和外卖垃圾,应由谁处置?

……


1

层层包装怎么“破”?


近日,海岸君前往申城的一些超市卖场、外卖快递站点和居民小区,了解干垃圾减量现状。


商品包装层层叠叠


元旦前,上海三门路上的一间大卖场里熙熙攘攘,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很多人在挑选礼品或年货。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各种品牌的酒包装精美。有些白酒酒瓶外,用塑料、木质或玻璃盒子装着,打开盒子,高高的底座占去近一半空间,还垫着精美的绸缎,外面则附送亮闪闪的拎袋。而在红酒货架,一瓶瓶红酒躺在奢华的人造革或真皮酒盒里,酒盒上还配有很多金属部件。“要买酒送人吗?这款卖得很好,盒子是实木的,看上去有档次,送人不丢脸。”营业员指着一款红色礼盒,热情地推销着。


红酒包装可谓奢华


同样层层叠叠的包装,也出现在茶叶和保健品货架上。比如一包净含量标注为150克的龙井茶叶,外盒比一张报纸还大,真空锡纸、瓷罐、木盒、手提袋等包装里三层外三层,里面茶叶才3两。和同等重量的袋装茶叶相比,“精装”茶叶体积约达四倍之多


茶叶精装和平装体积差很多


而在淮海路一家进口超市里,一盒盒预包装的蔬果看上去新鲜可口。为了保鲜,一片薄薄的冬瓜用厚厚的塑封袋密封,两个小小的菌菇用一个黑塑料盒装着,外层还有薄膜包裹。水果店里“赤膊”卖的柠檬、蜜柚等,在这里每一只都穿上了严严实实的“衣服”,精心打扮等待买主。


薄薄的冬瓜片也被单独包装


除了食品,商场里的化妆品,也难逃“过度包装”之嫌。有些奢华品牌的礼盒艳光四射,扎着漂亮的蝴蝶结,盒内的面霜体积却很小。除了独立纸盒包装外,盒内多为散发着香气的填充物、海绵或硬纸隔断等。


“包装那么漂亮,拆开却没什么用。想留着放零碎物品吧,有时候盒子和抽屉尺寸却不匹配,只能扔掉。古人买椟还珠,我有时候都想‘买珠还椟’了。”家住中原路的黄小姐抱怨说,朋友曾经送她一盒月饼,盒子设计成古代梳妆柜的样子,月饼装在一层层小抽屉里。可她已有梳妆台了,月饼一吃完,这个占地方的盒子自然就进了垃圾桶。


一个护手霜五层包装


商品的原始包装问题不少,但在如今“宅经济”盛行的时代,减量要面临的更大问题,来自于物流产生的“二次包装”


“每次在京东、网易严选等平台上买东西,总觉得好好的快递箱直接送进可回收物桶里,有点可惜。”杨女士告诉海岸君,某些电商平台的快递箱很坚固,只用了一次就作为废纸板“回炉再造”非常心痛,“希望下一次快递小哥能把它们带走,给下一位顾客重复使用。”


事实上,除了可回收的纸箱以外,快递中更多的是用来保护商品的气泡膜、胶带、塑封袋,它们是真正的废弃物。“一个护手霜,五层包装!”铁女士就在微信上吐槽说,在网上买了支小小的护手霜,收货后整个商品被五层包装紧紧包裹,拆起来麻烦,还产生了很多垃圾要处理。


在长宁某小区内,海岸君看到,垃圾站里随地可见被丢弃的快递包装。而在小区快递站点外,居民拆完快递后,大多顺手将塑料包装袋和填充物扔进垃圾桶。王女士说,去年“双十一”“双十二”期间,一个半月里陆续收到二十多个快递,堆积如山的快递垃圾让她犯了愁。“家里大大小小的快递纸箱、泡沫塑料箱、快递袋、冰袋、填充气囊、保温棉等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清理,客厅都快下不去脚了!”王女士说。


据预测,2019年快递单量可能已突破600亿件。大量快递拆开后,留下一地包装,纸箱还可回收,占比分别达60%、18%和9%的塑料薄膜、填充料和透明胶带却“无处安放”。有些快递箱上胶带太多无法剥离,导致纸箱也没法再循环利用。商家却认为,物流过程中,快递难免遭挤压或抛掷,为了确保商品完整,只能层层打包,因为一旦破损,商家损失会比包装费用大得多。


业内分析指出,过度包装究其原因是商家和消费者有着“多层包装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无损”的心理。目前来看,快递公司、电商平台对商家的包装方式也很少有特定的要求。


一份外卖垃圾堆满桶


除了快递包裹,外卖餐盒过度化的现象也很普遍。外卖越来越“精细、精美”,但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


