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王珞)4月27日晚,荣昌生物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这是荣昌生物3月31日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上市之后交出的首份财报。
由于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及商业化全面提速等因素,荣昌生物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但考虑到公司两大核心产品进入医保后销售迅速放量、研发管线拓展和国际化推进带来“护城河”进一步夯实,荣昌生物首季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销售放量 营收超过去年全年
荣昌生物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分别于2021年3月、6月获批上市,并于同年底双双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从此次披露的财报看,荣昌生物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营收增长主要由注射用泰它西普、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这两款明星产品贡献。而在进入医保前的2021年全年,荣昌生物相应的营收为1.31亿元。
一个季度的营收超越2021年全年,如此短时间里迅速实现销售放量,得益于荣昌生物的前瞻性布局。据悉,荣昌生物早在3年前就着手组建国内商业化团队,报告期内包括医学、市场和销售在内的自身免疫、肿瘤两大商业化团队已达数百人,覆盖了国内多数省份的上千家医院。
研发投入加码 “护城河”持续夯实
今年前3个月,荣昌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2.9亿元。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研发费用和商业化等项目开支的增加。而各项支出中,占大头的是研发开支。报告期内,荣昌生物研发投入合计2.18亿元,同比增长60.29%。导致研发投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研发管线增加、持续进行药物的临床研发导致临床试验费、测试费等费用增加,研发人员增加等。
公司上市公告书显示,近年来,荣昌生物持续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6.70%。基于持续高投入,公司自主开发出抗体融合蛋白、ADC、双抗等三大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共开发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其中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产品正在开展用于治疗20余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今后每年会有数个新药申报临床。
公司表示,泰它西普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晚期胃癌适应症,已分别于2021年3月、6月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于2021年12月获批上市销售,迄今两大明星药物已有三大重磅适应症获批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除此之外,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其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磅适应症临床也在加速推进,“护城河”将由此得以持续加固、夯实。除系统性红班狼疮外,泰它西普正在就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多项临床试验。包括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MOS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IgA肾病、多发性硬化症(MS)和重症肌无力(MG)等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维迪西妥单抗正就治疗多种实体瘤进行临床试验,包括用于治疗胃癌的Ⅲ期确证性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确证性临床试验、用于治疗HER2阳性存在肝转移晚期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乳腺癌、胆管癌、肺癌、妇科肿瘤、黑色素瘤等其它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适应症临床研究也在如期推进中。
一季度财报显示,荣昌生物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37.35亿元。这为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及已上市产品的国内外商业化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支持。
国际化系统推进 未来前景可期
荣昌生物未来的一大看点是其国际化的系统性推进。
公司公告显示,2021年8月,荣昌生物与全球知名生物制药公司西雅图基因就维迪西妥单抗达成全球(亚太地区仅含新加坡、日本)海外授权交易合作协议,获得高达26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超过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出海带给荣昌生物的不只是一笔丰厚的交易款,还意味着广阔的海外市场。
公司介绍,目前,荣昌生物国际商务开发团队就泰它西普正在与全球众多跨国制药公司交流,寻求合作。公开资料显示,为推动国际化,荣昌生物先后在烟台、上海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3个研发中心,在北京设立了境内临床及注册申报中心,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附近建立了全球临床及注册分支机构,统筹安排国内外注册进程,确保IND申请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等关键环节的快速推进。荣昌生物正系统性推动从药物的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直到临床开发、注册的全球化布局。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分别获得了美国FD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Ⅲ期临床许可和IgA肾病II期临床许可,且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获得了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泰它西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际大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开始,美国Ⅲ期首例患者入组工作预计今年完成。维迪西妥单抗方面,美国FDA已同意该药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Ⅱ期注册性临床试验方案,通过加速审评在美国申报。公司表示,目前该项试验处于全球临床中心启动准备阶段,预计今年完成首例患者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