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1号”复原模型(1 : 4)。
110年前的今天,就在“冯如一号”颤颤巍巍离开地面跃上天空的那一刻, 中国人只能靠想象去触摸天空的历史永远结束了,活塞发动机那低沉的轰鸣声更像是一个宣言:中国人自己的航空事业启程了。
那是1909年的9月21日,冯如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在当天迅速传遍了奥克兰,此后的短短几天里,这个名字已经被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乃至整个美国西海岸所知晓。中国人的第一次有动力飞行,比美国的莱特兄弟仅仅晚了6年,但是飞行距离几近800米, 以至于当地的媒体在报道这次飞行时惊呼“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越西方”。冯如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比任何人差,中国人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把握同样灵敏。
航空救国
在中国历史上,那是一个局势板荡的时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也正是如此,中国人救亡图存、实业兴国的愿望也尤为强烈。也是在那个时代,诸多先驱者开始将眼光齐齐望向天空,“航空救国”的思潮逐渐兴起, 办工厂、造飞机、组建飞行队,当时的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几乎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更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奠基者。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航空人才培养和飞机制造,以及飞机和航空事业在战争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在他的号召下,一大批在国外学有所成的航空人才纷纷回到国内,这些人成为了中国航空事业初期的中坚力量,在辛亥革命、民主革命及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1年2月,冯如和助手一起将他在美国设立的广东飞行器公司的飞机、机器设备以及原材料等全部运回国内,并在广州燕塘设厂,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经营的第一间民办飞机制造公司。
从清朝末年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尽管从民间到官方都认识到了航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但是在军阀割据、民生凋敝、外敌频仍的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定步履维艰。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广州飞机修理厂、南苑飞机修理厂、东三省航空处等官办的飞机制造厂,尽管有着不错的开局和宏大的理想,然而最终都短命而夭。南京国民政府投入巨资和大量人力物力创办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虹桥航空工厂、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等,也多是负责组装、仿制美国或者欧洲的飞机,而这些飞机基本上都是比较落后的机型,并且这些工厂的生产能力也相对较低。
抗日战争爆发后,本就羸弱的航空业更是成了日本侵略者的重点打击目标,以彻底消灭中国空军的作战潜力。从1931年到1937年,包括筹建中的东北飞机制造厂在内,中国当时所有具备规模的飞机制造企业几乎都遭到严重破坏,或者在向四川、贵州等地迁徙的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流失最终失去了生产能力。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航空业仅有的家底已经损耗殆尽、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30年里,是世界航空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新的航空技术不断涌现,飞机的用途开始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扩展,航空技术开始从欧美向全球扩散。当欧美国家从活塞跨入喷气时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却历经30多年的兜兜转转,被西方国家越甩越远。
报国初心
当航空技术进入喷气时代,航空事业的战略地位更日益凸显,甚至逐渐成为一国力量之所系。如果将航空事业比作一棵树,它只有深深植根于国家这块沃土之上,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国家的稳定与强大是航空事业发展的基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纪元, 中国的航空事业也开始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追赶与超越。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正式宣告成立,半年之后,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在南京组建完成。不过, 新生的人民空军还没来得及仔细审视它所处的环境,就不得不匆匆杀上朝鲜战场,同美国空军——这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空中力量去战斗。面对刚刚从二战战场走下来的骄兵悍将,人民空军以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绩, 向世界宣告这是一支英勇无畏、值得信赖、敢于胜利的空中力量。
1951年4月17日,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新中国航空工业,从创立之初便与人民空军并肩战斗,共沐风雨。航空报国、强军首责,历经了战火洗礼的初心和使命,在此后的岁月中历久弥坚。1954年7月3日,飞行员段祥禄、刁家平驾驶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江西南昌飞上蓝天。这对于从修理走向制造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同年8月1日,毛主席亲笔签发了给南昌飞机厂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1956年8月2日,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组建自己专门的设计机构,培养自己的飞机设计队伍,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开始向自主研发迈进。1958年7月26日,于振武驾驶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歼教1完成首飞, 新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飞机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植根于新中国这片沃土之上,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1956年7月13日, 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6天之后成功进行了首飞,这也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国家之一。1960年,歼6战斗机正式投入批生产并开始交付部队,人民空军正式进入超声速时代。歼6飞机,也成为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喷气式战斗机。1964年2月,我国开始利用引进的散装件组装米格-21战斗机,并被空军命名为“62式”;4月30日首架“62式”飞机首飞成功,此后被正式命名为歼7飞机。这款升限达到20000米、最大速度马赫数为2的超声速战斗机,也是当时世界第二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
