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当年26岁的他站在了人生的分叉口,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继续在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第二个则是带着他的梦想和创意,前去一个没有人开发的领域创业。
到底是选择安定还是冒险?
1.攻读博士之时,决定开创无人船事业
1984年,张云飞出生于西安。
中学时期,他的父母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西安南下至深圳,张云飞也转到了深圳实验中学。
虽然学校变了,但张云飞的爱好却丝毫没变。
他从小就热爱船舶模型,整日拿着船舶模型,在装满水的水盆里“航行”。
来到深圳后,张云飞遇到了一个完成梦想的机会:中学生船模比赛正式开展。
他跃跃欲试,却苦于没有喷枪和颜料,于是只能用更“物美价廉”的材料——油漆,完成了船舶模型的制作。
而这次比赛,他斩获了冠军,也为此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00年代,张云飞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但那时候他沉迷游戏,甚至还因此挂了五科。
不过,学霸始终是学霸,张云飞后来还是从同济大学毕业,又考上了香港科技大学。
而在张云飞沉迷游戏的这段时间,他通过买卖游戏装备,还赚了十万元,足见张云飞潜在的商业嗅觉和天赋。
2007年,张云飞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精密工程系的博士学位,他和一个校友跟随同一个导师学习。
那个校友叫汪滔,是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
看到汪滔的无人机研发过程,张云飞想研发一些更加不一样的东西。
就在这时,他看到《新闻联播》中报道了一篇关于江河污染的新闻,张云飞突然就想到:
机器是否可以通过自动作业来达到治理河道的效果?
于是,“无人船”的概念就顺势而生。
无人船的学名为水上机器人,是一种通过人为远程操控、可以完全独立自主执行任务的船只。
张云飞和几个内地同学一合计,要不然尝试一下研发无人船项目?
在当时,中国“无人船”的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放眼全球也就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有不超过十家的企业在研究。
为了确定无人船的市场潜力,张云飞前往了云南、广东、四川、北京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
张云飞发现,许多地方非常需要无人船这样的装备,这也证明了无人船的市场需求极大,是有值得开发的必要。
然而,那时候张云飞正在博士学位的重要阶段,他的家人也希望他能够继续读书,而不是做这些冒险。
就在张云飞纠结之际,他想到了小时候对船只航行的梦想,而无人船就是他的梦想,他的目标。
2010年4月15日,张云飞和他的小伙伴们乘着船来到了他们的创业基地——珠海。
2.在政策扶持下,渡过了最初创业艰难
照理讲,香港离深圳更近,深圳也是大湾区的重要扶植地区之一,为何张云飞的团队要“舍近求远”,选择珠海呢?
张云飞认为,“珠海的地理环境和航海环境,再加上其基础设施建设,更符合无人船的产业发展前景,能更有效持续地进行产业规划”。
于是,2010年,张云飞团队在珠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无人船的创业公司。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这个在中国来说是完全空白的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前例可循,要想实现零的突破,必须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张云飞回首这段刚开始的时光,表示他们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他们的想法过于超前,超前了十年之多。
但是,也正是如此,才会让他的公司学会了在开拓中扛下压力,拥有了许多公司所没有的冒险精神和应变能力。
而张云飞团队在创业之初,对融资相关流程并不清晰,所以启动资金来自于他们的奖学金,以及父母资助的部分,加起来凑够了一百来万。
不过,由于无人船属于科研项目,资金消耗巨大,一百来万很快就见了底,一度没有任何收入。
幸好他们赶上了国家扶持创新创业的计划,在最艰难的时候,靠科研资金渡过了这段时光,也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研究。
一开始的时候,制作团队只能在产业园里进行模拟测试。
其他产业园的员工,都以为他们是一群白领在玩船模。
相较于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所面临的运行环境将要更为复杂多变,风险也随之提升,这也给科研增加了不少难度。
为了能确保无人船的运行测试,珠海乃至广东省相关部门,为他的公司提供了很多帮助。
话虽如此,创业的压力依然是巨大的。
尤其是张云飞,作为整个公司的核心人物,他既要参与研发任务,还要进行公司管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张云飞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有时候周末会稍微轻松一些,但依然还在工作岗位上。
为了能够让自己放松压力、更快投入状态,张云飞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吃东西。
在创业初期,张云飞仅为140斤,但是随着张云飞用食物减压之后,他的体重飙升至将近200斤,用张云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过劳肥”。
张云飞用肥胖换来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
在研发了两年半后,2013年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环境监测无人船。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公司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始从大湾区里的一个小小的产业园,慢慢拓展到了更多领域。
3.十一年无人船事业迅速发展
