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浦东机场货站“肚子”快撑破时,口岸非常之举反成加分项,上海外贸韧中孕机……

6月以来,头顶的飞机升降轰鸣间隔越来越短,浦东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二处副处长高奕坤有失而复得的宽慰。他的办公室在河滨西路,周边密布浦东机场各大货站。7月首日晨,他见一架货机自远处飞来,机头正对办公室窗户方向,赶紧拿手机想拍照定格,飞机却转眼调了个头。这说明,机场跑道繁忙,飞机调整姿势,等待降落指令。高奕坤颇感慨:“终于,浦东机场又忙起来了。”

高奕坤所在部门,监管着浦东机场6个货站、2个仓储区及上百个内设监管仓。此轮疫情,他难忘机场货站“肚皮撑饱”的紧张时刻——自3月28日浦东封控起至4月中旬,因货物提离率低,浦东机场货站货物积压,并在4月11日达到峰值,“水位”已触碰警戒线。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举措一,场站挖潜。驻场关员与各场站密切沟通,建立日报制,实时排摸风险,同时全力协调备用场地。当时,机场停车场被腾作备用场地,“隔壁邻居”机场综保区也经海关部门紧急批准,申请到3万多平方米面积作为中转仓。

举措二,主动出击。对照市经信委出台的两批“白名单”重点企业,浦东机场海关为联影、特斯拉、罗氏等企业进口的医疗物资、芯片、诊断试剂等提供绿色通道,加速放行。封控初期,因物流通关链上各单位人力配备不齐,原有理货、分拨程序完全被打乱,浦东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一处处长贾文浩不得不另辟蹊径,建起“提货群”,拉报关行、货站、货主入群,鼓励各方提供信息,以锁定最有希望提离的货物。当武汉有8票光刻胶发出紧急通关求助时,贾文浩带领关员如侦探般,从报关单号入手,在百余仓库中不断缩小搜寻范围,不仅“捞”出光刻胶,还一并发现了合肥、苏州、上海张江等地企业尚未报关但又是生产所急需的集成电路货物。

举措三,创新监管,对符合条件的货物尤其是芯片、光刻机、汽配零部件等娇贵货,海关提前掌握航班计划,与机场公安等口岸部门密切配合,货物采用“机坪直提”方式提走,既不占用货站资源,又能减少货物多次搬运周折……

在口岸各方创新协同下,随着口岸人员凭“白名单”增援机场,提货车辆也逐渐增多,机场既有“吞”更有“吐”,货站堆存量下降“斜率”日益明显。数据显示,6月1日浦东机场货站货物堆存已降至库位7成,6月29日又降到库位50%以下,“去库存”成效显著。

浦东机场是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货运航空枢纽。2021年,浦东机场海关共监管空运进出口货物373.4万吨,进出口货值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3.3%。如此增长,是在客机航班因全球疫情大幅下降情况下取得的,这说明全货机航班在浦东机场呈高速乃至成倍增长,也足以证明上海空港口岸强大高效的吞吐实力。目前,已有107家航司在浦东机场开展客货业务,航线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的137个境外站点,如此高密度的航班资源,以及上海丰富的海运航线、中欧班列和多式联运资源,共同组成了上海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的综合优势。

而今年3月以来的疫情中,上海口岸在极端情况下仍顽强吞吐,口岸各部门全力以赴帮助货物通关和提离,成为点亮企业信心的一盏明灯。上海一家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上海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开通全产业链绿色通道,大批重要生产物资享受到了超出预期的加急核放查验待遇,“这对于确保供应链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企业感到‘无望’时,上海口岸部门却帮助企业办成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这反而成了加分项。”

上海海关透露,近期,确有不少企业反映,此轮疫情是一场压力测试,上海口岸的迅速“去库存”能力,以及对企业花式复杂需求的快速响应和特事特办能力均得到验证。今后,企业更多的进出口业务仍将首选上海口岸。

口岸韧性,稳住企业信心,也在创造转机。整个6月,浦东机场上海快件口岸出口跨境电商申报量高达966.7万票,金额24.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倍,且其中40%以上货源来自长三角。这不仅仅是上海快件口岸业务量强势反弹,更是上海作为“国货出海”枢纽地位的再加强。

同样6月,725吨进口青豌豆被装上马士基巨轮,于6月1日从洋山港码头出发,前往天津港。这样的“外贸船带内贸货”,标志着我国首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上海,有望进一步吸引境外船公司将中转业务从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

还有7月1日上午,单船载箱量超过2.4万标箱的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长益”号靠泊洋山。“船王”现身,又一次坐实洋山港大船“常来常往”地位。

这些转机,都成为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眼中的积极信号。他介绍,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外贸比重高达28.4%,然而受疫情影响,4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全国占比骤降至16.3%。但6月1日后,上海口岸货运量和外贸进出口总值快速回升,上海外贸逐渐企稳。“整个6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有望同比基本持平,上海市进出口有望实现正增长。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显现出以上海外贸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具有强劲韧性和发展潜力。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正在接续注入来自上海的动力与活力。”

来源:作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