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刘曙文
千年古城长沙,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古城人文历史代代相传,名胜古迹遍布全城。以古城王府、学宫、园林、民间传说、谐音雅化等命名的街巷地名,不少沿袭至今,如司门口、东牌楼、八角亭、织机街、化龙池、白果园等等。
许多退休后的老人们闲暇之余,书写了大量回忆、记录长沙古城人文历史,老街古巷风韵,城市岁月风云的文章,使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睡或即将消失的记忆重新回归于城市记忆。有感:
日出东方落西山,退休心静莫求闲。
古城旧景题材好,历史烟云百卷还。
本篇尝试以诗文和粉笔画为表现形式品忆老长沙,增补老城故事。
粉笔画 兰幽书香 刘曙文
粉笔画,又称粉画、色粉画,是十九世纪在西方兴起的四大西洋画系之一。粉笔在黑板上作画也十分方便,故风行于西方美术界。
二十世纪初粉笔画流传至中国,1919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李超士教授在上海举办画展,李超士教授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是西洋画系的代表人物。参展作品中的粉笔画引起中国美术界轰动,使粉笔画一度风靡全国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小画种”。但粉笔画因有不易保存等原因,当年仅留存在教学、宣传的黑板上。
随着拍照、摄影功能的逐步齐全,智能手机的普及,解决了粉笔画不易保存的问题,近年来粉笔画这个“小画种”又重新回归美术界和市井民间。
我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可能也和遗传基因有关吧,我父亲民国时期毕业于南京文艺专科师范学校,我长兄刘昕文是著名国画家,2012年至2022年担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今年四月病故)良好的家庭美术氛围,使我对粉笔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退休后,为了提高孙子的绘画兴趣,我常带着孙子一起在黑板上绘画。
退休十余年来,我在黑板上画下了数百幅小画,并拍照留存。随着一幅幅粉笔画的展现,让我们相伴回忆古城长沙故事。
三泰街的镜画
读卢楚良先生《三泰街掌故》有感:
历史悠悠三泰街, 民风古朴旧庭阶。
明镜石板绘鱼跃, 五一商圈古韵怀。
三泰街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街道辖区,道路南起药王街北至五一西路,全长170余米,宽5-7米不等。三王街、三兴街、三泰街,三街在一直线上,均为原明吉王府有关典故而得名。
三泰街原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老街,以制镜业、麻石和青石制品业居多。老长沙人称之“卖玻璃镜子和磨刀石的三泰衔”。
三泰街西侧有几家玻璃制镜店铺,北口下坡处两厢为专卖麻石和青石碑并刻碑文及卖磨刀石、学生用的石板、石笔的店铺。
1956年元月,三泰街附近的几家私人制镜作坊合并为长沙市玻璃制镜生产合作社,1965年又更名为长沙玻璃制镜厂,营业部店铺仍设在三泰衔。该厂生产的礼品镜是人工绘制的山水、花卉、鸟兽图案,精美绝伦,曾出口香港、新加坡、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下图粉笔画双鱼图就是当年出口礼品镜各种图案的组合再现。
粉笔画 双鱼图 刘曙文
寿星街与辛亥革命长沙新军起义
寿星街位于开福区通泰街辖区,南起历史老街潮宗街,北至商贾之地通泰街,全长367米,宽4.2米。寿星街因古寿星观位于此街而得名,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2009年修建营盘路时,寿星街被隔成两段。
回忆寿星街的文章,城市记忆平台曾发表过多篇如《走过长沙寿星街,你会看到......》(潮妹)、《曾住寿星街》(柳建球)、《为何寿星街上寿星街多?》(徐友胜)等。这些文章精彩描述了寿星街街巷风貌。
但寿星街与清末长沙新军起义领袖陈作新相关的故事却鲜见流传。
陈作新(1870-19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于浏阳永安镇,自幼随伯父陈伊鼎就读于浏阳狮山书院,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基。1898年9月陈作新弃文从武,参加了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唐才常领导的自力军。1902年入湖南弁目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任岳州(今岳阳)信字营教习、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炮兵营左队排长、步兵第四十九标二营前队排长。
