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庆+中秋 | 展览倒计时8天,穿越吴冠中“美育人生”的缤纷之旅

美育人生

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自2019年11月1日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开幕至今

已走过近一年的时光

展览中的111幅画作以

“风筝不断线”

“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

“风格是背影”

三个单元铺陈开来

展示了这位绘画大师

各时期作品的风采

无论是油画还是彩墨

无论是干净、澄澈或迷离

也无论是点与线的交织

画中景象

如混沌之中的声鸣

如浩瀚天宇中的星汉

亦如流星划过夜空的轨迹

10月8日展览即将落下帷幕

欢迎您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长假

走进清华艺博

感受经典展览的无穷魅力

欣赏吴冠中用缤纷色彩绘就的

“美育人生”

风筝不断线

“我一向不放弃‘风筝不断线’的观点,这正是表明作品与人民感情之间那种割舍不断的、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必然联系。新作中有些是否已经断了线了呢?我肯定地说:没有断线!只是那些线拉得更长,变得更细,有些似乎隐蔽得近乎遥控状态了。世界这么大,寰宇觅知音,凭借什么?就是凭爱美之心、心心相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遥控。”

——吴冠中

1998年夏,吴冠中在河北坝上写生

《故乡清晨》 吴冠中 1960

木板油画 60.4cm×4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拉萨龙王潭》 吴冠中 1961

木板油画 46cm×61cm

中国美术馆藏

《妇人像》 吴冠中 1962

木板油画 39.3cm×29.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野菊花(一)》 吴冠中 1972

木板油画 30.4cm×60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双白杨》 吴冠中 1975

布面油画 73cm×40.3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玉龙山下丛林》 吴冠中 1978

布面油画 75.7cm×64.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水田(二)》 吴冠中 1973

布面油画 89.3cm×89.7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乐山大佛》 吴冠中 1979

纸本水墨设色 101.5cm×100.4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水乡》 吴冠中 1980

木板油画 61cm×46cm

中国美术馆藏

《忆西双版纳》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79.8cm×60.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青高粱》 吴冠中 1995

布面油画 64.6cm×54.8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瓜藤》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73cm×91.1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灯下人》 吴冠中 1999

布面油画 80cm×6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生命》 吴冠中 2001

布面油画 65.3cm×79.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

“造型艺术的根本是形式美,观察发现形象、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

“绘画首要美,美是靠形式、造型规律来解决的,不是靠含义、图解来解决的。我存在着‘救救孩子’的心态,所以首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我说造型艺术如果不讲形式就是‘不务正业’。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往往上升为作品的灵魂,块面、点、线,等等之间的节律成为绘画的根本。启示这些节律的母体被解体或隐藏了,作品进入了抽象领域。”

——吴冠中

1983年,吴冠中夫妇在雨中黄山写生

《再绘高昌(高昌遗址之二)》 吴冠中 1987

纸本设色 61.4cm×45.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天际黄河》 吴冠中 1989

纸本水墨设色 68cm×86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无梦之夜》 吴冠中 1994

木板油画 41.5cm×5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印尼舟群》 吴冠中 1994

布面油画 48.2cm×68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荷塘(三)》 吴冠中 1995

纸本水墨设色 95cm×180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开屏》 吴冠中 1996

纸本水墨设色 69cm×68.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红莲》 吴冠中 1997

布面油画 66cm×91cm

中国美术馆藏

《玉龙松》 吴冠中 1997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1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水乡》 吴冠中 1997

纸本水墨 45cm×48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蚱蜢舟》 吴冠中 1998

布面油画 69.2cm×6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海南人家》 吴冠中 2001

纸本水墨设色 66.6cm×67.4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春花》 吴冠中 2001

纸本水墨设色 48cm×4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桃色的云》 吴冠中 2002

纸本水墨设色 40cm×45.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桃》 吴冠中 2003

布面油画 80cm×6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白桦林》 吴冠中 2005

纸本水墨设色 46cm×34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竹林》 吴冠中 2005

纸本水墨设色 48cm×4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风格是背影

“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风格无处借,它是树,是从幼苗成长的,它长期吸收雨露阳光的滋养,屡经风雪的摧残。不是所有的树苗都能长成大树的,更不可能在数日、数月,或三五年内长成大树,这是艺术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真正的艺术是具有生命的,许多技法、手法被革新了,发现了,这大大促进了艺术的创新,标志着艺术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应向勇于革新的年轻一代致敬。但不宜将技法创新与艺术风格等同起来。”

“风格之诞生缘于情感之赤诚。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绝对伪造不出风格来。”

——吴冠中

1989年,吴冠中在巴黎街头写生

蔡斯明 摄

《紫藤明珠》 吴冠中 1994

纸本水墨设色 67cm×136.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春雪》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30cm×59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新城(二) 》 吴冠中 1996

纸本设色 66.8cm×135.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渔港(二)》 吴冠中 1997

