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冬天有点长。疫情在武汉暴发,并在全国蔓延。中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格措施,全民积极抗疫,付出巨大代价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取得了全国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而与此同时,Covid-19在全球扩散。截至3月17日,除中国外,意大利累计确诊27980例,韩国8320例,伊朗累计确诊14991例,法国6633,德国6672,日本累计确诊835例,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公民貌似淡定的态度,迟迟不封城,可能因此引发了华人世界的担忧和吐槽:
意大利爆了,德国会不会也要爆?美国会不会爆?中国封城了,世卫组织都宣布大流行了,可这些国家为什么不封城?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都是符合各自文化背景的有效模式,各有千秋,各有优劣。
两种防疫模式,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代价,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能等尘埃落定之后才可能会有最终结论,甚至没有最终结论。
对于复杂的公共事务,只用对和错、好和坏进行二元判断,过于苍白,且非常可悲。作者认为,就目前来说,各国的防疫行为或有瑕疵,但总体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疫情所处的阶段,以邻为鉴、取长补短,以更快的速度不断调整既有措施,不能盲目照抄中国模式或者美国模式。
或许文章中会举例某个国家的防疫措施,但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评论各个国家的功过是非,也不详尽列举每个国家的措施,挂一漏万,请各位对照自己所处的国家自行判断。
各国时刻更新措施
目前,除英国最新提出的“群体免疫”外,全球其他国家的防疫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模式,即“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
中国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全面封锁,限制人口流动,肃清病毒;
美国模式可以概括为:分阶段施策,走一步看一步。
中国、新加坡、意大利,大概采取的是中国模式;
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大概采取的是美国模式。
就目前来讲,两种模式都有成功和失败案例。
实施美国模式的韩国、日本,疫情已经开始缓解,但法国、德国、英国,还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实施中国模式的中国、新加坡,感染人数正在趋零。但意大利,却成为欧洲疫情的中心。
3月9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达到9172例,位列全球第二,累计死亡463例,致死率高达5.04%;3月12日,致死率达到6.60%,3月17日上升为7.71%,是主要疫情国家中致死率最高的一个。
骇人的数字,折射着意大利疫情的惨烈。
但其实意大利应对大流行病的综合能力属于全球中上水平,在2019年“全球健康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中排名31/195,并在“监测疾病”、“跨境应对”等多项指数上排名全球第一。
很多人质疑意大利迟迟不采取封城措施,是病毒扩散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意大利政府并非优柔寡断。意大利政府在处理过程中或有失误,但主要责任却并非是不封城。
将时钟回拨一点: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意大利是最早对中国停航的国家之一,并在1月底就宣布进入全国卫生紧急状态,是欧盟内部最早宣布全国卫生紧急状态的国家。
2月23日,在发现社区传染的两天后,政府就迅速封锁了传染疫源地的11个小镇。是中国之外最早“封城”的国家,同时又是欧盟最早封国的国家,比韩国也早了两天。
当疫情进一步扩大时,政府果断宣布了全国停课;补贴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当欧洲大多数国家还在忧心检测能力滞后时,意大利本地大学已经研发出新型检测方法,4-6小时即可出结果。并且对威尼托大区Vo'Euganeo镇全部的3041名居民进行检测,共筛查出77名患者。
综合来看,进入疫情爆发期之后,意大利政府的决策其实是相对迅速有力的。
但是,病毒依旧扩散了。
韩国也一度是重灾区,很多人觉得韩国的防控措施不力,不封城。
而事实是,经过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教训,韩国政府的反应相当迅速。
韩国在出现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1月20日,35岁武汉游客,经仁川机场入境)之前,韩国媒体就已经在持续报道Covid-19的进展了。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每天举行两次发布会,公布最新统计的确诊者数目和重症、死亡者数目,以及政府的最新对策和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区级单位第一时间将新出现的确诊信息发送到市民手机上。确诊者的详情(年龄性别、感染途径和出现症状前一周的活动地区)则稍后在市区的官网上公布。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非法滞留韩国的人也可以获得免费治疗,保健部甚至承诺不会将非法滞留人士的资料提交给法务部。
对新天地信徒也一视同仁。大家一致认为,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这个社会的基石就会被动摇。
