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百年风云
100年前的4月6日
1921年4月6日
“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当时校舍还未建成
厦大借集美学村的校舍开学
一个月后的5月9日
在苍茫的烟雨中
陈嘉庚为厦门大学的第一座主楼群
举行奠基仪式
闽南人有在奠基石下
埋东西寄托祝福的习惯
作为闽南人的陈嘉庚
在厦门大学奠基石下
埋下一个精致的木雕盒子
里面不是银元
更不是其他什么珍宝
而是他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词
演讲词中这样写道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人心耳”“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陈嘉庚先生写下的
“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
陈嘉庚先生选择5月9日
作为厦门大学的奠基日
是为了提醒厦大学子
勿忘国耻发奋为国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21年的中国
风雨飘摇、国势危如累卵
今日之中国
早已不复昔日羸弱模样
100年前陈嘉庚
埋在厦大奠基石里的“终极梦想”
100年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这一目标!
陈嘉庚
是享誉世界的“橡胶大王”
他身为华侨巨富
自己极尽节约、寒酸度日
却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
而是散尽了一生的家产
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他创办和资助了118所学校其中就有厦门大学和包括今天的集美大学在内的集美学校黄炎培先生曾说
“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
只有陈先生”
在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同缅怀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穷小子16岁下南洋
白手起家成“橡胶大王”
陈嘉庚出生地 福建集美
1874年10月
陈嘉庚出生在
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的集美社
1890年
16岁的陈嘉庚
告别了饱受屈辱的祖国
只身下南洋
投奔在新加坡经商的父亲
在父亲开设的米店里
他十几年“守职勤俭
终日仆仆于是业”
除了过人的毅力
诚信也是陈嘉庚一直恪守的信条
后来父亲的生意失败
欠下了数十万元的高额债务
为了生存下去
陈嘉庚用仅有的7000块钱
开办了一家凤梨罐头厂
每天起早贪黑地辛苦劳动
生意刚刚有了一些起色
他就做出了一个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代父还债当时,按照新加坡的法律
陈嘉庚本不需要承担父亲的债务
但他“替父还债、一诺千金”的义举
迅速传遍东南亚
树立了他在华人中的威信
彼时,正值二十世纪初
美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
导致橡胶需求飞速增长
陈嘉庚敏锐发现了这一商机
他果断在马来购买土地
种植刚引入东南亚不久的橡胶树
正是这个决定
让陈嘉庚用20年时间
成为南洋最大的橡胶生产和制造商
他还开设了米、木材、冰糖
饼干、皮鞋等30多个大型加工厂
在世界各国设立分销店100多处
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
雇佣职工最多时达3万余人
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华侨巨富
这款带有“钟”标的汽车轮胎
就是当时陈嘉庚行销全球的产品
这个标志蕴含了陈嘉庚复杂的心情
年少时,他目睹近代中国
遭受的内忧外患
青年时,他又亲历华人在异国他乡
受人欺凌的屈辱
他希望所有看到“钟”标的海内外华人不要忘记祖国和民族的苦难心中警钟长鸣
虽身在南洋
陈嘉庚一直心系祖国
他一直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
并于1910年春加入中国同盟会
陈嘉庚更关注国家教育
在他看来
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
当时,中国90%多的人口都是文盲
办好教育、开启民智
这才是头等大事
宁可变卖大厦
也要支持厦大
这张老照片是1913年拍摄的
上面的这幢大楼
就是陈嘉庚当年在故乡
福建厦门集美创办的集美小学
从这一年开始
陈嘉庚拿出一笔又一笔的资金
在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
水产航海、商业、国学、农林等在内
十多家学校
统称“集美学校”
校区内的电灯厂、医院
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等设施
也都一应俱全!
昔日偏僻的渔村
变成了中国唯一由个人独资创办的学村——集美学村
陈嘉庚不像有的富豪
捐资助学主要是在做慈善
他是把所有心思都扑在教育上
当时,为了招收更多学生
他规定:“中学生只交膳费
学宿费均免”
甚至师范生和水产航海的学生
“学膳宿费用全免”
如此慷慨地优待全体学生
陈嘉庚就一个朴素的愿望有更多的孩子来读书
1919年,陈嘉庚再次回到祖国
这次回国的主要目的,就是
为家乡建一所大学厦门大学!
