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笑日,一说是5月8日,这一天也是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二者合而为一,是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另一说则是今天——10月的第一个星期五。10月的“世界微笑日”创始人是著名的笑脸表情创作者哈维·球,其目的是向世界宣扬微笑友善的信息。2001年哈维去世后,哈维世界微笑基金正式成立,而每年基金亦会作为“世界微笑日”的官方赞助机构。
而今年,一场新冠疫情,让翘起嘴角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变得有些困难。
新冠病毒,损身亦伤心
有国际组织警告,疫情之下,即使没有受到感染,身体未必健康,心理所受到的损害更加不能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及二次感染时也曾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对新冠病患来说,心理救治很重要。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身体上的创伤,一般会在几个星期之后消退,然后痊愈。但全球各地仍然有数以千计的人自称为“长期抗争者”,他们一直没有痊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所设计的追踪软件发现,现在有一成患者没有在3个星期后痊愈,另外半成患者在几个月之后还没有痊愈。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更大的折磨在于心理上,特别是很多人不是躺卧在医院的病床上受到好好照顾,而是孤独地封锁在家,他们对身体的损伤感到徬徨,对世界感到恐惧,展现在气促、失忆、极度疲劳、头昏脑胀和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症上。
意大利米兰圣拉法埃莱医院早前的研究也发现,即使痊愈,过半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仍然会出现焦虑,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抑郁以及失眠等症状令医院相信,新冠肺炎除了身体,也会对心理层面造成影响。
同时在没有受感染的人当中,担心受感染和传染给至亲,孤独、失业、财政出现困难,也导致很多人出现心理病的病症。
结果是,印度自残和自杀的个案大幅增加;委内瑞拉甚至儿童的心理创伤也严重,有非政府组织接获的儿童咨询与求助,在上半年已远超去年全年的数字。英国则出现暴饮暴食的人大幅增加,导致心理问题以及痴肥问题。
今年8月,新加坡新冠确诊病例突破5.4万人,其中多数来自外来劳工宿舍。当时就有人权组织关注,因隔离措施蜗居在宿舍里的外来劳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当地媒体曝出,一名36岁外劳在宿舍内自残,也有视频拍到一些外劳在天台和窗台边徘徊,疑似有自杀倾向。新加坡人力部8月5号表示,正在推出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疏导劳工情绪,但否认外来劳工的自杀率高于往年。新加坡多处外来劳工宿舍暴发疫情后,当局在4月下令,要求外来劳工在宿舍内隔离检疫,有外劳也担心未来工作不保。
那些本就脆弱的群体
新冠疫情长期持续,心理和行为模式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成人,还有孩子们。
在日本,“自主居家令”实施期间,有在公共场合未配戴口罩的民众,会遭到所谓“道德警察”的指责。一家现场音乐厅被人贴纸威胁要叫警察,贴纸上警告孩子们不要一起玩,还直接命令店铺关门。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精神科医生斋藤环表示,孩子在马路上玩耍或是不戴口罩,这只是个人的不卫生行为,但“道德警察”们常常极力抨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自主居家令在民间无节制地升级了。
另外,据美国媒体报道,实施“居家令”后,美国多地的家庭暴力案件数量激增。西雅图是美国最早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之一,据西雅图警方报告,疫情期间,家庭暴力案件数量增加了21%。在中国,民众居家防疫几周后,上海、西安等多地的离婚率均出现攀升。
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时就中国生物新冠疫苗接种问题谈到,目前3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在怀孕期、备孕期的女性不建议接种。在众人期盼新冠疫苗及早上市的当下,“准妈妈”、“新手妈妈”们显然压力倍增。而她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今年5月,英国凯特王妃与多名新生儿父母、助产士以及妇产科从业者进行视频连线,以呼吁人们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凯特与威廉夫妇长期致力于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议题的认识;就在前一周,夫妻两人启动了一项服务,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工作者提供全天候心理健康疏导。而这次的视频,也有意选择在“英国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周”期间发布。凯特王妃表示,他们发现有女性此前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史,但现在正变得异常焦虑,更多人被转去诊治因疫情引起的焦虑问题。
信息焦虑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戈登提到,焦虑、忧伤等心理问题的自生,部分与虚假新闻有关。关于病毒和疫情的报道铺天盖地,但信息真假难辨。戈登认为,民众需要重视事实胜于观点,需要依靠可靠的新闻资源。 戈登为帮助在家学习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在家办公的民众高效办公,给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
“
○ 首先,在家里找一个专属区域,你可以这个区域专心学习,专心做功课。也许这个区域是房间的一个角落。
○ 其次,确保你花些时间从新闻中抽身出来,投入到你喜欢的活动和爱好中。做你喜欢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为了乐趣,还能帮助你的大脑放松,从你周围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 你能做的第三件事是保持与他人联系。
”
对于有儿童在家的父母来说,戈登表示,和儿童交谈、倾听儿童的心声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假设我们的孩子在担心某件事,而实际上我们并不一定知道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我们或许认为他们一定在担心感染病毒,但他们或许在担心错过朋友的生日派对。倾听儿童的想法,你才能找到方式帮助他们。”
经济复苏要顾“心”
亚洲开发银行近期发表经济前景报告时指出,疫情对发展中亚洲的经济冲击较之前预计严重,今年将出现接近60年以来首次经济萎缩,同时指出,随着区内人口的收入和年龄上升,慢性病更加普及,健康身心行业近年占据区内经济产出达11%,年增率有10%;疫情过后,行业发展将是重建经济的重要资产,特别是亚洲的保健传统。报告呼吁政府推广身心健康政策,要全面而切合亚洲人,同时也要照顾贫困阶层的保健基建,确保健康从小孩子时期开始建立。
此前,东京疫情急剧反弹,但日本政府优先考虑经济,并未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呼吁人们自主居家,企业临时停工。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精神科医斋藤环指,政府态度的摇摆或令人们产生“狼来了”的麻痹心理,秋冬第二波疫情来临时,人们是否还能迅速调整到自主居家模式,还是一个问号。“人的精神状态在第一波时还会忍耐,觉得可以战胜疫情;第二波来到时,会有更多人陷入绝望,自暴自弃。”
新冠疫情长期化,也为全球社会带来新变化,远程教学和办公变得更为普遍。斋藤医生认为,有些人居家工作,效率更高,期待疫情后,日本社会更加多样化,不同性格的人可自由选择居家办公或去公司上班。
另外,一种“微笑口罩”显然让人们心情好了起来。日本的很多工作场合开始流行这种口罩,将自己原本的笑脸模样打印在口罩上,也让消费者即使透过口罩也能看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甚至日本的政府机构,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疫情压力之下,
如何才能“笑一笑,十年少”?
你有什么让自己快乐的办法?
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来源:凤凰卫视资讯台、经济日报
编辑: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