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崇洋媚外?国货为啥喜爱包装成外国品牌,背后的隐秘在这里

刚刚入门英文的新手小白,当他想要学习如何表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突然有人好心指导"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是不是听着还觉得很贴切,这翻译好简单啊!中国人也许还能听懂,但外国人估计都已经云里雾里了。


以上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洋泾浜"现象。提起"洋泾浜",也许不少人会感觉很陌生,洋泾浜是什么啊?更难把它和商标联系在一起,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扒一扒洋泾浜到底是个啥。

洋泾浜英语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所使用的混杂口语,它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指的是那些不讲语法、按中文"字对字"地转述成的蹩脚英语。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洋泾浜还只是一条河,从上海的英法租界穿过,虽然后来这条河已经被填平了,变成了上海市的一条马路,但"洋泾浜"这种语言现象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然这些也体现在品牌广告和商标上。

创建于1928年的"凯司令(KaiSiling)",曾经是品味和浪漫的代名词,现在也依然是上海西点行业中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企业之一。从"凯司令"这个品牌的字面上来看,它的英文"KaiSiling"完全是以中文拼音转化过去的,虽然没啥创意,架不住人家中文名也显得高端大气啊!

此外,从上世纪到本世纪,商标"洋泾浜"现象实在多不胜数。比如说现在国内市场上还保留着上世纪传承下来的"洋泾浜"手表品牌,但看它们的商标名字,包括中文名和英文名,是不是特别像外国牌子。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人家只是简单地崇洋媚外,这当中可是另有玄机的。

要知道,取一个好的商标名字,首先是在讨好消费者;其次,一个响亮的名字能够更好地与其它商品区分开来;最后,如果你的品牌想拓展海外市场,你觉得一个很"土味儿"的商标名字会有影响力吗?

这就跟颜值党找对象要看人长得漂不漂亮是一样的。不过这也不能算数,商标取得再好,商品自身质量要过关,这才是根本。

就拿元气森林来说吧,作为2020年爆火的网红饮料之一,现在在市面上已经非常畅销了。刚开始很多人一看到这个牌子,都会以为是日本牌子的,因为这款饮料不管是从包装设计还是上面的文字,都是满满的日系风。偷偷告诉大家一个不算是秘密的秘密,也许你会很惊讶——但是这元气森林本来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啊!

相同情况也发生在另一个品牌上,名创优品(MINISO),就是我本人平常特别喜欢逛的店。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名创优品和优衣库一样,不是日本就是韩国的,到后来才知道它是国产品牌的。虽然最近名创优品(MINISO)名声有点不好,但是想想人家一个国产品牌走出国门,在海外已经开设门店超过1680家,全球门店总量已经超过4200家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这样的名创优品(MINISO),还会有吃瓜群众去讨论它为啥起洋名,是不是崇洋媚外吗?

除了国产品牌伪装成外国品牌,当然也不乏有国外品牌刻意伪装成中国货。比如,知名粮油企业金龙鱼,其实就是一个新加坡品牌,这个牌子从1991年在中国卖出第一瓶小包装油开始,到现在的家喻户晓,不得不说,算是本土化很成功的海外品牌了。

此外,还有超市里卖的养乐多酸奶、中华牙膏、双汇火腿肠、哈尔滨啤酒等,这些统统是外国品牌。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商标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已经变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一个好的商标名,不仅要满足出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好还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

不管是国内品牌取外国名字,还是国外品牌为了更好地打入中国市场而伪装成中国货。这个商标是取中文名也好,取洋文名也罢,只要这家企业能顺利扩张经营、这款商品能够切实让消费者满意,那么这个商标命名就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