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产持续降温,楼市提前“入冬”,这个趋势会持续多久?未来楼市走向如何?小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房价
关于我国房价,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人“看涨”,有人“盼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房价已经不能一概而论。
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高得突破天际,今年被调控最严的深圳,房价收入比高达43.2,这样的数字意味着一个人25岁买房会背负一生的房贷,堪称老百姓所不能承受之重,也难怪“二手房指导价”会最先从深圳开始,当然结果也众所周知,深圳“神话”破灭,二手房成交量急剧下滑,房价也受到了影响。
我国大城市未来的楼市走向,包括我国的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小黑认为借鉴新加坡模式或许更靠谱,新加坡模式,是把楼市分成了组屋和私人住宅两个市场,中低收入靠保障,高收入靠市场。而想维持房价,又想建立长效住房机制,新加坡是最好的学习榜样。深圳已经开始向新加坡学习了,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能完全照搬照抄。
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趋势就比较明显了,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限涨”,三四线城市有的已经出台了“限跌令”,主要因为房企恶意降价竞争所致,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房价大跌。但还有个别城市,比如鹤岗、玉门,以及最近的双鸭山市,房价一再刷新下限,从20万元一套房到1万多就可以买一套,这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常年人口净流出,房价已经不止是下跌了。对于三四线城市房价未来趋势,小黑认为能稳住不跌就好。
二、房企
2021年房地产行业“入至寒冬”,难熬的不止房产中介,还有“债台高筑”的房企们。
“三道红线”和“五档分类”两道高压线,让房企们资金压力很大,一方面是要求房企自身负债不能过高,一方面银行也不会拿出更多钱给开发商,这就打住了房企的“七寸”,以往粗放式扩张直接“砸钱”的模式行不通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钱的开发商,为了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唯有把手中囤积的房源快速卖掉,“以价换量”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下半年房企“花式”打折的原因。
楼市分化的加剧,加之“三道红线”的压力,房企们“心慌慌”,当然不同房企承压也不同,必然会有一批房企熬不过这个寒冬,比如一些资金断裂,融资乏力的民营企业,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日子肯定相当难过。但是如果能熬过这个寒冬的房企,市占率会继续提高,比如一些大品牌、资金雄厚的房企,包括国企,压力就会小很多。
三、房产税
为什么要说到房产税,与今年的“双集中”供地有关,当然房产税出台也是很多人翘首以盼的事,他们认为房产税能进一步降低房价。
今年的土地出让玩出了“新花样”,改为“两集中”供地,目的就是为了平抑土地价格。要知道,长期以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随着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价格也在不断走高,以至于房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为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平抑高地价也就成了必然。但在今年的第一轮“土拍”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各地的第二轮“土拍”都纷纷加码,土地市场也冷静了下来。
试想一下,随着“双集中”供地规则日益完善,在今年的第三轮“土拍”乃至明年的“土拍”中,土地出让收入变得比以往少了,那地方依靠什么收税呢?企业税收吗,明显不可能,高层还在提倡为企业减负呢。那就还有一个方向,向房子收税,也就是所谓的“房产税”。房产税该来的怎么都会来,土地财政这条路想走,也走不了多久了。中国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美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也只有80%,这条路还能走多久,各方心里都有个数。所以,不管是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还是和国际接轨,房产税开征都只是个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楼市持续降温,这个“寒冬”还要持续多久,我们无法预判,但未来楼市的走向,大概有个思路,地区房价分化加剧,房企优胜劣汰,房产税或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