因为政府公布疫情迅速又透明,所以即使看到确诊数字在增长,韩国大部分民众在经过初期的恐慌后,也逐渐安心。
中国疫情最重的时候,韩国很多人抱怨:韩国应该学习新加坡,限制输入。
而韩国有民众说:“我们和中国这么紧密,哪能断绝交流,怎么可以一点礼仪都不讲……究竟是疏忽了哪个环节而导致今天这种状况,恐怕要过后才能客观评价。”
法国也在逐渐更新措施。
受H1N1的教训,2011年10月,国家防卫与国家安全总秘书处(SGDSN)制定与颁发全国防预与抗击大型流行病计划(PLANNATIONAL DE PRÉVENTION ET DE LUTTE ” PANDÉMIE GRIPPALE ”),简称大型流行病计划。
该计划准备了三阶段策略:
第一阶段,阻止或减缓病毒侵入国土;
第二阶段,阻止或减缓病毒在国土上的传播;
第三阶段,缓解流行病的高潮效应,回到疫情爆发之前的常态。
当Covid-19在欧洲爆发的时候,法国立刻启动了该计划,并及时更新措施。
卫生总局局长,在每晚的新闻汇报会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政府的策略:采取一切医疗和技术手段抑制Covid-19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卫生部的卫生与社会紧急事务接报与调度指挥操作中心(CORRUS),四十多位各方专家周一到周日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分析不断变化的疫情,为政府提供各种决策信息。
卫生部在大区的直辖单位大区卫生局(ARS)全力以赴,坚守疫战的前线阵地。前线阵营指挥所依法启用”回应特殊卫生状况的卫生系统组织(ORSAN)”,白衣计划(Planblanc), 和蓝色计划(Plan Bleu),调兵谴将,征用人力与物力。
封城是最后的选项
耐心读到这里的读者可能忍不住要骂娘:你说的不是废话么!为什么不封城!
2009年墨西哥H1N1爆发期间,首都墨西哥城也曾封城10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你看看,当年墨西哥封城了,现在中国封城了,效果多好!
概括来说,Covid-19爆发时的中国,相当于H1N1爆发时的墨西哥和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就是当时的中国;当年中国如何看待和应对H1N1,现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就如何看待和应对Covid-19。
爆发地的应对措施与其他地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中国、意大利封城和法国、德国不封城都对。
各国政府都是根据国民的接受程度、疫情变化,不停地调整策略,出台相应的措施。
德国有代表性。它的策略转折点非常清晰、前后差别特别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意大利沦陷之前,和意大利沦陷之后。
在意大利沦陷之前,德国的策略跟中国的措施有点像:严防死守,密切追踪。
意大利沦陷后,尽管德国目前的医疗资源可以负担轻重症患者的收治,但防疫措施立刻转为了:重症住院,轻症回家自行隔离。
德国人为什么放任上千名轻症患者回家?
在进入大爆发模式之前,最优措施是控制Covid-19,事实上是病患隔离速度和疾病传播速度的比拼,隔离速度大于传播速度,成功控制;
在进入大爆发模式之后,最优措施是降低Covid-19的伤害,事实上是重症数量和医疗资源供给的比拼,医疗资源可以容纳重症病患,死亡率低,医疗资源过载,死亡率高。
这个时候,问题的焦点由“消灭病毒”不得不转向“与病毒共存”,尽可能的降低伤害。各国最迫切的是:减缓Covid-19的传播速度,降低重症骤增的可能,尽可能的减缓医疗压力。
因为德国知道,意大利成为重灾区,欧洲沦陷,德国凭借一国之力,想完全隔离病毒,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虽然德国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满,但是德国民众总体的反应并不是特别激烈。
回首武汉和意大利的教训,死亡率一度非常高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病毒很新,治疗措施有限;第二,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可以说,各国对新冠肺炎的防守能否hold住,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重症医疗资源是否受到挤兑。
只要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重症可以得到相应的治疗,总体情况是可控的。如果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医疗系统崩溃,死亡率会立刻飙升。
意大利有全欧洲最高的老年人占比——2018年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为22.6%,居欧盟第一。
截至3月13日,意大利卫生部的统计显示,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为80岁。如果扣除老年人,意大利的死亡率与全球死亡率基本持平。
意大利目前病例数破两万,预估有超过4000例重症,而全国的总ICU床位只有约5000张。
而意大利早期又没有像德国一样腾空床位,高龄患者多且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挤兑,才是病死率攀升至7.71%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相信并且配合各个国家目前采取的防疫措施,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的措施万无一失。从概率上讲,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身在国外,相信并且配合各个国家目前采取的防疫措施是目前最明智、最可靠的选择。
对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只要他们的防疫体系在按照已有的防疫法正常运行并不断修正,那他们与中国一样,最终都可以遏制疫情。
有人说:你怎么相信防疫体系?中国在非典之后斥巨资建的防疫体系不是也失败了吗?
