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集团(601512)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9年,中新集团继续高举中新合作大旗,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已任,紧密结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再造一个新园区”的要求,全力助推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布局拓展,稳步推进“走出去”项目和“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
(一)在踏入高起点高发展平台上好风借力
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25周年;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11月29日,证监会核准中新集团的首发上市申请;12月20日,集团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该政策发布后,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主体。中新集团的成功上市是继苏州自贸片区获批后,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25周年呈献的又一份厚礼,也是对中新合作的开发模式和中新集团的一种认可。
(二)在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上精准发力
在招商亲商方面,为园区引进了康日百奥生物科技、吉斯凯医药、斯派曼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预期效益好的优质项目;促进了康美包、爱知高斯、青山紧固件、高德电子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的增资扩产;在总部经济和功能性机构方面,引进了维苏威全球研发中心及系统设计中心、德尔福科技研发中心、五矿证券苏州分公司等一批高质项目。
在规划建设方面,建成交付了东延路小学、唯亭学校二期、旺墩路幼儿园、金光幼儿园一期等一批教育代建项目。完成路桥建设(600263)计13.5公里,景观绿化23万平米,夜景亮化综合提升改造200万平米。全年合计完成代建工程量8.25亿元,新增代建业务工程量约12.9亿元,为园区基础设施及教育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优质保障。
在载体配套方面,根据发展战略,完成从租售混业到全面租赁的业务转型,建成交付麦格纳定建厂房,实施康美包亚太三厂定建项目。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总租赁面积达到164万平米,位居园区首位;共吸引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15家,领军人才企业26家。同时,瞄准管委会和阳澄湖板块对中新生态科技城的功能要求,完成对生态大厦裙楼商业化配套的改造方案,以中新生态科技城为发力点,探索科技项目招商工作机制,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孵化能力,为园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在绿色公用业务方面,持续保障园区水、电、气的稳定供给,全年供水量1.63亿吨,污水处理1.35亿吨,天然气3.74亿立方,供热174万吨,上网电量33亿千瓦时,助力园区公用事业和环保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开展环境治理业务,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综合服务产业链,得到了江苏省委领导的肯定。园区污泥处置项目稳定运营,已成为国内环保行业的典范;从2018年底开始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理业务,截至2019年底累计处理7.8万吨;2019年1月开始运营的绿化垃圾处理业务,截至年底累计处理绿化垃圾339吨,获得省、市、区高度认可;新建园区危废处置项目已获得经营许可证,于2019年12月开始试运营,力争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项目。
在教育配套方面,2019年新加坡国际学校继续为园区外籍学生提供高品质国际教育,多名学生被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名校录取。利用自身优势给园区中国学生带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体验,不仅开展了暑期夏令营课程,另外还精心策划了亚太地区中文研讨会、活动学习中心、海外游学等新业务。同时,国际学校食堂获得江苏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荣誉,切实保障师生食品质量安全。
(三)在围绕国家战略聚焦高水平产城融合上献策献力
1.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园区进展良好
2019年,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被列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新集团聚焦高水平产城融合,围绕“产业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各合作园区进展良好。
中新苏通完善中奥生态园片区、综保B区基础设施建设,1.48平方公里项目坚持绿色、生态、优质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园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道路和景观工程分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和南通市“紫琅杯”优质奖。引进园区首个意大利项目——埃威阀门配件,日伸精密部件、萧氏地毯增资等优质外资项目完成注册。新增福地商业广场、惠灵顿国际学校、通大附院苏通分院等一批产城配套项目入驻。中新苏通被评为2019年度苏通园区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优化服务先进集体。
中新苏滁完成园区20平方公里的“九通一平”。全年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6个,其中清流河四期一标段、徽州路一标段景观工程分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银奖、铜奖。引进北京灏谷人工智能孵化产业园、苏大天宫科技产业园、华普亿方创业大学以及工投科技园等项目。苏滁扩区方案得到两省、两市高度重视,安徽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中新苏滁高新区启动扩区相关研究工作。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逐梦一体化,奋进示范区”开工奠基仪式于11月18日举行,全年共有签约落户项目8个,总投资额近130亿元;其中博升光电、磐瑟自动化、未来互娱3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
中新海虞和中新凤凰立足为当地创造价值,赢得良好口碑,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中新海虞花园城全年新开工7个工程,王市路被评为常熟市“虞山杯”优质工程。引入苏州外国语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新凤凰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总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中新鸷山桃花源。以绿色为底,修复保存绿化面积18.3万平方米;以文化为魂,重现凤凰水蜜桃发源地风貌;以民生为本,带动当地就业,建设美丽乡村。
2.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经验与模式,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项目。2019年3月29日银川苏银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在西安、北京两地成功举办招商推介会,与15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目前,银川麦迪卫康互联网医院等5家企业已在合作区域内注册落户。
(四)在推动两翼板块转型升级上凝心聚力
2019年,集团两翼版块的转型升级方向进一步明确,两翼板块的业务拓展力度明显,与主体板块形成了更强的走出去合力,实现了互补协作、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推进区中园的产业载体配套建设,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2019年全面退出商住房地产销售业务,中新智地成功向区中园业务转型,新业务拓展取得一定成果。常州武进、镇江高新区项目已签署正式投资协议,并完成项目公司注册,其中,常州项目地块已于2019年12月取得;嘉善姚庄、常熟辛庄、江阴临港开发区项目已签署框架协议。区域公司的区中园项目拓展也稳步实施,嘉善中新智慧园项目正式奠基培土,标志着浙江省首批七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之一的中新嘉善智能传感产业平台正式启航;南通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海虞智能制造产业园也在积极洽谈中。与业务拓展同步,区中园规划设计第一版标准指引也已完成。围绕区中园业务,物业管理加快从载体类向城市级物业管理转型,并向凤凰、嘉善、滁州及银川等地成功延伸。
