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路透社的报道[1],说鉴于“萨斯”的经验教训,加拿大人学聪明了,开始提前准备。据说2017年,渥太华市就备了5500万只N95口罩,一直在仓库里放着。这不,等了十几年,新冠病毒来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惜那堆积如山的口罩早已过期了。
在民主国家,一谈到花钱,政府历来是低效的代名词,怀着好意干傻事,这几千万的过期口罩呢,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后面的问题是,对于疫情、地震、海啸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从供应链的角度,我们该怎么对付?这段时间一直有人问我,这里就一并作答。
解决方案还是得回到供应链的三道防线来: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供应链执行——尽量作准预测,争取首发命准,这是第一道放线;预测不准的话就靠安全库存,这是第二道放线;安全库存不够了,就靠供应链执行,这是最后一道放线。显然,加拿大人足够聪明,知道自己没法预测这样的“黑天鹅”事件,那就用安全库存,即供应链的第二道放线来对付。问题是,安全库存是不是合适的应对方案?
答案是否定的。
让我们用统计学的思路来分析。如下图,假定事件发生的概率符合正态分布,在1个西格玛的变动范围内,可预见性比较高,我们一般依赖预测,即供应链的第一道放线(如果连可预见性这么高的事还预测不好,那只能说是没救了);1到2个西格玛的时候,可预见性就非常差,一般用安全库存来应对;2个西格玛以上,基本没法预测,如果要放安全库存的话,你会发现投资回报急剧下降,花了很多钱,有货率的提升非常有限,所以主要依赖执行来弥补。
在我的经历中,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一般通过预测和安全库存,能够有计划地对付95%左右的需求,这也是2个西格玛的运营水平。顶级的企业在顶级的情况下,大概能接近3个西格玛的运营水平。一般的企业呢,大致只能在1个西格玛的水准徘徊。
就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来说,发生的概率相当低,安全库存不是最合适的应对方案——加拿大人备了那么多“安全库存”的口罩,成本是如此之高,连加拿大这样的有钱人也对付不了。路透社报道,加拿大人把钱都花在买那些医疗用品上,就再也没钱来管理这些库存了,比如把快过期的给医院用掉,补充更新库存等。这不,最后那么多的口罩过期浪费,成本更高。
放到更大的供应链环境里,我们知道供应商会遭受地震、水灾,或者被火烧了,但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不是靠备份或者冗余来应对(安全库存),因为那样做的话成本太高,我们早都破产了;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对供应商重选择,重管理,跟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驱动他们快速响应来弥补计划的不足。也就是说,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尽量选择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也强;万一发生了小概率事件,也有能力更快地响应补救。作为采购方,我们更要保持灵敏的嗅觉,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尽快采取行动。
让我们举个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例子。这两个企业都是曾经的手机巨头,都用飞利浦的芯片,而且都是飞利浦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工厂。那里的工厂突然着火了,火势虽然不大,而且很快就扑灭了,但对生产芯片的工艺还是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不同的是,诺基亚一发现苗头,就立即行动,让飞利浦把自己的芯片转到新加坡的工厂;爱立信呢,还是慢慢吞吞,一层一层地汇报,等终于回过神了,诺基亚早已把新加坡工厂的产能都占完了。芯片供应中断,爱立信就没法导入新产品,就这一个事件,成为爱立信退出手机行业的导火索。
就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疫情来说,各国政府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建立更好的应急机制。此外,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执行力度。比如中国用10天的时间,就建成方舱医院;美国启动战时生产法,驱动通用汽车这样的老油条尽快行动(这里就不要道德绑架通用了:他们身处夕阳行业,从消费者手上赚不到钱,从投资者手上骗不到钱,命已经够苦了,才跟特朗普斤斤计较)。
此外,人们一看到“执行”二字,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撒腿快跑。这是“做到”。没错,我们是要“做到”,但不要忘了,要做到,还得先知道:如果你的眼睛是蒙着的,看不到海啸过来,不管你跑得多快,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对供应链来说,这就要求信息的透明和对称,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手段问题,让大家有能力分享信息;另一方面要消除组织壁垒和博弈,让大家有意愿分享信息。这些在我的红皮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3版)中有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有人会说,美国人民对疫情的发生一清二楚,也没听说过哪个机构在藏着掖着,可那些不怕死的人呢,还不是一样地在海滩上玩,在街道上窜来窜去?没错,但知道跟不知道还是有天壤之别:即便知道了,傻人还是会继续做傻事;但如果不知道的话,聪明人也可能在做傻事。
更多供应链管理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供应链管理专栏
[1] Exclusive: Millions of masks stockpiled in Canada's Ontario expiredbefore coronavirus hit, by Allison Martell and Moira Warburton, March 9, 2020,reu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