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产业兴村,三产互促的“濯村格局”濯村“幸福密码”

这几天,高云建格外忙碌。中青旅集团来到“樱花小镇”濯村,规划依托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特色小镇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濯村的旅游资源,以濯村为中心,拟投资百亿,打造风情小镇和休闲、观光、旅游综合田园文旅小镇。

消息一出,濯村人乐得如樱花般灿烂。

回想起20年前的“穷困村”,濯村人明白二十年间发展历程的甘苦:从只有单一农业支撑的局面,到如今建起8000亩果品园林基地,运营起莱阳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吸引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企业入驻;以樱花旅游节为典范,打造起文化旅游项目,濯村已形成了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全面开花的兴旺新格局。

村貌美了,客商来了,村民富了,濯村经济依靠生态而来,又在绿水青山中不断升级,打造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齐鲁样板”。正如濯村党委书记高云建所言:“农村经济发展,一定要保护好绿水青山,这是农村发展的‘金山银山’。在此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走生态化特色路线,发展具有个性的生态小镇。”

村里兴起“开放经济”

濯村的产业,在20多年前也曾“辉煌”过。

“那时候村里80%以上的农户都养鸡,由于产出集中、产量也比较高,濯村曾一度引导着莱阳鸡蛋的指导价。” 莱阳姜疃镇党委组宣委员庞志远说。

如此看来,濯村经济发展也有过“支柱产业”,如今为何“不见了”?

高云建的一番话道出真相:“当时养鸡都是‘散养’,不成规模,导致整个村粪味熏天。而且高风险、高污染的养鸡业,仅给村民带来年人均2000元左右的收入。遇到灾年,有的村民颗粒无收甚至欠债累累。这种‘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濯村长期发展,村民哪能过上好日子?!”

在高云建看来,农村经济发展,一定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只要有利于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只要不改变土地性质,都去探索“土生金”的文章。

濯村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规划,濯村将探索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对外开放之路。在拆除鸡舍、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通过 “盘活”村里几千亩土地,先行先试推进土地流转,激活农村资源。“依托第一产业,吸纳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带动服务业、旅游业进入良性循环。最终,濯村实现多途径发展,农民也在产业融合中变身产业工人,增收致富。”高云建说。

然而,这种规划并没有可借鉴案例,濯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反复调研与研究,村“两委”班子作出大胆决定,引导承包土地的农民与有实力、有技术的外资企业签订长期土地租赁合同,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统一集约经营,探索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对外开放之路。

为稳妥走好第一步,村“两委”决定拿效益不好的1500亩老梨园做试点。经多次与外界沟通,1997年引进新加坡客商整体租赁开发,村民进入梨园打工,摇身成为“产业工人”。

数据显示:当年,村集体收入增加到150万元,收获“第一桶金”。300名务工村民年总计增收160多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梨园试点成功让濯村百姓看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前景。仅用一天时间,所有村民全签订了“入股”合同,把世代耕作的土地全部交给村里用于整体招商管理。

目前,村里8300亩土地全部实现了流转,共引进美国、新加坡、智利等6家外资企业经营管理,总投资10.76亿元,兴建起大梨、葡萄、花卉、苗木等果品园林基地。村集体每年创收600多万元,1300余名村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40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是过去的10多倍。

回想起当年“放弃”60亩果园的情形,如今的濯村种植户宫协金不后悔:“自己承包时,一年也就四五千块钱。新加坡企业来了,我不承包了,去给他们打工,一年就挣一万多。现在我不但每个月有五千多块工资,还能学到种植技术。过去管理梨园比较落后,现在学了修剪、施肥等技术,产出也提高了,头脑也丰富了。”

建园区,“引凤还巢”

“过去,我们想上个项目,都得去外地找,找了谈,谈了人家也不一定来。现在不一样了,客商都主动来濯村,希望在这里落户经营。”高云建说。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这些年濯村在环境、治安、人文等诸多方面的不断提升。走生态化特色路线,发展具有个性的生态小镇,才能创造机会引来“凤凰”。这使得“环境与招商”成为濯村产业发展互为补充的重要因素。

