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篇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早期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这一发现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在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确切年代, 较难查考。
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的在成化~弘治年问(1465~1505)。
高善艳-荷叶石瓢紫
明代篇
明代正德一嘉靖间(1506一1566)。据《宜兴县志》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荼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所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著名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
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 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 "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伯夸(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陈君用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于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
明末,宜兴紫砂器由葡萄牙商人, 远涉重洋运至欧洲,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1650年荷兰人模仿鼎蜀壶,制造成茶用陶壶的最早样本。
高鹏-龙头牛盖
清代篇
1672年英国人模仿鼎蜀壶。制造成第一批茶壶。
清代康熙~雍正间(1662~1735),以紫砂名师陈鸣远为最著名,所制茗壶,善翻新样,雕镂兼长,技艺精湛,构思脱俗,配色奇妙。瓜果、砂壶世推绝作。所制茶具、陈设品有数十种不同类型。
清代雍正、乾隆间(1723一1795)陈汉文、杨季初、张怀仁,是当时著名高手。王南林、杨继元、杨友兰、邵基祖、邵德馨和邵玉亭等,承制官廷御器,并善制彩釉砂壶。
清代乾隆时(1736~1795),有陈文柏、陈文居、"寄石山房"、"荆溪水石山人"等、所制紫砂盆,远销日本,陈觐候制"红砂雕花觚"、陈滋伟制 "紫砂梅枝笔架",均极精致。
清代乾隆、嘉庆间(1736一1820), 名匠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吴月亭、华凤祥、贞祥、君德、吴阿昆和许龙文等。
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有陈曼生、杨彭年兄妹等高手名师。陈曼生是一位善书画、精纂刻的官吏。曾任溧阳县宰。相传他曾设计"壶样十八式"。交由杨彭年等制作,由陈的幕僚江听香、郭频迦等镌刻书铭。间有曼生自作。世称"曼生壶"。稍晚有一代名师邵大亨。所创茗壶,独具一格。
清代道光三十年(1850)宜兴鼎山白宕窑户鲍氏,在上海开设"鲍生泰" 陶器店。是宜与第一家在沪开设专售本乡陶瓷器的商号。
清代咸丰十年(1860).鼎山白宕客户葛翼云。在上海设"葛德和"陶器店主要销售宜兴陶瓷产品。
1600~1867年。约始於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宜兴紫砂输人日本,惠孟臣、陈鸣远壶。格外受到欢迎。
1867年。日本东京南画家富冈铁齐,出版《铁齐茶谱》。这是日本出版的最早一部紫砂茶具图谱。
1876年,日本奥兰田著《茗壶图录》出版。
清代光绪四年(1878,日本明治十 二年),宜兴紫砂名师吴阿根、金士恒, 应日该国常滑陶瓷名匠鲤江高须之邀。东渡日本,传授紫砂制壶技艺、从学者有鲤江方寿、杉江寿门和伊奈长三人。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宜兴鼎山白宕窑户鲍氏、陈氏合资,在新加坡开设"鼎生福"陶器店。
清代宣统二年(1910),宜兴阳羡陶业公司和宜兴物产会生产的"海竹顶 紫砂壶"、"宝鼎壶"、"传炉壶"和"大柿壶",获南京"南洋劝业会"金牌奖。
李洪伟-梵花
民国篇
1912年,宜兴鼎山白宕窑户葛翼云和日本商人合资,在日该国名古屋市,开设主销宜兴产品的陶器店。
1913年,宜兴蜀山兴办利用陶器公司,聘请紫砂名师范大生为技师。民国初期,宜兴利用公司在蜀山创办"利用陶工传习所",特建造龙窑一座招收学员多名,这是宜兴陶瓷有史以来建立培养紫砂人材的第一所学校。
1914年1月16日.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聘请樊均、葛翼云两人为参加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宜兴陶器公司名誉经理。
1915年9月2日,"葛得和陶器店"和"利用陶器公司"生产 的紫砂器,在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二等奖。同年,宜兴鼎蜀镇成立紫砂业公所、缸业(粗货业)公所、 黑货业公所、砂贷业公所和溪货业行会、同时成立。
1917年4月,江苏省立陶器工厂在宜兴蜀山成立,招聘陶瓷专家和技术工人生产紫砂器,对紫砂泥质、泥色及造型等进行研究改进,当时有职员技工十七人,徒工四十多人,年产茶具、花盆、文具、罐和鼎等十二万件。
1918年,宜兴蜀山创设江苏省立陶器工厂,专制紫砂陶器。
1921年,宜兴鼎蜀镇紫砂生产,主要分布于蜀山、潜洛和上袁一带地区,烧造紫砂的龙窑有十座,年产达100多万件。
1926年,宜兴紫砂大花瓶和多式茶具杯碟,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特等奖。
1930年,宜兴紫砂茶壶,在比利时举行的"列日国际博览会"获银牌奖。
1931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世界工艺博览会"中国参展作品在上海预展。朱可心作"紫砂竹节鼎"为宋庆龄定购,现该鼎藏上海宋庆龄故居。
民国二十一年(1932),紫砂从业人员达六百多人,全年共烧紫砂器140 窑年产量220万件,年产值42万元, 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国。是年,为近百年宜兴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
1932年,紫砂名家朱可心、程寿珍、俞国良、吴云根和范福奎创作的"云龙紫砂鼎"、"掇球紫砂壶"、 "仿古壶"和"传炉壶"等,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工艺博览会"展出,均获优秀奖。
1934年,宜兴紫砂、粗货(缸业)、黑货、溪货、黄货五个行业,合并组成陶业公会,
1935年,紫砂名师范大生,创作的紫砂雕塑"鹰",在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荣获金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八年抗战时期,七座紫砂窑,100 多间厂房被毁、技工流散,整个蜀山窑场,全年烧造紫砂壶不足千把,生产一片萧条。
1947年12月,宜兴蜀山第一陶器生产合作杜制作的紫砂壶在"江苏省第一届合作杜产品展览会"荣获特等奖。
倪生娟-汲古
新中国篇
1950年11月,成立紫砂产销联营处,多次组织紫砂产品参加城乡物资交流会、展览会,销量、销路逐渐扩大年产8 万件,产值1.2万元。
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工场,聘紫砂名师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蒋蓉、吴纯耿等 作技术辅导,同时政府拨款改造旧设备,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是年,紫砂产量增至28万件,产值7.7万元。
1955年10月,紫砂生产工场转为紫砂工艺合作社,招收26名知识青年进厂学艺,指措派任淦庭、朱可心和吴云根等技术高超的老艺人负责培训,以充实技术力量。
1956年冬,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蒋蓉七名艺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 导员。
1957年7月,紫砂艺人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元帅接见。
1957年10月,宜兴县陶瓷公司和陶瓷专业联社,共同组团首次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紫砂茶具、花盆和鼓凳等255个品种,销售总额 27万多元。
自1957年起,紫砂产品恢复出口,年产量达106万件,产值28.1万元。
1958年4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合新陶瓷厂与上袁、潜洛二十八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有职工2067名。其中艺徒299名。
1959年。紫砂名师任淦庭出席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大会。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工业特等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群英大会。1968年12月28日,著名紫砂陶刻家任淦庭因病逝世,享年78岁。 1975年8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开门办学,在宜兴鼎山省陶研所举办"全省陶瓷美术培训班"。由杨永善、陈若菊和白雪石等教授执教,紫砂工艺厂有汪寅仙、何道洪等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一年。
1976年7月、在宜兴鼎蜀镇蠡墅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据考证,其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
白宏宇-石瓢提梁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