新军,是清朝末年效仿西方编练的近代化陆军,编制设镇、协、标、营、队、排、棚,全部配备洋枪洋炮,故称为新军,是清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
1905年,陈作新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春,陈作新因倡导革命被撤去长沙新军步兵四十九标排长职后,寄居在长沙寿星街李培心堂(李定国、李藩国兄弟家),以教书作掩护,继续在新军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并成立了一个专为联络新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革命团体“积健会”(后改名积健社),推李安国、李藩国负责,以研究军事学为名,实际上是宣讲同盟会宗旨,传播民主革命精神,为辛亥长沙起义准备了军事骨干力量。
此期间,湖南共进会首领焦达峰会同陈作新、杨任、谢介僧等积极部署长沙新军起义,并决定由陈作新负责发动新军,焦达峰发动会党。
正是在寿星街,革命党人绘就了长沙新军起义的蓝图,寿星街也成为了长沙新军起义的摇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陈作新和焦达峰等人决定率领长沙新军起义,推翻清廷统治。10月22日清晨,长沙新军正式宣布起义。49标代表安定超朝天放了三响信号弹,宣布了焦达峰的作战命令,然后起义队伍分两路攻城,一路由焦达峰、彭友胜率领四十九标二营后队,会同五十标及马队由北门(今兴汉门)进城,占领荷花池军械装备局;另一路由陈作新、安定超率领四十九标二营前队、右队、左队,会同辎重、工程两营由小吴门进城,占领咨议局。
北路军未鸣一枪,迅速入城占领军械装备局。东路军开始因巡防营长官督率士兵闭城相抗,相持了一段时间,但在起义军强大的宣传攻势下,陈作新与巡防营管带交涉,打开了小吴门城门,东路军亦未开一炮就占领了咨议局。
下午3点,东路军与北路军会合,由焦达峰、陈作新、曾杰、成邦杰、安定超、李金山等率领一部分新军,驰赴巡抚院辕门及附近又一村、四堆子、五堆子一带,包围巡抚部院。
当起义军进入巡抚院内时,发现巡抚余诚格已经潜逃,当即在巡抚院门前的旗杆上挂出了第一面"汉"字大白旗。一时间,长沙城内到处"汉"白旗招展,长沙起义顺利成功。
次日,湖南军政府成立,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焦达峰、陈作新在巡抚衙门(今又一村青少年宫)就任湖南军政府正、副都督职,结束了清政府在湖南的统治。
今寿星街社区宁静整洁、环境怡人,获得了“市级文明社区”、“区节能环保示范社区”、“区人口计划生育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而且寿星街还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寿街,寿星比比皆是。2012年,寿星街社区曾粗约统计寿星街80岁以上老人有198人,90岁以上达20人,寿星街上大名鼎鼎的莫一娭毑近102岁,当年莫一娭毑办百岁宴的新闻还登上了报纸和电视头条。
寿星街街道名称很吉祥、喜庆,而且高寿老人真的很多。增补寿星街故事后,余兴未尽,特作粉笔画“松鹤遐龄”共庆之。
粉笔画 松鹤遐龄 刘曙文
寿星街上寿星多,知足常乐顺天和。
耄耋老人身矫健,期颐相聚听笙歌。
荷花池与军械装备局
荷花池位于今开福区望麓园街道辖区。荷花池巷东起芙蓉中路西至蔡锷北路全长396米宽4.1米。
荷花池原为长沙古游憩胜地,据《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记载,“荷花池,一方荷花数亩,松竹交阴,周围榭,挹爽迎风,清幽绝尘;一方泐潭寺巨刹巍然,古木蓊然,禅房虽深邃,却鸟窥香入,四时都有佳景”。民国时期,荷花池被废弃,街道仍沿用“荷花池”名。
荷花池在长沙市知名度颇高,回忆荷花池故事的文章也不少,城市记忆平台也发表了《荷花池人文气息和它的老长沙味道》(柳建球)、《荷花池、东池与东池印社掌故拾遗》(胡壮谦)、《那些街巷,那些光阴,那些人……》(李克琴)等多篇,均与荷花池人文景致有关。
鲜为人知的是荷花池还有一个与荷花、文化毫不相干的军械装备局,那可是与辛亥革命长沙起义和反袁斗争有重要关联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1911年10月22日,长沙新军正式举行起义,焦达峰、彭友胜率领起义军由北门进城(今兴汉门)长驱直入,攻占了清军荷花池军械装备局,打开仓储,收缴了全部枪弹军械,武装了起义军。军械装备局也在辛亥革命长沙新军起义史册留下重要一笔。
1913年7月7日下午荷花池军械装备局突发大火,进而引发军械库大爆炸,库内军械弹药尽付之一炬,大火熊熊燃烧达6小时之久。导致步枪1.1万支,子弹300万发被毁。这批武器是湖南革命党人设法从广东购回,准备武装反袁军队的。事后得知,这场大火的幕后主使者竟是袁世凯,他为阻止湖南反复辟反帝制斗争,削弱湖南武装力量而派人策划了这场纵火大案。
