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灯塔-党建在线与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联合推出“你好,党代表”大型融媒报道活动,精准聚焦全省各地各行业一线党代表精彩感人故事。本期亮相党代表是来自青岛的王倩,一位弃医从农,醉心于草莓事业的乡村振兴“领头雁”。
视频加载中...
王倩,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创业道路上坚持以“发展现代精品农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奋斗目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每年免费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期,带动社员每亩地增收至10余万元。目前,合作社在王倩带领下种植基地面积达1530余亩,年生产草莓、杠六九西红柿、叶儿三黄瓜等特色农产品580万公斤。凭借先进技术,王倩和她的农业4.0,把草莓种到了国外……她先后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说起草莓,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倩有着说不完的话。对她来说,草莓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一份事业,更是对父亲的一份沉甸甸的思念与承诺。这个曾经的山东医专毕业生,放弃留学深造的机会,在老家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从事草莓种植和合作社经营,一干就是14年。
弃医从农,贷款建起试验田
生于1986年的王倩,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2009年,山东医专毕业的王倩获得赴新加坡留学深造的机会。就在王倩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一切,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
王倩的父亲王哲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里的种植能手。“父亲从1994年开始种草莓,是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王倩回忆说,当时家里种的还是简易大棚,父亲怕母亲一个人种大棚太辛苦,做完化疗就跑到地里,把简易大棚改建成全自动的冬暖式大棚。父亲对草莓种植的热忱和执着,深深打动了王倩,也让她打定主意:放弃出国深造,继承父亲的事业。2009年12月,父亲因病去世,王倩正式出任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父亲临终最大的遗憾,是这一辈子没有一块像样的试验田。”王倩决定替父亲实现这个愿望。她跑了大大小小30多个社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试验田。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朋友的建议让她看到了希望。“那块地都荒废好几年了,地里的草比我都高,还到处都是建筑垃圾。不过这块地形状好,很方正,我们可以后期改良嘛。”2010年8月,王倩用家里房子抵押向银行贷的款租下这块地,建起了占地80多亩的新品种试验基地,就这样她迈出了第一步。
“父亲病重的时候很多社员都退社了,到我接手的时候,原本30多户就只剩7、8户了。”没有经验,缺乏资金,社员不信任……面对重重困难,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表现出异常的坚毅,她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全身心扑在草莓地里,边看、边种、边研究,垄地、搭架子、浇水、施肥、观察草莓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那会儿连睡觉做梦都在搭架子、做记录。”王倩笑着说。
在王倩的努力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村草莓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从50亩扩展到1500多亩,社员收入从每亩约3万元增长到每亩8万元左右,合作社规模也从原来的7、8户增长到200多户。
钻研技术,“曹村草莓”享誉国内外
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风景秀丽的崂山西麓、城阳区夏庄街道。在崂山的水土滋润下,自古以来,夏庄被誉为“瓜果之乡”和“蔬菜之乡”。王倩说,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长年的耳濡目染,让她学到了许多关于草莓种植的知识。“但真要搞专业化合作社,只靠原有知识积累和查阅资料还远远不够。”因为地理位置优势,王倩的草莓合作社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科院建立了产学合作基地,共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
为了破解草莓生产中采收断档的行业难题,王倩与“中国草莓之父”姜卓俊教授合作,通过低温控制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研究开发了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草莓10月至11月超早熟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两个月收获,一举破解了我国7至11月份无草莓成熟收获的瓶颈问题,填补了我国草莓生产技术的空白。“单这一科研成果就能为合作社社员每亩地至少增收2万元。”王倩自豪地说道。
和很多传统草莓种植大棚不同,在曹村草莓合作社大棚里,一个个一米来高的三角架树立在棚里,三脚架的两侧长出密密麻麻的草莓苗。据王倩介绍,这是合作社从丽水农科院引进的草莓气雾化栽培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土壤,节省空间,单位种植面积所种植的苗,是普通栽培方式的5倍。而且生长速度,产量也是普通栽培的5倍。”
此外,王倩还自主研发了“杠六九西红柿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让青岛市民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吃到地道、新鲜的“杠六九”西红柿。由她主持研发的《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草莓种植塔型架》《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西红柿支撑架》等7项新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先后引进脱毒草莓、水果黄瓜、番茄树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应用草莓气雾立体栽培技术、扑食螨防治红蜘蛛等新技术10余项,提高了果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依托技术创新和品种引育,“曹村”牌草莓不仅成为青岛市农产品的一张特色名片,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不仅如此,“曹村草莓”还逐渐走出国门。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的东风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8年5月,王倩在塔什干成立了“金陆农业产业园”。原本当地的草莓只在5月份成熟且成熟期只有20天,但在王倩的草莓种植园里,草莓可以从12月下旬开始成熟且成熟期长达6个月。
带富一方,小草莓干成大产业
在王倩的设计版图里,扎根土地生发出来的创业之树,早已不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这么简单的“一枝独秀”。“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希望打造一个涉及多业态、涵盖全产业链的平台型企业,在现有的草莓合作社的基础上打造田园综合体。”
王倩所说的田园综合体是集休闲旅游、智慧农业和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而这恰恰与近几年城阳区“田园融入城市,城市共享田园”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战略不谋而合。在城阳区特别是夏庄街道的协调助力下,王倩的蓝图很快变为现实。
2021年“五一”,投资约1亿元、占地面积167亩的青岛乡缦草莓乐园试营业。作为山东首家草莓主题乐园,项目涵盖果蔬采摘、儿童休闲、游乐设施、文创手作、自助餐饮、动物喂养、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为一体的主题式、沉浸式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仅2021年合作社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农产品采摘服务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名牌”。
如今,曹村草莓合作社不仅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为合作社社员们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指导,更是作为一种业务形态,实现了技术输出。“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团队邀请我们的社员提供专业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还会有现代农业产业园邀请我们做顾问,为他们制订产业园发展规划。”思路一变天地宽,王倩带领曹村草莓合作社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让现代科技农业之花,在深爱的土地上结出了绚丽的果实。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实习生:何志如
(灯塔-党建在线 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