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雅玲)“此次新修订的族谱更为详细地记载里闽台两岸陈氏宗亲的血脉渊源。”经过14年的编撰,昨日,《同安东溪顶溪头陈氏族谱》正式面世,主要编撰者、顶溪头村陈氏宗亲会会长陈维涵激动地说道。为庆祝这一盛事,顶溪头村陈氏宗亲还在陈氏家庙举行了修谱、祭谱、谒祖庆典,数百名顶溪头陈氏宗亲到场参与。
陈维涵告诉记者,顶溪头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此次修谱从2001年开始,历时14年。旧族谱《东溪陈氏小宗族谱》为清光绪年间修订的,年代久远,旧族谱受损较重,加上部分资料登记不全,没有更新,在村民和海内外陈氏宗亲的支持下,共筹集约15万元用于修谱。期间,陈维涵、陈金镇等顶溪头修谱成员深入山野田间、走访各家各户、发动乡贤、文史专家与台湾宗亲等,大量收集、阅览海内外县志、陈氏宗亲族谱、文史资料,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系台湾与海外陈氏宗亲搜集资料,并委派文史专家等对族谱逐条逐字核对、补充修改,最终《同安东溪顶溪头陈氏族谱》面世。
《同安东溪顶溪头陈氏族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顶溪头陈氏的起源概况、陈氏后裔播迁台湾与南洋、闽台陈氏渊源、陈氏家庙、两岸陈氏祭祖大典、顶溪头陈氏与台湾宗亲开展交流、顶溪头俊彦与乡贤等,内容更为详实、全面。
据了解,大同街道顶溪头村,因地处同安东溪和西溪的交汇处上端,故原名东溪,清代光绪后易名顶溪头。
据《同安东溪顶溪头陈氏族谱》记载,从唐末时期,顶溪头陈氏祖先从河南先后迁移到晋江、金门县下坑村定居;由于战乱,明洪武年间,顶溪头陈氏开基祖陈东埜到顶溪头买田筑室,举家迁居到顶溪头,人丁逐渐兴旺。清代,顶溪头陈氏后裔悉数播迁台中、台北、彰化等地定居,繁衍生息,衍成当地望族。清末民初,瘟疫、战乱不断,顶溪头子孙为求生计,不少人纷纷飘洋过海到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如今,顶溪头陈氏后裔子孙在新加坡、马拉西亚、台北、台中、彰化等地达数千人。
顶溪头陈英姑婆祖文化也是两岸文化关注的焦点之一,“陈英姑婆祖”在同安、金门、台湾三地广为流传。近些年来,由顶溪头分支出去的台湾陈氏宗亲都会到顶溪头寻根祭祖,到同安九曜山蔗坑山祭拜“陈英姑婆祖。”台湾一些文化人士还对“姑婆祖”进行里专门研究,并以她的事迹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
同时,位于顶溪头村的“绩光铜柱”牌坊是目前厦门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石牌坊,是纪念与研究施琅将军的珍贵实物。1982年,“绩光铜柱”牌坊被同安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厦门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立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