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阳光小分队志愿队成员,从左至右:周宇昕、杨恒利、陈玺、翟晨飞
“武汉是我家,我们守护她,一起治好她。”4名南方航空湖北公司的机长和空勤人员写下6000余字抗疫长文,记录他们自发组成“阳光小分队”志愿者团队,给医院、社区、养老院筹集运送物资的经历。
当志愿者时,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不当志愿者”,“说明疫情缓解了,大家都逐渐过上正常的生活”。4月20日,他们已经有序复工复航,“航班逐渐恢复,乘客也逐步增多,我们不但要完成好本职工作,防疫上也不能失分”。
从事志愿服务
日程排得比飞行还紧凑
33岁的周宇昕是志愿队的发起人。农历大年三十,周宇昕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人捐赠一个N95口罩”爱心行动,当天筹款68220元。他一刻不停歇,联系了3个商家,将购买到的5000多个口罩连夜送到急需物资的医院。
在他的带动下,33岁的陈玺机长、43岁的空勤人员杨恒利和25岁的襄阳籍飞行员翟晨飞也加入进来。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信息搜集联络物资,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租赁仓库,有的负责对接医院和社区。
周宇昕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小分队”志愿服务期间,每天的日程排得比飞行时还要紧凑,他通常一大早吃碗面就出门,深夜回到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我们在全力和时间赛跑”。
一次,为了接从仙桃运来的防护服,他和陈玺在交接处从深夜一直守到凌晨6时,“想第一时间拿到,尽快将物资送给有需要的人”。
南航阳光小分队志愿队成员,从左至右:周宇昕、陈玺、杨恒利、翟晨飞
一个多月开车近万公里
跑遍三镇送物资
“一个多月,我们开着车跑了近万公里,几乎把武汉三镇都跑遍了。”陈玺感慨,运输物资和执行航班任务一样,从关山养老院到盘龙城,从武汉西到汉口北,一段接一段。
从农历大年三十到3月18日河北医疗队离汉,“小分队”队员一直奔忙,为医院与社区居民运送物资。所有的物资主要通过杨恒利的一辆旅行汽车运送。杨恒利的这辆车后排空间大,把后排座位放倒,可以放很多物资,车顶还有行李架,可以提高运送效率。
杨恒利是名安全员,已在南航工作了26年。一个细节让他感怀——1月29日,给一家医院送完护目镜后准备开车离开时,“透过后视镜,看到那位接收物资的医生正远远朝我们深深地鞠躬”。
最大心愿是“早日不当志愿者”
他们已陆续复工
4月9日,杨恒利复工复航,执飞了武汉-宜昌的航班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95后的翟晨飞是“小分队”里最年轻的队员,是名副驾驶。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会被派往新加坡学习。
“相比飞行,在地面做志愿者消耗的是体力。”翟晨飞说,2月14日是他当志愿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天。那天武汉寒潮来袭,晚上8时多,他们开车赶到武汉藏龙岛的临时仓库,帮忙卸货。卸完捐赠给医护人员的1.8万份自热火锅,已是第二天凌晨3时。
“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我和队友一天要参与搬运50吨消毒水、20吨蔬菜和10万个馒头。”翟晨飞说,其实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不当志愿者,“因为这就说明疫情缓解了,大家都逐渐过上正常的生活,不需要我们了”。
4月8日,陈玺重返工作岗位,执行了南航复航首飞武汉-成都的航线
4月8日,陈玺重返工作岗位,执行了南航复航首飞武汉至成都的航线。4月9日,杨恒利复工,执飞了武汉至宜昌的航班。如今,翟晨飞已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机舱,开始复习飞行技术。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汪甦 通讯员:何劲 编辑:费吟梅 校对:胡蝶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