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举措逐步落地,上海则在争取相应的先行先试资格,希望在扩大外资股东持股比例、扩大经营范围等方面率先突破。
5月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期上海市金融办已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积极与相关机构沟通,主动对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
“目前,已有欧洲和亚洲等地的大型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关试点申请,我们也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做了推荐,并得到了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李军说。
金融业开放上海先行先试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今年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2项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银保监会4月27日表示,近期已有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的商业银行以及来自法国、德国的保险机构,表达了在上海等地新设机构或增持股权的意向,银保监会将根据既定的开放方案做好政策和准入辅导,推动一批项目适时落地。
同样在4月27日,上海保监局正式为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办理《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换证手续,标志着中国银保监会有关保险中介行业扩大开放举措在上海正式落地。
5月2日晚间,落户在上海的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公司获批筹建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此外,为适应市场主体跨境资产的配置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已经将上海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试点额度增加至50亿美元。
上海已成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并且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目前,上海聚集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428万亿元,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
李军表示,上海还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工作。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扩大“熊猫债”发行规模,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
打造更多上海价格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而金融产品的定价权,是评判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指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融通全球的服务能级,重中之重是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上海价格”。
这其中,包括完善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定价机制,增强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全球话语权,拓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价格发现功能等,着力提升金融要素市场全球定价权。
以原油期货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7年原油进口量达到843万桶/日,全年进口原油约4.2亿吨,约占全球产量的9.5%。今年3月26日,酝酿了17年的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交易。目前,在国际咨询机构的每日国际油市报道中,已加入上海原油期货报价及行情。
除了“上海金”“上海油”,李军说,“上海价格”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证指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中债金融估值中心的上海关键收益率指标(SKY),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上海航运保险指数(SMII),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的国际清算行业标准(Bund Template,外滩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上海金融市场特有的品牌。
此外,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上海也都形成了大量的金融品牌。比如FT账户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品牌,QFLP、QDLP试点则是上海地方自主创新的金融品牌。
按照“上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上海也将制定提升金融服务能级的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