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杭州相比,苏州一直是一个不紧不慢的闲人,似乎将“苏州园林”作为标签立于世间已是最大的满足。
但苏州园林美的不仅是九曲回廊和一池清莲,更是细节处藏着的中式生活美学,几乎能够唤醒每个东方人心中深藏的古典文人情怀。耳濡目染了上千年,苏州人实在太懂风轻云淡间的生活浪漫。
即使不逛园林,苏州也同样能用流动的人间烟火证明何为“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苏式汤面与生煎,一日之晨的必修课
来到苏州就要入乡随俗,睁眼后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去吃面。
苏州虽处江南,但对吃面的执着丝毫不输北方人。早起赶一碗头汤面,慢慢琢磨今天的浇头或汤底,挑拣几件清淡配菜,喝茶吃面听评弹,就是苏州人每天的必修第一课。
苏州人吃面是有“行话”的,如果不提前做功课可能会迷失在繁杂的选项里。
免浇/阳春即光面;免青/重青指葱花多少;过桥指浇头放在盘子里、底浇会将浇头放置于面底;重面轻浇是面条多浇头少、重浇轻面则相反……还有红汤、白汤、硬面、烂面等等。
如此还不算完,随随便便一家路边面馆,都能看到几十种浇头。焖肉、大排、爆鱼、鳝糊、蟹粉、虾仁……若一种浇头不过瘾,还可以选双浇、三浇。
浇头码在碗里纹丝不乱,面条被师傅熟练地团成“鲫鱼背”。一筷子浇头一调羹 ,配上一壶茶。大概只有苏州人能把一碗普通的面吃成清风明月般的风雅事。
苏州是生煎馒头的发源地,也许只有一份生煎加一碗泡泡小馄饨,才能抵抗苏式面条在苏州人心中的地位。
老店“哑巴生煎”是苏州本地人认可的老字号,这里的生煎相比于上海生煎多了一份鲜甜多汁,为了保证汤汁饱满,会将有褶子的一面朝下,这样也能让褶子部分变得薄而酥脆。皮薄馅大,汤汁多到咬一口甚至会飚出出来。
生煎馒头虽然平民,却是低调的王者美食。这些一咬就能出汁的松软小团子,是苏州人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
本色美术馆,探讨诗意的苏式生活美学
本色美术馆是一座私人的公益性质美术馆,200多万块苏州老砖垒起的不仅是一座诗意的东方建筑,构造与结构上更像是将园林搬进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美术馆的入口很小,一道石墙门廊低调地隐藏在老工业区的街边。室内巧妙地将苏州园林的“叠石山水”与日式庭院的“枯山水”做了融合。不仅可观可游,更让空间内的建树、自然、器物得以相互呼应,产生微妙的隔世之感。
建筑一楼是大厅,只需在中央迎宾台办理简单的登记手续即可进入美术馆内部。左右两侧设有茶馆以及禅意用品店。
二楼开始,就是主要的作品展览区域。这里不仅展出静态的物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创作”本身。许多艺术大师会在闲暇时刻来到这里进行现场创作,无论身边有多少目光都能仿若身处无人之境一般挥毫下笔。
本色美术馆还把茶、花、香、禅等各种中式生活元素一一纳入细节中。馆内的园林空间经常能见到各式瓷器、铜器、服饰,偶尔还会有昆曲评弹或茶道的表演。
这些庭院化的角落可以随时转换成交流美学的艺术空间。既能体验到传统东方文化的人文积淀,又能体验到现代创意下焕发的艺术生命力,可谓将精致的苏式生活美学展现到了极致。
御窑金砖博物馆,时空交错的金石之声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所谓 “御窑金砖”,并不是真金做的砖,而是皇宫建筑专用的砖石。古籍《金砖墁地》里记载:“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明成祖建造紫禁城时,因为苏州相城产的窑砖质量上乘,于是御赐了 “御窑”之名。现在海内外留下的文物金砖,基本均出自相城。
据说故宫的每一块金砖都出自这里。直到今天,御窑金砖依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等古代皇家建筑修缮工程唯一的指定用砖。
