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呼吸机大王李西延:身在汉营心在曹,一场疫情成就新加坡首富

时钟拨回到9个月前,2020年3月晚上,南方的深圳,已经喧嚣闹腾一年多的城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与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被按下“暂停键”。

人去楼空,空荡荡的街道,几个顽皮的小孩,在尽情地玩耍着滑板。偌大的城市里,只有几个地方还是灯火通明,证明着这个活力之城,比如南光高速下的光明区的迈瑞医疗厂区。

2019年,常规时间段里,只有2000多名工人的厂区,目前已增至3800余人,机器每天24小时运转。迈瑞医疗的呼吸机光明制造工厂成为珠三角最忙的车间之一。

现在,这款机器需要提前全额打款才会有机会排单,价格从原价15万多涨到30多万。

9个月后,美国彭博社发布2020年全球亿万富翁资产排行榜,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因疫情身价增加35亿美元,高达125亿美元,取代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成为新加坡首富。


01

安徽省砀山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处,砀山酥梨闻名全国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砀山县一个名为李屯村的地方,自古以来,当地人十分重视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成为当地人信守的原则。

但是,李西廷生不逢时,小学时候的他十分喜欢读书,而且成绩也好。正在他憧憬初中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学校停学停课,他无学可上,只能呆在家里,帮助做农活。

一晃时间来到了1969年,李西廷刚满18岁。这一年,解放军工程兵启动援建湖北神农架山区,征兵通知发到了李屯村。

文革期间,参军入伍,是莫大的荣誉,党政军民学,部队地位十分高,李西廷费尽周折,争取到了入伍名额。


和铁道部队一样,工程兵部队就是搞开山修路、挖地球的活。人说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1969到1973的4年,正是李西廷磨练自己成长的“磨刀石”。

25年后,坐在深圳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里,李西廷对来访的记者说“当时,要用最原始的办法,将大山之间的路给打通,困难可想而知。这种困难下,还吃不饱,睡不好。”

谈及这段尘封的“军旅岁月”,李西廷说,“这一段生活,对我的一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因为经历过那种艰苦的生活后,再大的苦也不觉得苦了。”


当了4年兵,面临选择,回家当劳力,意味着4年白干了,想法子留部队提干,但是竞争太激烈。

到底该何去何从,已经22岁的他,夜深后,经常为这辗转反侧,神农架山区里夜莺飞过营房的窗前,也记住这个年轻人的感触。

02

1973年,在部队提不了干,李西廷打着背包,回到了砀山县,算是个大龄青年,人也比4年前要壮实了,只是个头还是不高。

没有其他活可以干,李西廷只能在家帮助种庄稼,他还准把自家的几亩田地开垦,种上酥梨等水果,但是家里人看他岁数这么大,开始为他张罗物色姑娘。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高考机会来了。许多人只知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不知道其实在1973年有一次高考,算是十年动乱中唯一的“高考”,这次高考闹出“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故事。

这次考试的招生对象是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李西廷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2020年6月12 日,李西廷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捐赠1.68亿元的仪式后,他回忆起自己的高考,说“正好1973年,我从这个门缝隙,挤进去了”。


原来在当年,23岁的工农兵大多数都结了婚,当时报考条件是结婚是不容许考试,这样实际比较少人可以参加竞争。

加上李西廷基础比较好,新的高中生都成天闹阶级对立、文斗武斗,没怎么读书,最后成绩出来,李西廷的数理化是全县第2名,被中科大物理系录取。



1976年,李西廷从中科大毕业,当时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香饽饽,他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前身武汉物理研究所。

1982年,李西廷得到了一个公派留学的机会,到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做为期3年的访问学者。巴黎第十一大学是所新的大学,刚成立于1970年,这个学校一开始就注重国际教育交流,100多个国家的3300多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


1985年,李西廷回国后,在回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报到后,很快就选择了来到创业热土深圳。

03

为什么不选择回到武汉,去当一个研究员,而是去了深圳?应该说到法国留学的经历,让李西廷对国内的市场空间和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深圳在80年代是个充满梦幻的地方,到处涌流着热情与梦想,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或高学历、或能吃苦、或想冒险的人,怀着打拼希望,来到这块财富的“处女地”“圣地”。


