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堕胎、强奸、焚妻……当代社会印度女性的地位依然止步于蛮荒

商报君 香港商报 今天


本月20日,印度北方邦一名男子急于检查胎儿的性别,用镰刀将妻子的腹部割开,导致妻子情况危殆,男婴死亡。据悉,两夫妇本身已育有五个女儿,男子一直向妻子施压,要求生一个儿子。目前,男子已经被捕,他否认想故意伤害妻子,声称是意外,警方仍在调查此事件。



这一事件的愚昧与血腥刺激着每一个看客,更令人惊异的是,如此愚昧而又血腥的事件,竟然发生在两天前。


在如今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里,印度依然坚持着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腐旧思想,要了解这其中的原因,首先要先了解印度的现象。


印度女性从出生起就被选择性放弃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今年6月发表报告,指印度过去50年,约有4600万女童失踪。另外,不少印度父母得知胎儿为女婴后选择堕胎,数字多达46万。


根据粗略统计,印度选择性堕胎屡禁不止,新生儿男女比例1000︰730;农村地区女童辍学率远高于男童,女孩即便上学,到了14岁大多会被迫嫁人;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童养媳现象,一些家长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养育负担,还能免去出嫁的彩礼。


2018年,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刊载的一份性别歧视研究报告显示,印度社会「重男轻女」观念每年致使近24万名5岁以下女童因缺乏照料死亡,这其中不包括父母因歧视女孩而选择流产的胎儿。相当于全年5岁以下女童死亡人数的22%。


研究人员发现,性别歧视致女童死亡现象「重灾区」是受教育程度低、人口密度大且出生率高的农村贫困地区。


在印度,有一句诅咒叫:你肯定会生个女儿。


印度巴士轮奸案
论性犯罪在印度的猖獗


2012年12月,一名23岁就读于印度德里大学医学系的女大学生乔蒂,在与男友看完电影回家时,他们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公交车上包括司机在内的6名男子将其男友围殴后关押在驾驶室,然后将乔蒂拖到车尾处轮奸。



在漫长的一个小时中,车辆一直在行驶,这些暴徒事毕将他们二人扔下了车,之后马上掉头,冲着他们开过来,打算碾死乔蒂,毁尸灭迹,幸好男友人及时把她拖走。

后来,路过的路人发现了躺在街上的两人,看到他们衣冠不整失去了意识,于是报警将两人送往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发现乔蒂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医生震惊地发现,乔蒂体内的肠子只剩下了不到5%,推测是因为被生锈的铁棍粗暴抽出所致。铁棒后来被警察找到,是一个生锈的L型工具,为汽车千斤顶的配件。


13天后,乔蒂在新加坡的医院伤重死亡。

2020年3月20日,四名被告被执行绞刑伏法。



据悉,1/4的印度男人承认对女性实施过性暴力。尤其是,一些男人对低种姓女人看不惯的时候,就会以强奸来摧残女性。即使在今天,印度女性既被视作,实际上也是男人的泄欲器和劳作的工具。


压迫下印度女性的被焚与自焚

索奁焚妻


索奁焚妻是指发生于印度及其周边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的一种家庭谋杀罪行。这类犯罪的共通点是源于嫁妆纠纷(索奁),犯罪手法则常以烧死媳妇或妻子并伪装成自焚或厨房意外来达成,也因此这类家庭谋杀的受害人数仍只能推估,难以确切统计。


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所公布的2005年度案件记录显示,已确认及被报导的死亡人数,包含受焚而死者,计有7026人。


嫁妆纠纷不外乎夫家向妻家索奁无度、妻家所给的嫁妆少于夫家认为妻家能负担的、妻家一再迟付应允的嫁妆等。夫家为了尽快结束婚姻关系以便再娶及获得新的索奁机会,常多人合谋以煤油、汽油等易燃液体烧死媳妇。


选择这种手法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手法易于后续处理及伪装,以图犯罪证据不被掌握。



另一方面,社会甚至受害者的娘家也常常拒绝接纳不幸毁容的妇女,以致受害妇女在死里逃生之后面临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生存磨难。


萨蒂制度


寡妇萨蒂制度是印度教特有习俗,流行于印度和南亚其他国家的印度教社会中。该教条规定寡妇应当自跳火堆殉夫。旧时在印度,如果寡妇不萨蒂,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在印度,男性可以因为不满意女性没有陪嫁或陪嫁少而打死女性,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夫家的要求而丧命(被杀和自杀),65% 的印度男人认为妇女应该挨打。


在歧视、压迫、伤害中勉强维生的印度女性,为什么不反抗呢?答案是,不是不做,而是不能。


历史的解答——种姓制度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除了这四个阶层,印度还有另一个阶层——贱民。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称不可接触者,最受鄙视。



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女性的地位与贱民相当。作为维护种姓制度的法律经文《摩奴法典》以及不少古典经文规定了世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姑娘、青年妇女、老年妇女虽在自己家内决不应随己意处理事情;将女性定为邪淫源头,男人的情欲皆因她们而起;妇女少年时应从父,青年时应从夫,夫死从子,无子从丈夫的近亲族,没有这些家族从国王,妇女始终不应该随意自主。


在种姓制度下,印度人的婚配是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这就造成高种姓女子和低种姓男子过剩,因此也开启和长期甚行一夫多妻和丰厚嫁妆现象。高种姓男子多娶妻子既体现其较高的社会地位,还会获得更多嫁妆。高种姓女子为了找到与其地位相配的男人不得不陪以厚嫁;低种姓女子为了攀结高种姓也需要送上丰厚嫁妆以博取夫家的欢心。


文化与宗教的糟粕遗留


印度的国教是印度教,在全世界拥有10多亿信徒,其中主要是印度人,与佛教提倡的的众生平等理念不同,印度教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不仅如此,印度教认为世界以四个时代为一周期,在《摩诃婆罗多》的最后,写明了人类现存的这个时期女人的权利要归于男人,所以在地位上也要低于男人。


作为印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印地语诗人杜勒西达斯所作的《罗摩功行录》对印度女性的地位作了描述:丈夫是妻子的天神,服侍丈夫是妇女最崇高的天职,没有丈夫的妇女等于没有生命的躯壳和无水的江湖。


印度古典文化在女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残暴是洗不掉的污点。在经典和传统的世界里,女性根本就没有解脱之路。


虽然今天的印度有种种法律废除了种姓制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婚姻制度,但上述种种规则直到今天仍然作为潜规则左右着印度人的生活。


印度女性直至今日还处于被支配、被奴役的地位。


撰文、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