“外卖的过度包装让我每吃一口都有负罪感,这不是矫情,是真实感受。”在社交媒体,一些网友开始呼吁外卖减少过度包装。“点一份炒饭,里里外外包了四层,吃完后餐盒加包装几乎堆满一个垃圾桶。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海岸君在外卖平台“饿了么”上下了一份50元左右的烧烤,虽然餐具数量可选,但餐盒数量并不能控制。收到后,一份烧烤大袋套小袋、大盒装小盒,再加上竹签,一顿夜宵的垃圾就已填满垃圾桶。在嘉定一小区内垃圾站里,环卫工人告诉海岸君,每天的干垃圾桶里,外卖餐盒占比非常高。


有业内分析指出,其实餐饮商家也希望减少外卖过度包装,因为收取的餐盒费也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且好的包装确实能保证食物品质。此外,很多餐盒是经重新开模特殊定制的,不仅美观、独特,材质也好,食物在里面不会变形或渗漏。


据悉,我国外卖行业中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多为聚丙烯材质,这种材料具有极好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适合饭菜的包装。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餐盒因环保问题,回收率极低


而对于部分适合回收的外卖餐盒,也存在问题。“从工艺角度来说,有些外卖餐盒其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没清洗过的餐盒如何回收?谁来清洗?回收体系和流程如何建立?可能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协商。”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宋文仙说。


2

包装减量瓶颈在哪儿?


万事过犹不及。商品包装如果超出了必要程度,不仅助长奢靡之风,也为垃圾源头减量带来严峻的考验。


过度用材、过度包装、过度印刷、过度排放,是销售和流通环节中商品包装存在的四大问题。”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名誉会长庄英杰认为,唯有各部门抽丝剥茧、共同解决,才能有效破解包装减量难题。


限制过度包装

有国标难执行


过度包装,是包装减量中的一大“拦路虎”。“辩证来看,适度的包装是礼尚往来所需要的。但过分奢侈,就不合适。”庄英杰说。


事实上,为了限制过度包装,我国早在10年前就已施行强制国标。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生效,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3个指标做出规定,要求层数在3层以下、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此外,《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中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销售违反强制性规定商品的商家停止销售,否则可处2000-2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可处20000-50000元罚款。海岸君曾跟随市场监管部门前往卖场抽查,对方表示,以往月饼是过度包装“重灾区”,现在“天价”月饼礼盒已难看到,但酒类、保健品等仍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


明明有国标,也有监管抽检,为何过度包装仍不能杜绝?


原因之一,初步判断过度包装只能靠肉眼辨别,容积率、空隙率等很难一眼判定,更别提要判断包装成本是否超过商品销售价格20%了。超市卖场等销售企业订货时,哪怕怀疑商品过度包装,也无法确认,更不会因此退货。


此外,很多在上海销售的商品都是外省市生产的,上海只能将信息通报当地相关部门。由于上述国标只有标准,并无罚则,因此若当地没有制定配套处罚措施,则企业很难遭到处罚。


快递箱轻量化

有技术难推广


在过度用材方面,快递所用的瓦楞纸箱就是常见的例子。在中国,常用的是5层箱,3层箱较少,而国外,5层箱和3层箱的比例为三七开。


表面上看,3层箱节约了原材料,为何商家不用?


其实,3层箱要达到5层箱的韧性和强度,对纸张、工艺的要求反而更高,加上研发资金的投入,成本并不一定比5层箱低。然而,缺少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企业只能为“环保”买单,而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后,导致轻量化纸箱的市场竞争力很弱。“现在一些快递公司压价厉害,正规厂家很难再生产快递纸箱了。而小厂家的纸箱用材差,循环利用价值低,由此产生了环保问题和垃圾问题。”


此外,过度工艺形式(如过度印刷)和过度排放,在产生垃圾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污染商品及废弃物难以处理等问题。“有些包装追求漂亮和档次,采用六色、七色印刷,这也和国情、审美有关。”庄英杰说。


绿色产品面世

各方共同努力


“国外已经出现不少新型智能包装材料,减少浪费。”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宋文仙介绍道,瑞典有种智能包装,可以显示食品的新鲜程度,食物变质包装即会变色,只要颜色正常食物就可食用。智能包装模糊了“保质期”的概念,不会产生“过期一天全部扔掉”的困惑。而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海岸君也看到了一些环保产品,比如用塑料瓶和废渔网做成的保暖衣、百分之百可降解的纸杯、用镀硅技术替代铝箔层的“绿色”食品袋等。然而,这些技术在国内尚无法推广或大批量生产,充其量只能生产少量“概念性”产品。


很多企业表示,高昂的研发成本是一个问题,政府是否有政策或资金扶持也是一个问题。“环保产品的研发如果全由企业承担,考量的是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但不能全部依赖于生产者。”宋文仙认为,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责任来解决包装减量难题,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3

循环产业链如何打通?