积极拓展公用事业,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园区。中新公用围绕大园区和区中园建设,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并购、战略合作、参加公开招投标等手段,加速区外项目拓展。成功拓展了诸城危废处置、舒城联科电镀产业园、亨文环保危废资源化利用、滁州第四污水厂、河南修武智慧照明5个项目。
(五)在实现高水平集团化管理上同心协力
加强战略协同。围绕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及市场化“走出去”实践,进一步分析总结现有产城融合项目开发运营经验,出台《关于产城融合区域公司园区运营的指导意见》,为项目拓展及开发运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基础。随着集团上市,面对新的机遇挑战以及全方位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总体形势及集团现状,进一步优化中新集团战略发展规划。新修订后的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供给侧”、“需求侧”、资本运作及内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助力实现“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的发展愿景。同时,围绕产业发展、软件转移,以及“一带一路”等课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产业投资蓄力,为“一带一路”项目拓展储备资源。
加强业务管理协同。积极拓展渠道建设,通过开展驻点招商、引进产业合伙人制度等显著提升渠道总量,切实增强了渠道覆盖的广度和渠道互动的粘度,与“走出去”各合作区保持有效沟通,在推动高水平产城融合方面提供了集团的资源保障。资产运营部对子公司的产业配套载体项目,特别是区中园业务进行扎口管理,进一步强化了集团对区中园业务的管理。
加强体制机制协同。优化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将集团员工的基本薪酬增幅与个人表现挂钩,进一步拉开薪酬差距。进一步优化区域公司的薪资架构体系,在保证薪资水平在当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与集团薪酬水平的有机统一,为人员调动的薪酬运用打下基础,打开人才流动空间。
(六)在推进高标准从严治党上不遗余力
集团党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做好集中学习、专题调研、专题党课等,推动党支部开展“四重四亮”、初心使命大讨论、志愿服务等工作,集团上下形成浓厚的主题教育活动氛围。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省委巡视部署,强力、高效、高质量推进各项准备工作,从严、从实、从细做好迎检工作,全力推动各项党务工作,党务成果巩固提升。以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全面推广“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制定意识形态职责任务清单,严格落实扫黑除恶宣传工作等,不断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功能。有序推进“中新异地先锋行”和“绿色公用情满万家”党建创新项目,组织开展嘉兴南湖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提升党建创新和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078.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54%;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90,028.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34%;实现利润总额190,087.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351.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7%。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各级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及先进管理经验、产业培育、科技进步、城市建设、出口创汇、创造税收和就业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和比重显著增加,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区域分布日趋平衡。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财政收入1.9万亿元,税收收入1.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7.7%、10.1%、10.8%。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完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制度,从夯实产业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集约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考核内容及通过考核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实现的目标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充分调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印发《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文件,对于建立促进和规范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将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中的积极带动作用。
201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未来中国开发区行业将有以下发展:
一是优化开发区形态和布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国家级开发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省级开发区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是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三是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促进整合优化发展,鼓励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开发区。加强投资促进工作,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支持开发区开发运营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开发运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融资。
四是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机制。对发展较好、用地集约的开发区,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适度倾斜。严格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推动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加强开发区发展的规划指导,强化环境、资源、安全监管。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审批程序和公告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升级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综上,中国开发区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国家将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开发区行业未来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坚持规划引领,完善空间布局和数量规模;坚持集聚集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坚持发展导向,构建长效机制,开创中国开发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基于二十多年在园区开发运营领域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确立了“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关注全国潜力城市、适度探索“一带一路”的业务布局。
公司将秉承“珍惜历史荣誉、争创一流品牌,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升级“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各板块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自身强大的市场化独立作战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各板块间的市场化合作,避免捆绑式发展,实现各板块间的有机联动,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的市场化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持续进行集团内部管理和体制机制优化,为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三)经营计划