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实行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进而筹划消灭南方各省革命势力,为复辟帝制排除障碍。袁世凯探知湖南反袁武装势力强大,派心腹数人携带巨款潜入湖南,密谋进行破坏。他们采用釜底抽薪之计,重金收买军械装备局的王章耀、喻直三、涂寿远三人,策划了纵火焚烧军械装备局,引爆军械库,达到了毁损枪支弹药、削弱湖南反袁武装力量的目的。
军械装备局付之一炬后,在原址复建房屋时,开设有一条小巷,并命名为“军械局巷”,成为了一个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小巷。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荷花池街道,以“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立碑纪念。
今荷花池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湖南省文明社区、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长沙市十佳和谐平安示范社区等3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我居住在荷花池附近紫东园巷20余年,隔三差五就要到荷花池集贸市场采买,无数个来来回回,我所见到的均是纵横交错的老街小巷和高低不一的民居老宅。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却常常涌现出一池荷花绿叶,碧水连天的美景,这可能就是难以忘却的荷花池记忆吧。
粉笔画 荷香叶翠 刘曙文
兴汉门内赏花池,时有佳文画配诗。
绿叶荷红依碧水,街区历史世人知。
湘江业余合唱团
1978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驱散了笼罩在中国的阴霾,华夏大地如沐春风,万物恢复了勃勃生机,中国文艺复兴的春天也已来临。
同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和长沙市文化馆共同发起,筹备成立一支民间音乐团体——湘江业余合唱团。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收具有一定音乐专业水平的文艺青年。经考试考核.成功组建了一支有合唱队员65人、乐队36人,共101人的大型合唱团。
湘江业余合唱团成立后,很快推出了一系列艺术水准较高的节目,在解放剧院、长沙剧院、工人文化宫剧场、青少年宫、市体育馆、湘江宾馆等多处公演,极大的丰富了长沙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那嘹亮的歌声,唤醒了无数梦中人,悠扬的琴声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他驱散了十年浩劫的阴霾,他让人们听到了白灵鸟的呼唤,拥抱了春天的温暖。
城市记忆平台资深作者娄湘棣先生(笔名怀念)正是湘江业余合唱团乐队小提琴演奏者。他满怀深情回忆“湘江业余合唱团”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了《春天的百灵:忆湘江合唱团》以轻松的笔调,优美的文字又使我们重温了那个冲破桎梏的文艺复苏的年代。
这一切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至今仍温暖着人们心田,湘江业余合唱团嘹亮的歌声似乎仍然回荡在人们的耳边。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正是:
嘹亮明快咏歌声,恰似春天闻啼莺。
岁月激情岂能忘,湘江合唱聚群英。
粉笔画 余音袅袅 刘曙文
忆民主斗士蓝肇祺
蓝肇祺,长沙近现代著名民主进步人士。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锑业管理处课长、经济部燃料管理处总务室主任、副处长兼长沙办事处主任等职。
1940年代在中共地下党员刘乐扬的引领下,蓝肇祺走上了民主救国的革命道路,出任长沙颇具影响力的进步报刊长沙《晚晚报》社长,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长沙《晚晚报》地下民盟小组组长,公开宣传“在多党政治下争取言论自由,在宪法范围内争取政治民主”,领导和组织地下民盟小组开展“要和平、反内战,要民主、反独裁”斗争,为迎接长沙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蓝肇祺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长沙市工商联主委、民主建国会长沙市主委。1957年9月蓝肇祺被错划为右派,判刑劳动改造。
蓝肇祺获平反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长沙市工商联副主委 、长沙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6月22日逝世,享年93岁。
