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我们绝对不会陌生,这是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国家,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一个巴掌大,国土面积还不到我们广州市的十分之一大的国家,竟创造数项全球第一,确实让人在惊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暗自佩服。
新加坡也是一个让我们感情很复杂的国家,因为这里74%都是华人,当年中国的三次人口大迁徙,其中下南洋这一批就是今天无数新加坡人的祖先,他们大多来自中国南方,尤其广东福建等地,和我们同文同种,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
直到今天,这些老祖先带来的中华文化仍在深深影响着无数新加坡人的生活形态。如农历新年、清明,以及走在街头店里的传统艺术,如剪纸、景泰蓝、瓷器和书法等,还有风行于华人文化中的五行风水之类的等等。
不过,当年新加坡自从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以后,随着华人出身的李光耀政府上台后,为了淡化族裔色彩,达成多民族的和谐共存,对新加坡最大的团体华人开始限制,抑制华人文化,强行推广英语的普及,规定政府公务员都必须要会说英语,并强行关闭了华人集资建立的南洋大学。在李光耀执政的几十年时间里,新加坡的华人文化确实开始出现了衰退的趋势。
新加坡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
对于这些,今天的新加坡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无法去评判对错。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确实对当地的华人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今天的新生代的很多新加坡华人后裔思维方式基本都已经很西化,很少接触到中华文化。已经渐渐开始远离华人文化了。
不过,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强大和其传承力在这块土地上依然无法小觑,无数的历史资料史实告诉我们,中华文化能传承至今不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多次我们被灭国,多次文化被蹂躏,仍没有断绝和消失,反倒一次次把对方同化。直至今天在我们民族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些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
虽然新加坡政府这么多年做出了努力的限制,但作为占人口比60-70%的最大族裔,父辈的言传身教、一体一行不可避免地总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在潜移默化之间,这些文化仍悄悄的传承了下来。他们虽然离开了中国文化的基地,却依旧没有出现文化的断层。很多中国内地人来到新加坡,在与华人接触中,在举手投足的不经意之间,你常常就能感受到那种非常熟悉的种种中国文化的细节。
新加坡华人的舞龙活动
曾因为工作关系在新加坡住了两年多。今天的新加坡,人们很多观念虽然已经很西化了,但仍在很多现代的地方能看出华人文化的影子。甚至有的地方比我们国内某些地方还正宗,还传统。下面来讲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次偶然间,在新加坡看到一个电视公益片,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过了都好几年了还记得很清楚。这个电视片一句台词都没有,这似乎也是新加坡的一个特色,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也同样没有台词。喜欢在无声处打动你,给你无数想像的空间。
而该片中最打动我的就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华人文化细节。在这里,即便经济再发达,生活再西化,那些华人的传统文化依旧是无处不在,悄悄地渗入在你的身边。
片头是一个小男孩在学校打抱不平,把欺负同学的孩子打了,对方家长上门告状,下面是分镜头:
对方家长敲门,门打开的时候,可以看到男孩父母,应门的父亲稳重文雅,母亲则温婉地站在丈夫身后,镜头推进去,屋子里桌边的奶奶颤巍巍地站起来,一副护犊的神情,小男孩从奶奶腿边露出半个脸,惊恐又不服气。简单的两个镜头,传统中国家庭的那种人际关系一目了然:慈父,贤妻良母,三世同堂。
随后,男孩长大了,在电影院的黑暗中第一次拉了女朋友的手,女孩子羞涩地笑着。
再然后,野外墓地边,应该是奶奶去世,悲痛之余,头发已经花白的父亲手搭在已经成人的儿子的肩上,在两人的对视中,那种传承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幕幕,这一段段,哪一个不是中国家庭文化中的经典场景,中国人看了非常会心,非常温馨。那一刻,我瞬间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祖国。有种极度的渴望想拥抱下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子孩子。
在印象中,甚至感觉在国内都似乎没有看到过这么简练但又这么深刻的凸显出我们文化的短片。
当年的南洋大学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老华人的故事。
新加坡曾受过华文教育的那些华人身上,也保留下来了老一代中华文人的那种傲气与风骨。
一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听一个新加坡教育部门官员讲座,听完以后,接下来照例是问答环节,忽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华人站起来,言辞激烈地质问官员当年解散南洋大学的事。
很多人当场大吃一惊,因为在这样的场合下,这基本是不能被提及的。而南洋大学被解散的事,谁都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决定走国际路线,全面推广英语教学,所有大学不得以华语为主,而南洋大学首当其冲,最后在高压下强行被解散,与新大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半身铜像
正因为此事,老一代华人一直耿耿于怀!在这位愤怒老华人的眼中,仿佛面前的官员正是当年主持解散之人,官员倒是很镇定,因为这涉及到敏感话题,他就轻松地把话题转移了。老人还正在质问的时候,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话筒突然失声,当然,不排除技术故障的原因。
老人一下子就爆发了,把话筒一扔,大声喊道:干什么!不让我说话啊!典型的一副中国老文人的那种不畏权势、敢说敢做、铮铮铁骨的派头。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老人大庭广众之下的咆哮,我陡然感觉鼻子就发酸了。不为别的,只为老人那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忠诚和热爱。那一刻的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永乐大帝面前咆哮的方孝孺。
抗战胜利后新加坡华人的庆祝场面
随着祖国的强大,影响在世界上越来越大,华语已经开始重新为新加坡人接受,南洋大学后来名字上开始恢复,现在叫南洋理工大学,但不足的还是变成了其名字所指的那样,只有理工而没有文科,后来在众多华人的要求下,又设立了一个文学院,但当年南洋大学那种中华文化的元气的恢复恐怕还需要很多时间。有的时候,毁灭永远比重建要容易的多。
在今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里,还有幢很大的博物馆,里面很多书画上都盖有"南大"的章,最初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南京大学,后来了解到这段历史,原来那其实就是南洋大学。那一枚枚血红的印章,都是一个个历史无声的沉淀,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华人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的辛酸。
陈六使先生在南洋大学主持动土典礼上
最后,让我们用南洋大学的创始人陈六使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在南洋大学主持动土典礼的时候。陈六使先生高声宣布:"我们是在这片荒土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将与日月同光、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