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国防科技研究院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冠病患者在染病的首7天会有大量病毒脱落,依附在病患四周的物品表面和空气中。过了首7天后,脱落的病毒数量就锐减。
研究团队从27个负压传染病房和3个负压加护病房中,从病床扶手、橱柜把手、椅子、马桶圈、电开关、移动餐桌等病患常接触的表面采集样本进行测试。 研究发现,在病患染病的首7天,病房内各种表面污染较高,不论病患是否出现症状。感染时间越长的,表面污染的程度越低。
参与样本搜集的所有3个加护病房都没发现表面污染。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是重症病患通常是染病的7天之后,因此,他们脱落的病毒量较首7天少。 3个加护病房中,有2个病房的空气样本中监测到病毒存在。研究团队发现,这2个病例是在染病的第5天,体内病毒量大,而第3个加护病房的病例处于染病的第9天,体内病毒量已经减少。 5个出现肠胃症状的病患房中的马桶圈和冲水按钮也有病毒污染。
随着病患染病时间推移,他们体内脱落出来,污染到周围环境的表面和空气中的病毒,也会减少。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说,病愈病人不会再有病毒脱落,不会形成传播力,不要区别对待病愈病人。
图源: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 研究团队接下来要探索病毒从人体脱落之后的传染力和传染模式,包括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以及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 这项研究报告刊登在5月2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