临行前他郑重宣布
“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红花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剩额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事业”
陈嘉庚当即认捐400万
100万元作为开办费
另300万元作12年支出
在1919年
400万元是一笔巨款
相当于陈嘉庚的全部资产
在当时的校址上
怪石林立
荒冢遍布
陈嘉庚指挥工人
清理坟墓
开采石条
他还亲自主持校园规划
参与建筑设计
打造了教学楼中西合璧的风格
有人评价
厦大的建筑是
“身穿西装,头戴斗笠”
1921年
厦门大学终于建成
这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厦门大学海纳百川、广聘名师
鲁迅、林语堂、顾颉刚、孙伏园等
著名学者纷纷南渡
应聘来厦门大学任教
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
“半个北大”都来了厦门
很多人走进陈嘉庚的公司
都会被他的公司章程的眉头警语震撼
“战士以干戈卫国商人以国货救国为本公司谋一分利益即为国家多培养一个人才”
20世纪30年代
陈嘉庚的生意遭受重创
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
他仍举债维持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校
陈嘉庚的亲友曾劝他
削减汇给厦大的经费
但陈嘉庚说
“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子何必为此担心”
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
英国某银行曾主动找上门来
表示愿意向嘉庚公司注资
但条件是
不能再办集美学校
不能再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断然拒绝
他回复说
“盖两校如关门
自己误青年之罪少
影响社会之罪大”
在陈嘉庚眼里
停办学校误了青年
误了社会
误了国家
“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
为了支撑办学的巨大开支
他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又卖了在新加坡的三幢豪华别墅
甚至跑去银行借款
不惜“毁家兴学”
陈嘉庚为维持厦大办学变卖的三栋别墅之一:经禧律别墅
1937年
在独立支撑了16年后
为了厦大有更好的发展
陈嘉庚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
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给当时的教育部长王世杰写了一封信
信中没有提到任何的回报
只是反复强调办好厦大的重要性!
就这样
他将付诸自己
半生心血的厦门大学
无偿捐给国民政府
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37年7月7日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烽火随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陈嘉庚义无反顾地
担起了领导南洋华侨
支持祖国抗战的历史使命
在抗战之初
随着国民党军队
正面战场上的相继失利
在国民党政府高层开始出现了
消极抗战、媚日求和的暗潮
尤其是作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
多次公开发表与日和谈的言论
陈嘉庚先后三次发电报给汪精卫
规劝他坚持“抗战到底”
在认清了汪的真面目后
陈嘉庚出离愤怒
1938年10月
正值“国民参政会”开幕
陈嘉庚向大会提案,言明
“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之前
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
当以汉奸国贼论!”
陈嘉庚手书痛斥汪精卫提案
1938年10月10日
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建立了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他在成立大会上沉痛而激昂地说
“悲观失望,见义不为有钱不出钱,有力不出力是对祖国的大不忠!”
他更是慷慨陈词
“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供给)一日不能停!”陈嘉庚带头捐款购债献物
带领南侨总会为祖国募集巨款
他甚至在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
直接为前线供应药品
陈嘉庚在南侨代表大会上慷慨陈词,团结华侨抗日救国!