2013年,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态,他报名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在这里,张云飞团队向中国展现了无人船的实力,一举斩获了冠军。
在张云飞看来,未来海上作业的主要核心,将会是“人工智能”和“海洋”相结合,无人船的出现,能够推动水上智能时代的到来。
张云飞的预见并没有出错,随着其团队拿下冠军后,他们迎来了世界的瞩目,并且也拿下了他们的A轮融资。
很快,环境监测无人船以及之后研发的环保无人船,投入到了生产中,在两年内销售将近百艘,用于全国各地30个部门的环境监测等相关江河湖泊的水上作业任务。
但是张云飞本人并不满足于此,无论是环境监测无人船还是环保无人船,都是“小船”,他希望能够研发出更大型的无人船,更适合于海上作业。
于是,一个叫做“领航者”的研发计划应运而生。
“领航者”定位为海洋高速无人船平台,除了和先前的小型无人船一样的功能外,还能搭载不同的设备完成不同的任务。
2014年到2016年,他的团队又获得国内各项科技奖,也终于有了稳定的融资,高达十几亿。
张云飞知道,仅仅凭他个人或者团队少数人的头脑是没用的。
于是在2014年12月11日,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除了内地的大学之外,张云飞也利用了自己在香港读书、珠海创业的优势,积极和港澳高校建立联络。
这也是根据张云飞自己在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所得来的。
香港科技大学在无人操作系统上的研究颇有建树,也营造了一定的学术氛围。
所以张云飞和汪滔等知名学子,都是在无人操作系统领域上发光发热。
很多港澳的大学都有其独树一帜的“偏科”。
然而,本地产业的单一性,使得港澳高校不似国内高校一样可以百花齐放,很多在学术领域方面钻研的成果,很难找到途径去实现。
于是,大湾区的产生,便填补了港澳高校所欠缺的产业环境;而大湾区急需的多方位人才,也可以从港澳方面得以汲取。
粤港澳三地不同的教学体系,使得各种思维不断碰撞,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新。
在其团队中,不少职员都是港澳高校毕业的学生。
从最初建立公司的十几个人,在十一年间,慢慢拓展了几百人。
与此同时,无人船的名号也在中国打得越来越响亮。
2017年底,他团队受邀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珠海分会场的录制。
81条无人船,在海面上变换着阵型,穿越港珠澳大桥,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风景。张云飞称,正是这次契机,让他想要研发集群技术。
4.无人船事业拓展到全球各地
从领航者号到集群技术,张云飞一步步成功研发创新无人船的更多可能性,使得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展。
2020年,他的团队和珠海市政府、湖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也是亚洲第一个无人船的测试场。
这不仅意味着无人船技术将要成为海洋智能的中坚力量,也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上的自主船舶竞争力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也正是这种始终不故步自封、不停创新的精神,让科研水平逐渐成为了世界领先,为世界更多人所知。
从2016年到2021年期间,其产业连续6年入围了美国MTR杂志所评选的全球100强的海洋科技企业。
这意味着无人船的技术,越来越为全球所认可。
截至2021年,他的业务已经覆盖到了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西安、深圳和新加坡,都有分公司。
全球相关的无人船专利,约800多个,光他的产业就占据了390多项,说是无人船的半壁江山,都并不为过。
如今,无人船已经运用到了方方面面。
在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导致的洪汛灾难面前,无人船展现了高科技的力量,为抢洪救灾提供了许多援助。
无人船领域在中国的发展是一张白纸到五彩斑斓的过程。
在张云飞看来,能够让他公司的无人船驶向全世界,政府和国家的帮助必不可少。
“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大湾区的开发使得粤港澳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才能。”
作为一个在深圳、珠海、香港都生活了五年以上的本地人,张云飞太了解这三个城市的优劣,他自嘲自己就是“湾区走出来的青年”,只是如今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作为大湾区的扶持企业,张云飞获益良多。
他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粤港澳青年人才,能够投身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于是,身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张云飞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多次提出了粤港澳三地青年相互交流学习的提案,并认为可以提供一系列粤港澳青年的优待政策,来达到引进人才的目的。
张云飞的许多提议,都得到了政府的采纳,并且运用到了实际中。
即使如今他有如此成就,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的步伐。
2022年4月28日,张云飞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
“无人船艇的使命是作为海上的终端,获取高质量的海洋数据,不断增强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
从儿时手中需要手持才能“航行”的船舶模型,到如今无需人操作便可以自动运行的无人船,三十多年的变迁,是一个普通青年的航海梦。
参考资料:
- 深圳特区报.《“深二代”香港求学珠海创业 中国无人船从湾区出发驶向世界》
- 海外网.《逐梦大湾区:港科大'80后'小伙打造未来无人船艇》
- 大洋网.《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张云飞珠海创业:“逃学”创立无人船艇企业 拿下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