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 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人才,伟大的事业更会召唤和吸引人才。1949年,徐舜寿辗转来到北平,投身新中国的航空事业;1949年11月, 吴大观开始参与航空工业的筹建工作; 同年,黄志千从英国出发,途径新加坡、香港等地达到天津,然后投入到航空工业的建设规划工作中;1949年8月, 陆孝彭离开英国,途径香港回到内地。在他们之后,顾诵芬、陈一坚、宋文骢等一批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听从国家的调遣,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中,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用一生践行着航空报国的承诺。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宣告了我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正式结束。
从1951年创立,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完成了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活塞时代到喷气时代、从军机到军民机共同发展的连续跨越,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军队装备建设的需要。但是,与当时航空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望尘莫及。
跨越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国的航空工业乘着改革的春风,不断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迸发活力,在搏击市场中强筋壮骨,逐步成长为一支世界航空领域的强大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航空工业始终坚持航空为本,把保军强军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和军队战略转型的需要,充分把握航空装备研制规律,推动装备发展从“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向“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转变,实现了对世界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随着歼20、运20、歼15、空警2000等机型的服役, 使我国的航空装备实现了从第二代向第四代、从中小型向大型、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从陆基向海基的跨越,使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综合作战能力跃上新台阶。
在保证军队装备需要的同时,我国航空工业不断探索适合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道路,经过40年的砥砺前行, 不断提升自主供给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和AG系列固定翼通用飞机三大产品系列,实现了从蹒跚起步到振翅高飞的跨越。1986年1月,运7-100飞机正式投入使用,一举突破了国产客机在国内航线运营零的纪录。此后接替运7的“新舟”涡桨支线飞机不断改进改型和系列化发展,形成了客运型、货运型、公务型、海监型、增雨型,多型并举、多用途发展的新格局。其中,最新的“新舟”600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全新研制的“新舟”700飞机研制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新舟”系列飞机累计交付100余架,在18个国家和地区32家用户的近300条航线上运营,为打造国产民机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民用直升机虽然起步晚, 但是得益于直升机天然具有军民两用特征,经过最近10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相对完整的AC系列民用直升机产品谱系,品牌形象日益突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在通用飞机方面,AG60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研水陆两栖飞机,于2017年完成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成功完成水上首飞,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立足自主研制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坚持对外合作,坚持跟随创新、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协调并重,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航空工业的综合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大大增强。
中国的航空业是一个整体,建设和发展强大的航空业,指的是包括军机、民机、发动机、民航运输以及通航产业等都在内的大航空,哪个领域出现短板,都不能算是强大的航空业。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的成立,是国家加快民机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军机、民机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经过10多年的发展,ARJ21飞机已向多家航空公司交付了15架并投入到近30条航线的运营中;C919大型客机已经先后交付4架试飞机,并完成了转场开始投入机载航电系统的试飞;CR929大型宽体客机的研制也在同俄罗斯方面加快合作。在未来的数年内, 我国的民机产业将形成由ARJ21、“新舟”700、C919和CR929构成的“两干两支”产品体系,具备在国内市场与西方产品竞争的实力,并将择机进入国际市场。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相对实力较弱的板块。2016年8月, 作为国家实施和推动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战略部署,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宣告成立。在2018年的中国航展上, 成立2年的中国航发携多款产品亮相, 其中包括AEF3500宽体客机发动机验证机,用以满足5~6吨级双发直升机和3~4吨级单发直升机动力需求的AES100新型民用涡轴发动机;可配装2~4吨级单发涡桨飞机或5~8吨级双发涡桨飞机AEP80涡桨发动机等。
航空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途上阔步前行。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1909到201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已经走过了110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须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强大的国家和强大的航空业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有强大的航空业作为支撑;而要建设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工业,同样有赖于强大的国力和资源作为支撑。放眼望去,当今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航空强国,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性产业, 作为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特殊行业,日益成为大国核心竞争力的焦点, 成为了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AG600飞机水上首飞成功的贺电中嘱托:“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 大力协同,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建设航空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任务之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航空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航空人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航空人要一心笃志,改革攻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