李西廷创业不是白手起家,毕竟他是来自体制内的人,中科院的研究员真是块金子招牌,李西廷的创业机会是站在了中科院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陶笃纯,国内医疗器械元老级先驱,中科院声学所的研究员,1984年,40岁的他接到组织交代任务,去美国“考察”一家磁共振成象系统(MRI)生产厂商。


当时国内所有的高端的医用诊疗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陶笃纯的任务就是扮成医院的工程师,去美国原厂家学习如何操作机器。陶笃纯回国后,中科院专门成立科健公司。1986年的最后一天,科健与美国安络杰公司(Analogic)合作,成立了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

在当时国内医疗器械界,深圳医械行业是龙头,而在深圳,“安科系”算是国内医疗器械的“黄埔军校”。


围绕着深圳安科,后来诞生了一个神秘的医疗器械商业军团。2020年6月,深圳有890多家生产型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将近670家与安科有各种渊源,要么是企业创始人出自安科,要么是核心技术人才出自安科。

来到深圳的李西廷,立即加入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西廷的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轨迹与深圳这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的安科聚集着一批年轻人,大家干劲很足,李西廷在这里认识了后来的创业伙伴徐航、成明和等,这是后来迈瑞医疗的“三剑客”,李西廷则是从骨干一路做到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在安科的日子,李西廷带着销售员经常与医疗经销商、医院打交道。他切实感到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潜力无穷,一边是国内的医疗器械非常匮乏,只有北京、上海等医院才有现代化仪器,许多省会城市的医院也只有基本仪器。另外一边,高端医疗器械技术都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企业手上。


曾经一家中大型的医院要采购8000多种医疗设备,国内的企业只能提供消毒柜、病床、镊子、夹子、针管等,而有技术含量的,都被外方占据。


一次山东省青岛医院的采购,让李西廷萌生了自己出来下海干的念头。当时青岛一家医院采购了一台进口监护仪,价格是13万元,但实际的制造成本才5600多元。

与此同时,依赖于国内巨大的市场,安科MRI、B超、胎儿监护仪等系列产品,凭借价格战迅速占领市场,1991年,安科成为深圳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广东省首家高新技术企业。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徐航是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当时是公司超声部的经理,正在想离开公司,原来当时,徐航亲自主持数字B超的研发项目,一笔500万的资金一直批不下来。


和以后几乎每个离开安科的人一样,李西廷它有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虽然是合资企业,但是实质上当家的是陶笃纯,作为国企,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长,安科的市场眼光和人才战略正在遭遇瓶颈。

李西廷、徐航、成明和等同事,一拍即合,出来创办了迈瑞医疗。

这个创始人团队在当时绝对算是豪华阵容,李西廷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徐航毕业于清华大学,成明和来自上海交大,3个人都在医疗行业的深耕多年,没有理由不成功。

04

之后,从安科又陆续出来张巨平、严萍宜、聂彤等人,这些人和李西廷、徐航、成明和等后来被称为是“迈瑞七君子”。

和许多的初创企业一样,迈瑞刚成立时资金紧张,几个人把工资加在一起,作为启动资金,一算才3万块。

在深圳,人靠衣裳马靠鞍,李西廷在商务中心租下了一个办公室,交完租金后,剩下的钱全部被用在了装修上。这算是有点儿冒险,不过,这笔钱花得很值。迈瑞靠着代理业务,当年就赚回了百万现金,之后仅靠代理,每年可以赚到数千万。完成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以后,迈瑞很快杀回研发领域。


有了第一桶金后,李西廷几个人没有忘记当时出来的初衷,安科是搞研发起家,讲实业报国,李西廷立下决心,迈瑞也要秉承了这一条,而且比安科更厉害。

当时,医院几乎都不相信国产品牌,迈瑞所能做的就是把产品送到医院,请他们试用,待到对方满意后,下次采购时留给迈瑞一、两台的机会。

1990年代的国内医疗器械真是黄金期,是完全的卖方市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李西廷流露出十分怀念的神情,他说 “那时候的价格可以拍着脑袋定,只要比外国的便宜,利润很大,医院还提前预付定金。”

1992年底,迈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为了让迈瑞自主研发的监护仪能够顺利推向市场,李西廷决定将低成本做到极致。当时国际厂商的监护仪售价在每台10万元左右,而迈瑞以4万元每台打入市场,迅速在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型医院市场打开了局面。