2002年,台湾客商王秋林在同样做蝴蝶兰产业的台湾客商王世昌推介下,和妻子邓晓枫来到这处“世外桃源”。在与濯村沟通及设施改造后,王秋林将原在青岛的蝴蝶兰花卉生产基地搬迁至濯村,60万株蝴蝶兰在这里争奇斗艳。不仅投资来了,王秋林还把老母亲从台湾接到濯村,老人被村里的美景所吸引,强烈要求在濯村定居下来。

“之所以在濯村,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治安也很放心。现在濯村有了知名度,客户找到我们也很方便。对我们外地客商来说,这里的营商环境、自然环境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邓晓枫说。

有了台湾客商的“选择”,濯村随即被众多企业熟知,迎来产业布局的飞跃。

为给企业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濯村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规划建成了占地70万平方米的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

“引凤还巢”,濯村的兴业密码效果不凡。2003年,泰康食品总经理王邦飞在对比三处落户地址之后,相中濯村入驻工业园;烟台君民纺织服务有限公司落户濯村,一期投产1500万;新龙海调理食品将厂区从蓬莱迁至濯村,调理食品已出口日、韩、英等多个国家……目前,工业园内已引进16家企业,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鞋帽等8个行业领域,吸纳劳动力3000多名,年增加劳务收入近亿元,村民们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村里鼓励村民积极创业。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达180户,10户中就有1户搞经营,发展起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等项目120余个,个体经济年产值1.2亿元,形成客商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花为媒,打造产业升级版

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同愿望,但是每个村的情况却不尽相同。濯村的做法是,在招商引资兴办工业的同时,又多元发展,搞活旅游服务产业。

2015年,濯村整合3000亩苗木基地、60万株蝴蝶兰花卉基地、10万株樱花等资源,利用村庄樱花品种多、品质好的特色,举办“樱花节”,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链条。

自此,樱花让濯村声名远播。以樱花为媒,濯村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洽谈合作的客商。与此同时,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或做农家乐,或当花匠,或开商店,收入颇丰。数据显示,目前村民中个体经营或经商增加到180户、占村民总数的11.5%。“有不少的投资商是先看好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才带项目来投资。我们不仅实现了社会价值,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光看村里的树,就价值几个亿。”高云建说。

农业规模经营的成功探索,让濯村人彻底解放了思想。搭上“互联网+”的春风,让更多人知道濯村、走进濯村,成为濯村的“新目标”。

“如果樱花这个品牌也算一种产品,那我们要对村落包括一产、三产在内的所有‘产品’,整体进行网络营销,同样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式。”高云建说。这样的发展思路,让濯村与驴妈妈旅游成为合作伙伴。

“将包括樱花节在内的濯村乡村旅游资源同驴妈妈网和手机客户端进行对接,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来实现濯村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营销。同时,果品、花卉、苗木等农产品也是我们的特色,我们也进行了相关农产品电商操作的考察,利用电商进行扩大产品销售半径,借助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叫响烟台濯村农产品的品牌。”高云建说。

不止于时代红利,濯村又瞄准文旅产业的“升级版”。

目前,濯村正与中青旅集团等开展合作,拟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田园文旅小镇项目,依托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特色小镇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濯村的旅游资源,将镇驻地、濯村及周边10个村庄、五龙河水资源以及鲁花创业文化相结合,打造风情小镇和休闲、观光、旅游综合田园文旅小镇。此外,根据规划,濯村还将依托“山东省首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庄”优势,形成以“点”(展现村居建筑特色)—“线”(展现樱花大道)—“面”(展现村庄片区风貌)共同构筑的村居旅游观光线路,尽快形成有特色、系统性的村居旅游观光线路,力争到2021年底,全村完成美丽村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