必须申明一点:因某些原因,中国只是预警体系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并非是整个防疫体系一点作用都没有。
有人怀疑,Covid-19和H1N1流感是不同的病毒,所以以前的防疫经验不一定有效。
其实这是个逻辑问题:
第一,H1N1流感和任何一种传染性病毒刚出现的时候,都是新病毒,但我们的防疫体系经受住了考验;
第二,假设不知道过去的防疫经验是否有效,难道我们要放弃以前的经验,临时提出新对策吗?如果用过的政策尚且怀疑是否有效,用新的政策岂不是在赌命?
人类成功应对了鼠疫、天花、黄热病、斑疹、霍乱、流感、非典、埃博拉…注意,我说的是应对,而不是消灭。这足以证明,人类现有的防疫经验是有效的。重要的是让它启动起来,发挥作用!
各国的预案都是在已有的传染病管理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正。每个国家发生瘟疫的时候,都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寻找对策,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中国和意大利采取的是封城和禁止社会流动的策略,严格隔离感染者,控制病毒的传染,不也是中国在17年前发生SARS时的经验吗?
我何尝不知道,茫茫历史中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大山。但国家治理,最大的目标函数就是最大化群体的利益。虽然听起来冷冰冰,似乎人命可以计算一样,但这是经过漫长历史证明的最优解。
只有国家按照最大化全体公民的利益制定和执行决策,每个人的获益才会最大。
中国应对Covid-19病毒的启示是各国启动防疫机制,而不是启示各国立刻封城。比如,墨西哥爆发H1N1流感、非洲爆发疟疾、埃博拉,其他国家都启动防疫,而没有封城。
这与体制优势没有关系,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没有封城的能力。封城是中国选项,对中国有效,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
比如,3月10号,德国的拜仁电台有一场是否应该取消大型活动的辩论。
在打电话进来的听众里,不支持取消大型活动的人占了多数。有的人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什么都不要改变。如果要取消这个,取消那个,那还不如我们所有人全民在家隔离14天好了,那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这场听众辩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德国民众的真实想法。
再比如,意大利封城,结果意大利民众上街抗议,要求自由,医疗系统受到冲击接近瘫痪,监狱发生暴动,超市被抢购一空,恐慌程度逼近二战时期。
我们是否有理由思考:封城选项是不是符合意大利的国情呢?
如果英国、法国、德国都封城,会不会造成全民恐慌?
不封城不是舍不得钱
有人怀疑:不封城是不是外国政府舍不得钱?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啊,命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看看我们中国政府。
“动员可以动员的最大医疗资源,迎接可能到来的超级传染病”是全球政府的一致目标。
在抗疫保护公民生命安全中,金钱绝不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事实上也没有成为各国政府首要考虑的因素。
请注意,绝不是各国政府舍不得钱。任何国家,政府消耗、调节、分配价值,并不创造价值。政府的钱来源于税收,来源于它的公民。所以,没有政府会舍不得钱。
万一政府连钱都不会花了,也就意味着政府没用了(你仔细品)。
之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取让社会停摆的措施。是因为,如果在不必要封城的时候封城,肯能会出现混乱,国家可能会立即陷入更大的灾难,死亡人数会远远超过疾病本身。
解封后还有可能出现经济崩溃,失业率飙升,加剧社会动荡。
中国已经初步遏制了疫情扩散,但接下来面临防止境外回流和恢复经济,担子非常重。
英国和德国提出了“群体免疫”策略,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政策,面临很大的争议。目前尚不知道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情况如何、民众反映如何。待情况明朗,再撰文分析。
最好的状态是依法合规、各司其职
各国都在审时度势,不惜代价地制定和执行有利于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决策,不断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修正,并且维护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这也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唯一办法。
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日本,他们采取了与中国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策略,各国的措施到底有无优劣,至少需要综合考量本国群众的满意度、死亡率、经济损失,暂时不能给各国的措施下最终结论。由于Covid-19的很多特性还不清晰,疫情未来会如何发展还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最后也无法对比各国措施的优劣。
但在“疫情进行时”,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此次疫情,不能被恐慌情绪和小道消息支配。
现代科学让我们认识到,无论何种病毒,都符合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从SARS到埃博拉,从H1N1流感到Covid-19,历史和科学告诉我们,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可怕,它也有致命的弱点。
科学的手段、客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是我们击败病毒的最有效的武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对各国Covid-19防控措施的认识,尽可能的降低误解、恐慌和焦虑。要重视,但恐慌无益。本文努力做到客观理性、不吹不黑、不下结论。如有偏误,文责自负。
谢谢您的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