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5大科技巨头的亚洲Fintech布局

中国的金融科技虽然起步较晚,却得益于一些优势条件实现了快速赶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国内甚至国外进行金融科技的布局,也早已成为国内多家巨头发展战略中的标准配置。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亚洲地区,中国正如何塑造着金融科技的版图。本文来自fintechnews.hk,投中网略有删减。

当衡量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时,金融科技领域的成就通常被视为基准。中国大步迈入了无现金社会,为更多民众提供了金融上的支持,为金融服务欠发达的地区带来了更多包容性,因此也激励了许多亚洲其它国家,努力实现类似中国的无现金化。

对于亚洲各国来说,中国不仅仅是个榜样,也是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方。中国为亚洲多国的科技金融企业,提供了从资金到业务上的支持。

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公司,在亚洲的布局如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许多投资,都可以归类为某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比如印度的Paytm,菲律宾的Mynt和马拉西亚的TNG Wallet(TNG Wallet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与马来西亚Touch’Go成立的合资公司所推出的产品,这里指的并非中国香港2015年推出的同名产品TNG Wallet)。

为了取得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的电子商务主导地位,阿里巴巴和腾讯展开了激烈争夺。因此,印度和菲律宾的电子钱包领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错的企业。两巨头的激战主要在电子商务领域,但也很自然地延伸到了金融科技领域。

这么看来,腾讯和阿里巴巴双双进入到印度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金融科技领域,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印度的Paytm最初是手机钱包,后来转型为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最近,Paytm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开始采用基于服务的订阅模式(类似亚马逊的Prime)。

而菲律宾的Mynt,则是更传统的金融科技产品,提供支付、汇款、贷款、商业解决方案和平台业务。

在新加坡,阿里巴巴先是收购了Lazada,并将Lazada与其在线支付平台HelloPay进行了合并,之后将HelloPay更名为支付宝,但这款产品在新加坡的功能和服务保持不变。

在中国香港地区,阿里巴巴的投资比对手们更加大手笔,布局也有些区别。Qupital是个数字交易市场,为企业应收账款的买卖双方提供服务。WeLab是一个移动贷款平台,可以在秒级内对非结构化移动端大数据进行分析,对个人借款人做出信贷决策。

腾讯

在投资方面,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直接竞争似乎更加激烈。

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印度Paytm的投资,一个月后腾讯与印度的Flipkart达成了交易,7月Flipkart就宣布将进军金融科技领域,准备推出“立即买入后付款”和“无卡信贷”产品。

类似的举动还有,阿里巴巴在2017年2月完成对菲律宾Mynt的投资,随后腾讯就在次年10月就投资了菲律宾的Voyager。Voyager的产品包括预付电子钱包,这项服务使企业能进行数字支付、汇款、贷款和奖励应用程序。

京东

京东投资了印尼的Go-Jek。事实上,Go-Jek吸引了多家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关注,分别获得了滴滴出行、京东和腾讯的投资。

如今,Go-Jek旗下的Go-Pay试图在东南亚地区与Grab在叫车服务和金融科技两个领域展开竞争。这两家都是从电子钱包业务起步,但都希望发展成一个综合的应用生态系统。

在泰国地区,京东最近的关注点在Dolfin Wallet。Dolfin Wallet于今年1月推出,是JD Central(京东与泰国零售企业尚泰集团共同打造的线上零售平台)与曼谷银行和开泰银行推出的电子钱包。Dolfin Wallet计划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两项技术都是京东的强项。

小米

印度地区活跃着小米的CreditBee。CreditBee是一个小额贷款平台,在小米2016年投资KrazyBee几个月后问世。

小米也投资了印度的ZestMoney,这个产品可以让人们在没有信用卡或信用评分的情况下,进行小额借贷并分期付款。ZestMoney这一产品的业务范围超出了印度市场已经饱和的典型贷款业务,更多地面向信贷融资和网上购物。

与此同时,在中国,小米也投资了慧算账。慧算账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商业登记、业务变更、税务审计、税务代理、商标注册等专业高效的税务整合服务。

看起来,小米对印度的兴趣,似乎源于小米手机在印度的畅销。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连续七个季度出货量第一,远超三星、华为、苹果等竞争对手。

滴滴出行

严格上来说,滴滴出行在Go-Jek和Grab开展金融科技业务之前就投资了这两家公司,但滴滴出行对这两家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小觑。

在Uber败走东南亚之前,Grab与Uber的商业模式是类似的,但Grab最终赢得胜利并收购了Uber。而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Grab与新的竞争对手Go-Jek有着类似的发展趋势——GrabPay和Go-Jek都融入了电子支付,都着眼于贷款和保险科技;两家公司也都表示过,有兴趣将应用程序变成一个完全成熟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或许能预见到,如果GrabPay和Go-Jek旗下的Go-Pay在电子钱包领域成为前两名,那么最终落败的一方可能会被胜者吞并,就像Grab和Uber当年所经历的那样。(文/曹玮钰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