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走近冬奥 | 万法“器”,皆有“道”——专访紫砂艺术大师吕俊杰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他自幼醉心紫砂,四十载生涯名誉等身,曾设计出《冰壶》《渔歌》等名作,获授中国艺术界首枚顾拜旦金质奖章……

他习武多年曾获大奖,从书画、雕塑等艺术创作里汲取灵感;为推广紫砂艺术,还拍过电视剧、MV……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吕俊杰,在他心里,万法皆可入“器”,万器亦需有“道”。

视频加载中...

=1=

功在壶外

吕俊杰的父亲吕尧臣是著名紫砂陶艺大家。小时候一放学,吕俊杰就喜欢去紫砂厂看父亲做壶。因为深知老一辈紫砂人的辛苦,母亲起初并不同意他子从父业。最终在家庭会议上,16岁的吕俊杰选择坚持自己的兴趣,并在随后顺利考入紫砂厂。

三年学徒生涯转瞬即逝,结果班里所有男生都改行了,只剩经常考第一的吕俊杰还守在泥凳前。对于吕俊杰,父亲期望颇高;对于超越父辈,吕俊杰也较着劲。

“十年前出去,别人总介绍我是‘吕尧臣大师的儿子’。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但我也有我的想法……就好像一直在大树底下,我也很难受。那么我就想,总有一天谁必须要提我才能提起他,我对自己有这个自信。”

这份自信源于“功在壶外”这四个字。在父亲的指引下,为了加强理论学习,吕俊杰先去了中央工艺美院学造型,后又到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学雕塑;不仅从传统中华书画创作中汲取养分,甚至将武术的刚柔与造型也融入了壶里。

吕俊杰“五环五色”冬奥系列作品——《冰壶(绞泥)》

紫砂艺术历史绵长,珠玉在前,创新不易。吕尧臣独创“吕氏绞泥”,开拓紫砂装饰新技法。到了吕俊杰这代,父子都认为在实践和理论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触类旁通地融到作品里,才能使其丰满有立体感,才能感染打动观者——只有这样的作品才算成功。

“紫砂壶也要有构图,也要有章法。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这是比较难的。要守正,但是不能守旧。”

=2=

器亦有道

名师之壶,恰如笔墨丹青,载事寄情。

“紫砂不能是简单的一把壶,它要由器具上升到道。”吕俊杰说。

紫砂壶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器皿,也是为数不多可以日日上手把玩的中国传统艺术。既接地气,也与传统茶艺密不可分。

“一般留下来的艺术,它一定要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非遗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吕俊杰“五环五色”冬奥系列作品——《国傲(段泥)》

吕俊杰认为,紫砂壶流传至今,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气质:润而不咄,柔却硬骨。源于泥土,看似素面素心,其实简约不简单。

而每件作品的产生,构思阶段往往都是最费力的——这一阶段甚至会长达数月。等到脑海里基本成型,他才会动手制作。

紫砂艺术性和技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也决定了对手艺的精密度要求。比如泥料收缩度的计算,差之毫厘就可能导致整套壶烧制失败。因此,每件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吕俊杰随口就能讲出背后的故事。

=3=

艺与时共

在吕俊杰眼里,“艺术家应该用作品来反映时代的美好,要阳光、正能量”。在他原创的百余件紫砂里,几乎件件背后都有一段充满时代烙印的故事。

吕俊杰“中华”系列——《“忆江南”四件套(段泥)》

《渔歌》是吕俊杰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当时每至太湖捕鱼季节,百艘船扬帆撒网,宛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吕俊杰以此美景为灵感制成套壶,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满意的原创作品,因为每件都像自己的孩子,都留着那个阶段独有的印记和气韵,是无法再复刻出来的。”

无论何时,吕俊杰始终保持着练武的习惯。由于年幼多病,他小时候就开始习武,曾荣获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形意项目金牌。武术的造型、快慢、刚柔与紫砂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为2008年,吕俊杰参加“迎奥运杯”香港国际武术节并夺得金牌。

“一开始,练习武术纯粹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但练到后来,慢慢就练到了‘悟道’的境界。最终,就会在我的作品里表现出来。”

=4=

力弘国瑰

在2017年“为奥运喝彩”吕俊杰紫砂品鉴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看到吕俊杰的作品后多次与他拥抱致意,赞扬他的作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邀请他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办展。

巴赫在交谈中得知吕俊杰的习武生涯,也知道了他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陆续设计了多件与体育有关的作品。因此国际奥委会为吕俊杰颁发了一枚奥林匹克顾拜旦金质奖章,他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紫砂艺术家。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左一)与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右一)为吕俊杰颁发顾拜旦金质奖章和证书。

“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这枚跨界的‘奥运金牌’让我感觉非常自豪,当然也非常自信,作为文化大国,中国应该得到这份荣誉。当五星红旗升起来,真的有点催人泪下,很骄傲很激动。”

为了弘扬紫砂文化,吕俊杰还出任文化历史大剧《紫玉金砂》的壶艺顾问,并在剧中饰演镜空法师。2009年,他还主演主唱了电视纪录片《紫泥春华》MV。

“所有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我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助力整个紫砂行业的发展和推广。”

北京冬奥会近在眼前,吕俊杰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不少构思。此前他曾设计过《冠军壶》《冰壶》等作品,这次他希望将滑雪、速滑等运动员优美的肢体语言有机融入作品中,设计出更多冰雪体育主题壶,为冬奥和中国文化传播作出更多贡献。

记者:卢羽晨、高萌

编辑:沈楠、丁文娴、彭东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