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开放银行|同盾科技:开放银行研究报告重磅发布(五万字长文)

2018年被喻为“开放银行”元年,作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开放银行正在迸发旺盛的原始生命力,如同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带着无数的疑问,围绕在开放银行的话题也在不断发酵。

开放银行到底是什么,对社会大众意味着什么,银行和其它参与方该以怎样方式融入,又有哪些潜在的挑战和风险,是否有国外的经验可循……

同盾金融科技研究院通过对欧洲、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开放银行的产业发展及技术演进趋势等进行全面深度分析,并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推出《开放银行全球创新发展与监管实践研究报告(2019)》。

从概念内涵、标准制定、实现路径到产业远景,本报告将从全球视角出发,聚焦“中国方案”,希望为帮助大众全面了解开放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以微知著,下面简明扼要地介绍本报告将讨论的内容。

一、定义:什么是开放银行

比较分析了欧洲银行管理局(EBA)、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麦肯锡(MCK)、高德纳(Gartner)等知名机构对开放银行的理解,报告认为,开放银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生态场景为触点,以API/SDK等技术为手段,以服务微型化、碎片化为特征,银行通过与第三方数据、业务等的共享融合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平台商业模式。

开放银行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开放银行的本质内核:银行即服务(Bank as a Service,BaaS);(2)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网络化平台商业模式;(3)开放银行发展逻辑:以客户为中心。

二、现在: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监管层面,欧盟和英国是开放银行政策监管的先驱,它们的系列举措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纷纷跟随其脚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开放银行,推出系列监管举措。

行业层面,众多国际知名银行搭建和推出了自己的开放银行平台,国内不少领先银行也纷纷试水,业内人士热情高涨,场面也如火如荼。但是,开放银行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行业标准、行为规则和商业模式。总体来讲,开放银行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实践层面,报告从商业银行和第三方两个视角列举了一系列实践案例。商业银行案例包括花旗银行、星展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国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众邦银行(国内)等。第三方机构则包括Ping Identity、Apigee、Solaris Bank等。

三、解构:参与各方实现路径

开放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潮流和大趋势,拥抱开放银行已经不是是否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对于各参与方来说,开放银行平台拥有共创价值的愿景,在战略上选择怎样的角色定位,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去实现目标定位,是各方跻身开放银行浪潮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报告从开放银行体系的角色解构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体量和资源优势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的可能路径选择。

四、未来:开放银行生态远景

开放银行的出现是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之后的必然演进逻辑。开放银行本质上是基于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拓展功能,建立生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基于以上判断,研究开放银行的生态远景,洞悉其发展方向与功能实现,也就至关重要。本节从生态远景框架出发,从生态、银行和第三方视角来分析开放银行的远景。

五、规制:监管现状与建议

没有监管的行业发展,可能会反噬行业,导致严苛的监管措施,美国的FACEBOOK个人数据泄露,中国的网络借贷行业(P2P)就是现实的教训。开放银行的发展同样面临此类困境,这就需要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相关规则的制订。目前,全球金融科技发达地区,如欧盟、美国、亚太,其开放银行的监管实践经验也相对丰富、成熟。本章分析了欧盟、美国及亚太地区已有的开放银行监管措施,以为我国开放银行即将到来的监管时代提供借鉴。

六、对策:挑战与应对之道

尽管开放银行的发展大潮席卷全球,然而受到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社会文化及银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尚存诸多挑战。如何促进开放银行的发展,以实现包容发展、金融普惠的目标,需要利益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同盾科技金融科技研究院是由同盾科技牵头成立,以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创新情况,探索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助力金融机构智能转型为使命的研究机构。

今年以来,开放银行实践步伐明显提速,在整个产业加速向前、各界百家之鸣之际,希望本报告能对从业者、研究者以及社会大众带来有价值的思考与借鉴作用,此即为本报告之初心。

报告不免有疏忽和纰漏之处,也欢迎各位读者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