当时国内高端的医疗设备基本上被3家跨国企业垄断,他们被戏称为“GPS”即通用电气GE、飞利PHILIPS、西门子Siemens。

当时迈瑞的发展重心在低价市场,李西廷决定把阻碍迈瑞进一步发展的低价策略踢开,决心进军被“GPS”把持的“高精尖”市场。

在李西廷的带领下,他们不怕技术难点,敢于投入研发。没有自主知识产品,迈瑞一定不会有未来。此时的迈瑞,每年靠代理仅有几千万收入,而连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却迟迟不见成效,让迈瑞靠代理业务赚来的钱所剩无几。


1998年,当年一起创业的迈瑞七君子中的成明和跟张巨平、严萍宜一起离开迈瑞创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面临分崩离析,资金十分紧张。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李西廷到华尔街去找基金,吃了闭门羹,跑了一圈很灰心。此时,美国旧金山一家名叫华登国际资本Walden International投给李西廷200万美元


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几家企业有接受到外国的风险投资,迈瑞是吸收风投最早的一家公司。这笔资金让迈瑞渡过了难关,也促使李西廷开始放弃代理,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随后几年,迈瑞先后成功推出了自主产权的一系列设备,并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而彼时,大部分同行仍在做代理业务。

1997年,迈瑞的销售额达到了1个亿,代理产品与自主研发产品各占一半。1999年,自主研发产品销售达到1个亿。

05

医疗器械的研发十分烧钱,早在1992年,李西廷研发第一台血氧监护仪时,他壮着胆子去找市领导反映困难,结果科技局批了95万元贷款给迈瑞。

2005年,迈瑞又遇到研发资金困难,需要再次融资,李西廷最终选择与投行高盛联手,2006年,迈瑞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


高盛的运作下,迈瑞成功登陆纽交所,共计募资18.25亿元人民币,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李西廷果断将目光放在了并购上。


迈瑞医疗加快海内外并购控股步伐,拥有海外经销商超过2200家,产品遍布亚洲、欧洲、北美地区以及拉美等主要区域,迈瑞海外市场的销售已占据到其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现在我们来探讨为什么李西廷要移民到新加坡,其实回顾迈瑞的发展期,会发现几个关键点,都是有国外资本在推动。

从1997年,迈瑞接受到第一笔风投华登集团200万美元的投资开始,后来在1999年、2004年、2005年,迈瑞又接受日本亚洲、高特佳、高盛等国内外知名投资集团的3轮投资。

可以说,是外国资本在关键时候拯救了迈瑞,迈瑞已经成了国外投行套取利润的外壳了,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李西廷不是中国籍,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让迈瑞的大股东们赚到更多的利润,2016年,李西廷开始了回归A股之旅,在美国,迈瑞以33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2018年10月,迈瑞成功登陆A股,3天后,迈瑞涨停,总市值突破千亿,达到1083亿元。


但是最近李西廷的迈瑞因为许多噪点,备受争议,一是董秘李文楣当着30多位参会的现场股东,发表了非常不合适的言论,说只有100股也来参加股东大会,不知是何居心。二是“闪电”解约200余名大学毕业生,导致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今年疫情使得迈瑞攫取巨大利润,设备与呼吸机都平均提高了3-4倍的产能,呼吸机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导致原来十多万元的单价,随便都叫到三四十万的单价。

在李西廷充分与外国资本合作,成功在美国股市和内地股市辗转腾挪的时候,早在2006年,曾经的“黄埔军校”安科公司一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当年的创业伙伴徐航,2012年,辞去迈瑞联席CEO的职位,“跨界”投资房地产,开发“深圳湾一号”。

过去30年里,从乡村大龄青年、工程兵、大学生、海归、创业者、新加坡首富,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格局,李西廷说,成功的秘籍就在于,“每一步都比别人快半步”。

启示:

1.生意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迈瑞从乡镇、农村医院开始做起,以高性价比吸引客户,避免了与国际品牌在大城市中的高档医院市场的正面作战。迈瑞在河南、四川等内陆市场占据优势,其两条产品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45%和37%。

2.每一步都比别人快半步。迈瑞从早期代理全球领先的器械品牌到开始监护仪的自主研发,从引进国际风投到进军海外市场,从纽交所上市到回归A股,现在看这些动作都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却都是别树一帜。

欢迎关注@六一知事院,每天讲述一个富豪的发家史,挖掘背后深度故事,让大家不辜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早日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