然而在当时
国际援助和海外华侨华人
支援抗日的物资
大多数都依靠滇缅公路运输
滇缅公路极为险峻
头上是日军轰炸的飞机
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让陈嘉庚焦急的是
中国会开车、会修车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大量物资运不进去
为国招募机工刻不容缓
国难当头他又一次挺身而出在南洋举行巡回集会亲自登台发表动员演说鼓励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
到1939年
共有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号召
分十多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日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驾驶汽车
在崎岖险恶的滇缅公路上驰骋
将来自全世界的援华物资
源源不断送入国内
他们用生命保卫着这条“抗战生命线”很多人长眠在公路两旁
1940年,陈嘉庚又率领
“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
冒着战火亲临前线慰问抗战将士
这次重庆之行让陈嘉庚深感失望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陈嘉庚看到
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
国民党政府的官员
却在重庆过着十分腐败、奢靡的生活
“重庆的街头不仅白天还亮着路灯
竟然还在卖日货”
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
陈嘉庚冲破了重重阻力
去了延安
在杨家岭的一口窑洞前
毛泽东用一只炖土鸡招待了陈嘉庚
毛泽东说
这只鸡是邻居送的母鸡
还在生蛋
听说我有远方的贵客来
邻居特地送来
这个菜
是我自己种的菜
两人就坐在几块石头搭的小石桌旁
陈嘉庚听毛泽东描绘未来的中国
这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在延安考察了一周之后
陈嘉庚返回南洋
他对所有人说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1949年10月1日
陈嘉庚登上天安门城楼
从晚清到民国
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位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殚精竭虑、苦苦探索的75岁老人终于等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又一次回到祖国怀抱的陈嘉庚
再也没有离开他深爱的故土
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侨联主席
上世纪五十年代
年逾古稀的他回到家乡
亲自主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
修复和扩建工程
他对厦大领导说
要让万吨、十万吨的国内外轮船
从东海一进入厦门时
就看到新建的厦门大学
看到新中国的新气象
陈嘉庚亲自主持厦门大学建南楼群建设
作为曾经的华侨巨富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嘉庚的生活却“寒酸”到了极点
他给自己立了要求
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15元其余都尽数捐出!
他的堂侄曾回忆说
陈嘉庚有一件黑色棉背心穿了十几年
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
还舍不得丢掉
他每夜用来照明、写信的烛台
是一个倒扣的旧茶杯
很多人劝他
奉献了一辈子了
不用这么节省
他却总说
个人少费一文即为吾家多储一文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积少成多以之兴学1961年8月12日
87岁的陈嘉庚在北京病逝
临终前
他将自己最后的300多万财产
全部捐为集美校产
而他留给后人唯一的愿望是
解决台湾问题祖国早日统一!
在陈嘉庚的公祭仪式上
周恩来、朱德亲自执绋
送别这位为中华民族
一生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一生爱国
他倾力兴办教育、投身救亡斗争
推动华侨团结
争取民族解放
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
只要是祖国在任何一个时期所需要的
他都第一个冲锋在前全力帮助
1987年
陈嘉庚的孙子
从未见过爷爷、一直生活在新加坡的陈君宝
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当我第一次看到厦门大学
看到集美学村的时候
真的很震撼”
那一天
陈君宝走在校园里
当人们知道他是陈嘉庚的孙子时
都激动地上前与他握手
他几次被感动到哽咽
那一刻
他也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爷爷
“没给子孙留下财产却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财富”“爷爷最注重的始终是如何帮助国家
帮助中华民族站起来
其他的,都是小事
他的所作所为
皆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
爱国,是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主线
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才能够理解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陈嘉庚先生做出的所有选择!
1990年3月11日
国际小行星中心
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964年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
命名为“陈嘉庚星”
2019年9月25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先生
在人民大会堂替爷爷
接受了“最美奋斗者”荣誉勋章
如今,陈嘉庚的后人们
仍在尽自己所能
一点一滴捐资助学
“虽然没有办法做得像祖父那么大
但一定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一百年来
厦门大学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自创办以来,毕业生数万人
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都出自该校
集美学校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仅是香港
就有一百多位船长
毕业于集美航海学校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
以四万万之民族
决无甘居人下之理
今日不达,尚有来日
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如精卫之填海
愚公之移山
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整整100年了陈嘉庚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的呐喊依然振聋发聩依然振奋人心依然振奋中华陈嘉庚一生散尽万贯家产
留下的不仅仅是
泽被一代代中国人的教育基业
他更用一生的呕心沥血
为世人和后人留下了真正
“富可敌国”的精神财富!
重义轻利、公而忘私
诚实守信、嫉恶好善
刚健果毅、坚韧不拔
艰苦朴素、革故鼎新
直到今天
“嘉庚精神”仍是一面旗帜
激励全世界的中华儿女
爱国报国、生生不息
“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有一种精神叫陈嘉庚!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