纸本水墨设色 45cm×49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春燕》 吴冠中 2000

纸本水墨设色 70cm×69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寂寞沙洲冷》 吴冠中 2001

纸本水墨设色 68.5cm×68.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安徽水乡》 吴冠中 2002

纸本水墨设色 39cm×44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迎春》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50.5cm×60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鹤舞》 吴冠中 2002

纸本水墨设色 67cm×136.3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红墙》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39cm×59.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童年》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40.2cm×28.6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红绿层楼》 吴冠中 2006

纸本水墨设色 49cm×45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荷塘春秋》 吴冠中 2003

布面油画 50.3cm×59.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春酣》 吴冠中 2006

纸本设色 96cm×181cm

画家捐赠 清华大学藏

《秋声赋》 吴冠中 2007

纸本水墨设色 122.5cm×60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眠》 吴冠中 2008

布面油画 61cm×91cm

中国美术馆藏

《最后的春天》 吴冠中 2010

纸本水墨设色 72cm×96cm

吴可雨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长城——秦皇岛授课记

“大自然幅员广阔,杂芜的东西多,画风景固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仅仅运用这点取舍的手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动割开皮肉接骨髓的大型手术。为了充分表达对象的特色和作者的意境,一幅风景画由几个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对象组成是可以的,是应该的。我自己作画时,也是先游一遍,构思一番,在小本上或脑子里构好图,乃至动手写生时,作成一幅画往往要变换几次写生地点。”

“我国山水画家往往是先游山,记录游踪,而后组织画面的。我看这一创作方法确是我们的传家之宝。”

——吴冠中

吴冠中《长城——秦皇岛授课记》写生册 封面

《长城》 吴冠中 1978

《长城脚下》 吴冠中 1978

《秦皇岛石河水库》 吴冠中 1978

《海船》 吴冠中 1978

《海港》 吴冠中 1978

《村舍》 吴冠中 1978

《鹅》 吴冠中 1978

《居庸关下》 吴冠中 1978

《交粮》 吴冠中 1978

《村舍》 吴冠中 1978

《驴》 吴冠中 1978

《海船》 吴冠中 1978

《海岸》 吴冠中 1978

《长城(设色)》 吴冠中 1978

《海船》 吴冠中 1978

《大海》 吴冠中 1978

《渔民补网》 吴冠中 1978

《林中小池(之一)》 吴冠中 1978

《林中小池(之二)》 吴冠中 1978

《北戴河》 吴冠中 1978

《海船》 吴冠中 1978

《海港》 吴冠中 1978

《泊》 吴冠中 1978

《风景》 吴冠中 1978

《村居(之一)》 吴冠中 1978

《村居(之二)》 吴冠中 1978

吴冠中先生

1919-2010

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清华大学教授。1936年进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42年毕业后任教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公费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归国,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营建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2001年文集《画外话·吴冠中卷》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届人民文学奖,文集《吴冠中谈美》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荣获文化部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6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日 – 2020年10月8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美育人生 · 精美文创

清华艺博官方网店

淘宝搜索店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淘口令:¥mwZacg4CdEX¥

(复制后打开淘宝App)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限量版复刻版画

《不负丹青》笔记本(复制)

迷你版画冰箱贴

水墨插画明信片套装

水墨插画笔记本

桌案之美鼠标垫

反向伞

映日系列 · 凝脂玉瓷茶器礼

霓裳桑蚕丝巾

独立枕芯艺术抱枕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日-2020年10月8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总策划

冯 远 陈维德 向波涛

展览顾问

吴可雨 吴乙丁

执行策展人

刘巨德 苏 丹 蔡 珩

鲁晓波 卢新华

策展助理

周爱民 赵 倩 林家欣

展览统筹

杜鹏飞 邹 欣 任 茜

展览执行

王晨雅 王 兆 王 宁

刘徽建 黄淑芸 胡晓曦

陈春贤 余水盛 黎雪婷

陈颖惠 玛利亚·德·马尔·库索·索拉诺

展陈设计

王 宁

视觉设计

王红卫 李明山 赵 晖

画册编辑

葛秀支 余美燕 萧佩仪

国际事务

王 瑛 吴瑞萍 黄凯权

行政事务

马艳艳

吴冠中创作片

剪辑制作:陈旭东

资料转录:赵 明 冯世光

事务协调:周爱民 赵 倩

微信视频

祝 卉 孙少晖

公益导览

徐 虹 张 明 卢新华

专题讲座

张 明 卢新华 周爱民

媒体报道

覃 川 陈超群 邹 欣

周颖湘 朱香玲

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清华大学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学术支持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香港艺术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画院

点击查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开馆时间

8月1日起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9:00-12:00(校内学生专场)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10月1日-8日正常开馆

(10月1日延时闭馆至20:30)

参观预约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搜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进行预约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图文编辑/垚梦

视觉统筹/王鹏

图片摄影/肖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网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