玻金塑纸衣”,是上海很多老百姓熟记的一句口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将这五大类物品收集起来,通过各种方式交给回收企业。


回收的途径是否顺畅?

低值可回收物没人要的怪圈如何打破?

循环的产业链已否建立?

……


近日,海岸君对可回收物从“生”到“死”到“再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


交投

机器吃饱频率高


“怎么每天都是满的?”元旦期间,海岸君在杨浦区一小区的智能回收箱前,看到拎着一箱旧书的顾阿姨在吐槽,“小区里四个回收箱每个都显示‘机器已满’。”居民说,回收箱“吃饱”的频率有点高,积攒的物品有时数天都扔不掉


“上次我扔了一个高的纸箱,挡住了里面的红外线探头,机器就显示满了。”一位老爷叔说。还有人质疑,机器无法分辨谁投了什么东西,曾经看到有人为了增加重量多拿积分,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投进去


从2018年开始,上海全力推行“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按计划,去年要建成2000个回收网点、109座中转站和10个集散场,今年要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210个中转站。


业界认为,要提高居民交投的积极性,亟待编织更密的“网”、理顺更通畅的交投渠道、让回收企业更有效地“触达”居民。


智能回收箱经常显示“机器已满”


处置

要提升末端工艺


上海居民交投的可回收物中,重量占大头的是旧衣服。开发“拾尚包”的睿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恺表示,回收袋中旧衣物占近40%,纸板箱约30%,玻璃占两成多。但事实上,玻璃、杂塑料、复合材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乏人问津,一直在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拖后腿”


收废品的于阿姨告诉海岸君,现在纸张回收价约在1元一公斤,易拉罐约4元一公斤,但玻璃、泡沫塑料等她都不收,“玻璃2毛一公斤都没人要,泡沫塑料也是,我只能帮你带下楼扔掉”。而据官方数据,嘉定马陆集散场废玻璃回收量仅占12%,杂色玻璃售价仅140元/吨,废玻璃资源利用厂收购价仅300-400元/吨


“约10年前,利乐包装的回收价是600元一吨,通过循环生产出的是纸钱等‘迷信纸’,售价一两千元一吨。后来,利乐帮助处理工厂改进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牛皮纸,售价四五千元,再后来能用牛奶盒做生活用纸,售价又高了。随着附加值提高,处理工厂能接受的前端回收价也提高了,甚至达1500元一吨。”


业内人士认为,利乐扶持末端处理工厂的案例,为低值可回收物指明了一条“出路”,玻璃、杂塑料等也必须“跑通产业链”。只有再生产品的售价提高,才能真正拉动前端,提高回收价,老百姓才会更有交投的积极性


图说:牛奶盒等可回收物“死而复生”


循环

能否建获益者责任制


“产品全生命周期”如何建立?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进入产业循环?

价值链中的缺损部分谁来买单?


任恺提到一个小故事:“神户大学环境经济学的教授曾说,以前日本碰到的回收问题,中国以后都会碰到。哪怕纸板箱、易拉罐等高附加值物品,总有一天也会无人问津,因为人均GDP提高后,老百姓对卖可回收物的收入‘看不上’了。因此,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必须从‘市场驱动’变成‘政策驱动’,政府必须设计制度。”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也认为,要打通循环利用的渠道,需要建立一整套包括特许经营权、空间补贴、减量补贴、绿色采购在内的制度体系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名誉会长庄英杰则表示,可建立“生产者或获益者责任制”,谁生产了商品,谁在销售、利用商品中获利,谁就应负责回收:“比如快递行业,在二次物流中获益,就应研究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大家都不肯回收的材料,就不能用来包装,以此倒逼工厂,减少使用无法回收的不环保材料。”


任恺也认为,可借鉴国外方式,由玻璃、塑料、复合包装等各行业负责研究回收策略,形成循环利用的体系,减轻政府末端处置的压力。哪怕行业中的企业不自行回收及循环利用,也必须“众筹”出一个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其研发和运营成本由行业共同承担。如玻璃瓶,最好的利用方式其实是重复灌装,但这需要全行业重新设计体系。


征集“减量36计”


去年,海岸君曾推出“垃圾分类36计”征集活动,挖掘“民间达人”,收集“草根智慧”,社会反响良好。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海岸君将继续举行“垃圾减量36计”征集活动,希望为垃圾“做减法”。无论是源头减量,还是资源循环利用,只要您有妙招高见或有报道线索,就可来稿应征。



参与方式

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金海岸”,在后台留言,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金点子一经选用,将刊发于新民晚报。


参与者也将获相应奖励,一等奖将获价值3000元的奖品,二等奖将获价值2000元的奖品,三等奖将获价值1000元的奖品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杨 硕

摄 影 | 金旻矣 杨 硕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