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看世界|云逛第三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聚焦消化内镜理念和技术革新热点

作者: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病医院 赵月 刘丹 刘冰熔

2022年5月13~15日,“第三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暨103届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JGES)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


本次盛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设置7个会场,包含9个板块,分别为Symposium(学术研讨会)、Society Symposium(社会相关学术研讨)、JG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JGES国际研讨会)、Honorary Lecture(荣誉讲座)、Live Demonstraation(现场演示)、Abstract Presentation(摘要展示)、Learning Center(学习中心)、Poster Area(海报展示区)、Hands on training(手把手教学)。


会议室1~4主要转播世界各国的消化和内镜专家的学术讲座以及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内容精彩纷呈,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更涵盖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会议室5的主题是本次会议部分投稿摘要的汇报,共涵盖消化和消化内镜各个领域的摘要121篇。会议室6是壁报展示厅,会议室7为手把手教学模块,旨在推动消化和内镜技术的推广。


本次大会由世界内窥镜组织(World Endoscopy Organization,WEO)、日本胃肠内镜学会联合主办,是本年度消化和消化内镜领域的第一次盛会。开幕式上,世界内镜组织(WEO)主席Fabian Emura首先发表致辞,开启为期三天的学术盛宴。


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创新不断



近几年,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进步迅猛,创新性技术层出不穷,本次大会带来了很多亮点。首先是来自马来西亚美国胃肠病学会Khean Lee Goh教授回顾了消化内镜发展史的关键里程牌,“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Khean Lee Goh教授不仅清晰地讲述了消化内镜的发展历程,并让与会者看到消化内镜光明的未来。



日本的Ryosuke Kobayashi教授分享了内镜下憩室切开术治疗食管Zenker憩室,这个方法疗效确切,创伤小,极大的体现了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的优势,同时,他还介绍了对于这一技术应用的门诊管理经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



Taro Iwatsubo教授汇报了抗凝患者行ESD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概率,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Seung Wook Hong教授提出内镜下锚定圈套器或预切技术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且开展了一项5家医疗机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阐述了该种方法的安全有效性。


同时,会议还围绕“内镜内镜黏膜下治疗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理想的胆道金属支架”、“提高结肠镜的检查质量”、“优化克罗恩病的防控策略”、“EUS技术、ERCP在胆道与胰腺等方面开展”、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详尽的讲解和热烈讨论。


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声音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教授不仅作为线上荣誉讲座嘉宾且进行了线上学术讲座。令狐恩强教授向全世界展示了“超级微创”理念和一系列创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内镜下胰腺包裹性坏死引流术。该技术在SpyGlass胆道镜的直视引导下,应用支架成功实现包裹性坏死物质的充分引流和清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行政主任邹晓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杨爱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柴宁莉教授等分别做了“下消化道微创内镜治疗的前沿”“胰胆管微创内镜治疗的前沿”“上消化道微创内镜治疗的前沿”等专题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郭瑾陶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娟教授等12位消化专家受邀做线上摘要汇报。


机器人装置、人工智能——科技引领消化内镜变革成焦点


本次会议中,全球消化内镜领域最新诊疗技术和相关前沿研究进展、新器械的研发推广也是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韩国的Sang Hyun Kim教授向大会展示了一种用于结直肠ESD的新型机器人装置,该新型机器人装置包括一个机械臂、推特用户界面以及与机械手相连的驱动控制台。机械臂前端类似于活检钳,固定在标准肠镜前端。机械臂可通过控制台控制伸出或回缩,同时伸出的机械臂可自由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机械手臂通过一个动物实验证实应用该装置可大幅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治疗费用。



科技进步不仅改变着生活,也在悄悄改变和消化内镜领域,本次会议设立了围绕管腔内机器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讲座板块。首先由美国的Hiroyuki Aihara 教授简单介绍了新型机器人内镜系统的发展进程,来自中国香港的赵伟仁教授和新加坡的Lawrence Khek- Yu Ho教授均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了机器人内镜ESD切除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以及Flex机器人系统进行直肠ESD手术内容。



由人工智能委员会带来的有关人工智能(AI)辅助内镜诊疗讲座也让人眼前一亮,“AI和个人内镜实践引领内镜的未来”和“将AI工具应用到内镜检查操作以外的消化道疾病诊治”为本阶段的两大主题。


在“AI和个人内镜实践引领内镜的未来”主题中,美国的Prateek Sharma教授、意大利的Cesare Hassan教授和日本的Tomohiro Tada教授分别做了人工智能在内镜中的临床应用、人工智能在结肠镜中的发展、改进人工智能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等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中让观者对AI有了一定的初步的了解,AI技术不仅能帮助医师进行普通胃肠镜检查,降低漏诊率,同时此外还能对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边界进行术前评估。同时报告中报道了一种多功能内镜器械,可同时实现黏膜下注射、黏膜切开、剥离以及电凝止血的功能,避免反复更换器械,且可及时进行内镜下止血,降低术中止血不及时导致的大出血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在“将AI工具应用到内镜检查操作以外的消化道疾病诊治”主题中,来自美国的Shyam Thakkar教授和William Karnes教授分别做了“人工智能在提高内镜检查质量中的应用”及“用人工智能代替普通内镜检查任务”的专题报告,来自日本的Tomonori Aoki教授针简单介绍了目前人工智能在胶囊内镜中的应用,报告中指出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内镜医师更易鉴别消化道疾病。来自美国的Sravanthi Parasa教授还分享了题为“将AI延伸至管腔之外:胰腺成像的应用”的讲座。



世界内镜协会前任主席法国Jean-Francois Rey教授阐述了随着技术的更新,胶囊内窥镜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具备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宽的视角帧速率。我国学者周娟教授在大会也分享了一款检查胃部的胶囊机器人,象征着我国在AI技术层面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后波兰的Anastasios Koulaouzidis教授及葡萄牙的Miguel Mascarenhas Saraiva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有关人工智能阅读及治疗小肠疾病的案例研究,让观众受益匪浅。



大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不仅对目前AI技术应用于内镜的现状和未来进行详细讲解,且就AI在临床内镜检查的应用进行病例分享和数据分析。Yosuke Minoda教授、Takeshi Yasuda教授和Calvin Koh教授分别做了“人工智能超声内镜对胃肠道以外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效果”“ 利用无监督学习自动确定早期胃癌的分界线”和“通过内窥镜分类 AI 深度学习技术评估新加坡队列数据中的影像诊断”专题报告。各位专家线上线下互动,气氛浓厚、反响热烈。许多参会人员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



2022年5月15日下午,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世界各地消化和内镜专家教授在会议上各抒己见,碰撞思想,启发灵感,为医学界同仁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学术盛宴,期待我们来年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