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在开幕式上共同开启国际院士联系网络平台。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新华社济南6月1日电(记者孙晓辉、吴书光、陈国峰)山东青岛李沧区楼山片区曾是当地的重化工业聚集区。2年前,片区内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老厂房改造后,“四院院士”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的静电纺丝项目在此投产。
目前,西拉姆院士的项目已有防霾净化窗纱、防霾防病毒口罩、纳米纤维生产设备等实现产业化,其中防霾纱窗对PM2.5的过滤效率控制在95%左右,目前已在青岛80所学校、幼儿园整体安装,预计今年共安装5万至10万扇。
拥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等四所学院院士头衔的西拉姆是青岛国际院士港近年来引进的国际高端人才之一。
来宾在开幕式上倾听院士发言。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作为青岛近年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的重要举措,位于李沧区的国际院士港于2016年正式启用,目前已累计签约引进21个国家的108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占85%,涵盖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5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在青岛举办。前来参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院士认为,青岛国际院士港不仅是研究成果交流、推介、展示、交易的平台,更是在推动国际科研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018年是拥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等四所学院院士头衔的加拿大人帕克难忘的一年。凝结着他心血的科研成果“原位成纤纳米复合材料”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投产,这一在汽车轻量化、智能电器、医疗设备和可穿戴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的技术,目前市场估值已超过100亿元。
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会场座无虚席。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我非常感谢青岛院士港在选择场地、寻找合作伙伴等方面提供支持。”帕克说,院士港帮助没有商业经验的他找到了中方商业合作伙伴,并提供了合适的场地。
据青岛国际院士港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院士项目产业化,院士港专门组成攻坚小分队,采取市场化、专业化、团队化的模式,研究院士项目细分市场,配合院士团队积极开拓市场。
得益于院士港团队的积极运作,西拉姆的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与中国前十大滤纸制造企业合作、与青岛鸿文汇海工程公司签订8亿元纱窗代理协议、与济钢集团签订5年30亿元的委托代理销售协议……
“院士们的产品‘高精尖缺’,一旦产业化,将带来‘核裂变’。”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已有32个院士项目投入运营,13个项目产出42种产品。2018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突破10亿元。
新加坡工程科学院院士钟台生认为,青岛国际院士港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对国外科技人才的重视。
“青岛院士港可以作为一个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来打造,助推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助推中国成为科学和创新高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说。(参与采写记者:苏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