1、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计划
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并举,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苏州市本区域的开发运营力度,同时加快区域外的发展速度,重点完成目前已投入的土地一级开发、产业载体配套及绿色公用建设项目,具体发展计划如下:
土地一级开发方面,公司将稳步推进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宿迁项目和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海虞项目、凤凰项目等现有项目的开发运营,努力做到开发一个区域就形成一个示范,开发一个区域就树立一座丰碑;另一方面,公司将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继续拓展新的项目,未来2~3年将选择在符合公司战略定位的城市,实施综合开发运营,把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宝贵经验推广到全国更多区域、更广领域,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载体配套方面,公司主要以服务园区开发运营战略为主,以区中园(工业、科技与研发、文化体育、物流等用地)为发展方向,围绕集团业务布局体系,适当增加土地储备,提高开发能力。同时加大持有型物业的运营管理,增强抗御行业周期和经济波动的能力。
绿色公用业务方面,将巩固传统领域优势,聚焦绿色公用主题增强投资布局。坚持和拓展在自来水、污水处理、燃气、发电供热等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战略投资。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在能源服务、环境技术、热电业务等方面开拓市场,向清洁技术、公用事业增值服务方向延伸,加强在水环境环保技术、水处理技术及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投资,专注打造市政公用的生态环保专业品牌,逐步提升公用事业的利润贡献率。另一方面,公司也将充分利用土地一级开发联动效应,跟随公司园区开发运营战略,到新的城市进行布点,维持绿色公用收入的稳定与增长。
2、技术开发与创新计划
区域规划设计:公司基于前瞻性的开发理念,凭借二十多年在区域规划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继续加大对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指标,达到减少城市噪音、热岛效应,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加区域绿量,建设生态型城区的目标。
建筑节能: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研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区域能源规划、屋顶绿化技术、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节能、节水、节电、节材上下功夫,提供高舒适度、低能源消耗、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产品。
3、筹资计划
公司将根据未来业务拓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外部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不断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公司将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为契机,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平台,适时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REITS、境外人民币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收购兼并及对外拓展计划
本公司在具体的业务拓展过程中,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凭借公司在品牌文化、专业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横向或纵向投资并购,以此作为市场开发计划实施的补充手段。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风险
2、业务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及中新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合作载体,拥有中新合作的独特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合作载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由此正式开始。两国政府专门成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迄今先后举行了二十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国务院先后就园区开发建设专门出台文件赋予了多项特殊政策,为园区和公司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水准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实现四连冠。
(二)公司较为完整的园区开发运营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参与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及市场化“走出去”的实践中,不断梳理总结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建立了项目选址、招商服务、规划知识库和市政建设等一系列标准化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园区开发运营产业链和独特的核心能力。公司的综合开发模式在获得应有商业利益的同时,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这一切又保障和促进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形成了双方互利和良性互动的效应。
(三)先进的规划设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将对区域城市的规划设计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规划先行是公司开发的理念之一,坚持科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严格执行,以规划引导建设、以设计指导开发,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开发类公司的核心之一。目前,苏州工业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建成区平均建筑密度达60%、容积率达1.3,接近新加坡中心城区水平,区域城市开发现状与26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投资商能够享受超值的基础设施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运作环境。
(四)公司拥有全球招商网络及优秀招商团队
公司始终突出招商工作的重要地位,发挥中新合作优势,通过公司拥有的全球各地广阔的招商资源,倡导“择商选资”理念,构建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及龙头企业,统筹兼顾先进制造业招商、科技招商与现代服务业招商。目前公司拥有70余人的国际化优秀招商团队。
(五)公司业务组合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抗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以园区开发运营业务为主,既包括快速成长的土地一级开发业务、产业载体配套,并投资园区供电、供水、供气、节能环保等业务,同时从事园区的招商代理和工程代理等业务,上述核心业务的有效组合,既能提供稳定的长期的现金流和利润,又降低了土地一级开发与房地产开发的风险集中度。
(六)管理层多年的园区开发运营经验
园区开发运营项目的运作实质上是多种资源的整合过程,管理团队的经营水平和核心团队的稳定程度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公司的管理团队具有多年园区开发经营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准,丰富的项目决策、定位、开发、推广和管理经验,为公司下一步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做强做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优秀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
自公司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上市公司治理规则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公司董事会成员由中新两国多名企业管理和经济领域专家构成,各位董事在中新两国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将推动中新集团向更优秀的公司迈进,在董事会高效运行和逐步规范的法人治理基础上,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