1964年蓝肇祺先生大女儿蓝明与我姐姐一同下放郴州插队落户当知青。2020年3月经蓝明姐提供蓝肇祺先生相关资料,我在城市记忆平台发表了《长沙人物 | 流水沟巷卖水筹,蹉跎岁月志不休——忆蓝肇祺》一文,追忆了蓝老不平凡的一生。
酃县英杰蓝肇祺,虎踞龙盘有传奇。
终身不渝听党令,鲐背常念岛归期。
蓝老为人刚正不阿,行事果敢,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蓝老1998年以93岁高龄辞世,又恰逢农历戊寅虎年,特作粉笔画“虎虎生威”纪念之。
粉笔画 虎虎生威 刘曙文
从灯火辉煌到冷清沉寂的老工人文化宫
长沙刚解放不久、市军管会便将顺星桥泰山电影院拨交市总工会筹委会,开辟为长沙市工人俱乐部。1950年,工人俱乐部迁至湘春路南侧左文襄祠旧址,改建为长沙市工人文化宫。
1954年2月1日,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新建成开幕,建有1100个座位的影剧院和可容300人跳舞的舞厅,15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以及球场、游泳池、旱冰场等,是当时湖南第一个大型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1960年,又建成了长沙市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经常举办篮球、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擂台赛及腕力比赛,创办了《湘江歌声》《工人音乐报》,湘江业余合唱团也常驻宫内,成为了长沙市职工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中心。开启了长沙市工人文化宫的辉煌时代。正是:
文化宫里踏歌声,灯火辉煌不夜城。
励志工人成大雅,棋琴书画总关情。
1989年,占地49亩的东塘新工人文化宫落成后,湘春路上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改名为长沙市笫二工人文化宫,长沙人俗称“老工人文化宫”。
随着东塘新工人文化宫落成,长沙市职工重要赛事、大型活动均转移至新工人文化宫举行,老工人文化宫逐渐“门庭冷落车马稀”。紧接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歌厅,舞厅等活动场所推行承包经营。经营者逐利而行,公益性的职工文体活动完全消失了,老工人文化宫开始冷落沉寂。恰如庭院萧条,风雪凉亭。
粉笔画 风雪凉亭 刘曙文
好消息又传来,目前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正进行提质改造。原活动楼改为主体6层,局部3层建筑的职工培训中心,作为职工技能培训区域。原剧场改建为职工文化中心, 为一栋1层建筑, 改造完后的多功能厅可兼具召开各类型会议及歌舞厅、小型演出等功能。原多功能教育厅改为职工文体中心,为一栋2层建筑,主要设置综合健身、乒乓球、舞蹈、瑜伽等体育健身项目。预计今年将完成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维修改造项目建设。
沙坪——湘绣之乡的老故事
沙坪乡原属于长沙县北山区,是湘绣的重要发源地。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2013年9月,沙坪镇划归长沙市开福区,成立沙坪街道。
二十世纪初,湘绣已和苏绣、蜀绣、粤绣齐名,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相传,沙坪镇手工湘绣技艺的兴起皆缘于沙坪镇袁家坪人魏氏(名字不祥)。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魏氏学习刺绣,绣成后送往长沙出售,销路很好。清光绪五年(1879)她与湘阴县绣工胡莲仙共同研究湘绣技艺、博采苏绣、粤绣之长,改革传统刺绣针法,在民间剌绣艺术的基础上,以国画为蓝本,运用“掺针” 针法和变异色阶的技艺,使色调融合而鲜明,图象栩栩如生,形成别具风格的湘绣刺绣艺术。
魏氏在沙坪、袁家坪共授徒100余人,形成沙坪乡一带农户,家家户户都有绣棚绣工。这类绣工多为农村妇女,女承母艺,世代相传、分散在各自家中生产绣品。以后逐步发展到长沙城郊圭塘、鱼湾市、溁湾市、三汊矶等处。民国初年,人数已逾万人。
1914年魏氏去世,但时至今日,其开创湘绣刺绣技艺的故事,仍在湘绣界新老绣工中流传。书写、回忆“中国湘绣之乡”的文章很多如;《关于湘绣,那些少为人知的往事》(城市记忆)、《长沙沙坪,我的故乡》(杨先玲)等。有感“中国湘绣之乡”美誉,特临摹湘绣双面绣“鸳鸯并蒂莲”作粉笔画并赋诗一首:
天成湘绣沙坪镇,双面彩丝如玉润。
荷下鸳鸯并蒂莲,针神手巧娇娥鬓。
粉笔画 仿双面绣鸳鸯并蒂莲 刘曙文
沙坪乡,这个长沙市城北的小镇,因为孕育了2000多年的湘绣而誉满全球。作为湘绣的发源地,沙坪也成为了与湘绣文化共存的自然景区。沙坪拥有湘绣文化广场、湘绣博物馆、湘绣名人馆、湘绣工艺体验馆、湘绣婚庆馆、绣乡食府等绿瓦红墙的仿古建筑群,及明清风格的沙坪商业老街,沙坪,已成为长沙一张靓丽名片。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