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疫情防控需加强全球合作

南方日报讯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韩文青)3月12日,笔者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院获悉,日前,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等专家进行全球连线,讨论COVID-19最新诊疗进展。

本次全球连线专家包括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上海市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驰援武汉防疫一线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凤鸣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许建名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许树昌教授,曾德贤医师,意大利米兰大学Massimo Galli教授,日本国立感染研究所前任所长冈部信彦(Nobuhiko Okabe)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Liyang Hsu教授。

中国的专家诊断共识建议,把RT-PCR与IgM/IgG抗体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综合确诊,减少漏诊、误诊的风险,并建议对多种病原体进行鉴别诊断。

国内的病理解剖资料显示,与SARS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最显著的表现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的大量粘液积聚,这也是危重症患者病亡的病理学特征之一。这一研究发现提示,临床医生需要针对粘液清除、改善通气供氧开展针对性治疗,如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等。

除氧疗、机械通气、体外膜肺等必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以外,中国已经启动了多项药物的临床试验。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出发,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难以开展双盲空白对照研究,因此研究者分别在广东、上海、香港地区开展了磷酸氯喹、硫酸羟氯喹、克力芝等的单臂观察研究。这些药物显示出一定疗效,例如缩短病毒的转阴时程,但这些治疗方法缺乏同步随机对照组,在当前疫情已逐步缓解的情况下,部分随机对照研究可逐步考虑开展,相关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后会及时分享给临床工作者。

针对海外专家关心的临床流程优化,特别是如何预测很可能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钟南山院士分享了近期建立的基于10个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张文宏和罗凤鸣教授分享了通过治疗机会窗的把握,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遏制患者病情从中度发展至重度。除治疗手段外,要充分重视呼吸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感染科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协同合作。

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国及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努力,使疫情得到强有力的控制。当前,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国疫情的处理与SARS-2003的处理方法类似,即通过居家隔离轻症患者,并将管理重点放在重症、危重症患者,防止大量患者拥向医院造成医疗系统崩溃。冈部信彦教授特别指出,公共卫生、初级保健、卫生保健系统、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政府的合作对于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至关重要。

专家一致认为,全球联手合作对抗病毒是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环节,全球需在抗病毒治疗、生命支持手段、优化治疗流程等方面持续分享更多成功经验,开展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