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先锋成果,搭建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平台,构建全球网络命运共同体。10月12日下午,新加坡、粤港澳、北京和海内外城市的政产学研界代表齐聚GLH(全球连接枢纽)“数字贸易 · 企业 · 全球网络”主题枢纽会,大会以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的企业构建全球网络,为企业连接海内外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为主旨,推动数字共生、共创、共荣,让数字经济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球发展。
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杨楠受邀参会,并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板块,以“协同发展,智创未来”为主题发言。中关村软件园园区企业代表广联达、华胜天成相关人员参会。
GLH(全球连接枢纽)是以新加坡为基地,聚焦国际交往、科技创新、自由贸易、营商环境、人才生态的全球网络。本次大会获得北京市紧密合作及支持。依托GLH国际运营经验,以及决策分析和资源配置能力优势,北京市将积极探索以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商业逻辑、全球本土化方式。作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北京市“两区”建设中的国际信息产业与数字贸易港和数字贸易试验区,中关村软件园在积极打造跨国合作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探索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方面;在探索如何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促进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方面起到创新引领作用。杨楠董事长作主题分享。
以承担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和数字贸易港建设为使命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蓝图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作为传统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趋势。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五年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北京市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地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经过21年的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专业化园区,拥有高度的产业话语权和技术主导权,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夯实地基。
目前在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数字经济前沿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目前有731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上市公司70家,独角兽企业6家,还有900多家快速发展的小微企业和优秀的双创项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生态。截止去年年底园区实现产值是3366亿元,地均产值达到每平方公里1300亿元。
2020年,中关村软件园成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成为北京市“两区”建设中的国际信息产业与数字贸易港和数字贸易试验区。《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聚焦中关村软件园等重点区域,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目前园区已推动一批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建设;搭建一批新兴数字技术的联合研发和生态孵化平台;探索一批面向数字贸易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此外,中关村软件园还将积极参与营造、维护一个支持数字服务行业扩大开放的良好环境。积极推动《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实施新开放举措行动方案》中相关政策支持落地园区,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依托中关村海外创新中心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等大型活动,加大推动数字服务出口企业“走出去”力度。结合园区特点,探索在园区形成国际化开源开发者社区。用好金融手段,推动建立数字服务出口引导基金,搭建“耐心资本”供给服务平台。
以对接国际数字经济创新资源 打造国际融合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抓手 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园区企业的国际交往一直高度密集。从园区集聚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全球研发总部,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申请国际专利到园区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257家,开展跨国技术交流和商业合作,园区持续在拓展国际协同创新领域上、在汇聚国际创新要素资源上、在构建国际协同创新枢纽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话语权上作出努力。
高密度的国际交往不断为园区吸纳海内外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源。目前园区以信息技术服务出口企业为抓手,立足通过其前沿科技创新突破能力,积极抢占相应领域的全球科技制高点;以数字内容服务出口企业为抓手,发挥园区科技与文化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贸易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端融合的优势,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以互联网交付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为抓手,增加转型能力供给,促进企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培育数字化新生态,为服务外包赋能。
未来,园区将以北京“两区”建设为机遇,搭建更开放的、更多元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全球连接枢纽,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国际合作,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聚集创新要素,积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携手合作、开放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