不仅如此,御窑金砖还漂洋过海,被使用在美国纽约的明轩和惜春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池田市六角亭等国内外众多古典建筑之上。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主馆占地7000多平方米,一眼望去宛如宫殿般错落。
主馆的外观是对砖窑元素和宫殿特色的综合提炼,体量雄浑,出檐平远。主馆上部檐口设计和皇宫飞檐一致,代表京城建造者的“认可”。
主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以“开物”、“成器”、“致用”命名,讲述金砖的制作故事。其中御窑遗址园的牌匾“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余秋雨先生题写的。
博物馆内完全按照一比一仿造了当年窑洞内部结构的建筑,成百上万的砖块一层一层砌上去,站在底部,将同时感受到视觉震撼力与艺术美感。
博物馆外景则参考了苏州园林和复廊的设计,既有北方建筑的稳重,镂空的运用、光线的引入又兼有着姑苏江南的轻灵。
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荒芜的遗址与现代的呈现形成对比,遥相呼应,不禁让人去感受时空的交错,体悟御窑金砖古法工艺的传承。
古砖虽然有着灰头土脸的色调,却是最本真的颜色。摈弃过多的外在因素,无论是博物馆还是馆内藏品,均是最纯粹最自然的模样,但回归本真的美学反而更耐人寻味。
《浮生六记》,梦一场最风雅的沧浪亭
想要看懂苏州就一定要去逛园林,其中不仅有美景巧工,更多的是发生过的往事。
沧浪亭里上演的《浮生六记》,便将园林、昆曲、苏州文人故事三者结合成一出沉浸大戏,穿越千年带到人们眼前。我们得以跟着声音穿越200年时光,看到沧浪亭最风雅的一面。
《浮生六记》书里的文字全部活了过来,化为声音、灯光、荷塘与眼前的人,沈复与芸娘之间的神仙爱情令人陶醉。在一幕幕故事的指引下,观众会转换于沧浪亭里的不同角落,浸入沈复与芸娘纠缠的一生。
面水轩、闻妙香室、明道堂、沧浪亭、“流玉”石刻。沈复与芸娘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甜蜜。但最终,故事的结尾早已定好,沈复唱着“失以为有,有却已失”笑着离开。
最近的时候,演员与观众之间相距不足一米,剧中人的呼吸清晰可闻;不使用麦克风和音响、全程清唱;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了观众的沉浸感,极强的代入感也让观众在悲剧结尾时也扩大着心中无限惋惜。
深夜演出结束,走出沧浪亭时仿佛梦过一场。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也许正是因为苏州独特的古典园林之美,才会孕育出中国最早一批拥有古典美学基础的人——文人。他们的温柔与细腻,和对美的无限敏感,也许都是一座座园林激发的。
️
苏州柏悦,剑走偏锋的园林宅院酒店
作为凯悦集团最顶奢级别的品牌,苏州柏悦酒店坐落于金鸡湖畔,以湖滨风光作为背景,将苏州的柔婉与充满活力的当代设计完美融合,打造出了一座精致的湖畔园林式宅院酒店。
建筑设计由美国KPF建筑事务所设计,内部空间交给美国HBA设计公司,而建造方则是国内顶级装修公司苏州金螳螂。
金螳螂参与过的酒店项目有澳门丽思卡尔顿、北京诺金酒店等,还曾包揽过许多著名的国内工程建筑,比如鸟巢、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中心、苏州博物馆……这一次终于在老家给自当了一把业主,自然从设计之初就费心费力,倾尽心血。
苏州柏悦酒店一改独栋高楼的格局,采用了散落的不规则建筑群。扩大室内外空间的同时,又能将苏州园林的风韵融入其中,一座座不规则的建筑之间,隐藏着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
酒店大堂的主色调是明亮的孔雀蓝,十分尊贵沉静。乍看不起眼的大理石墙面,却在走动的不经意间露出点点星光。水墨写意的大理石墙面,再配上中国艺术家杨明义专为博悦酒店绘制的巨幅画作,闪烁星点配上精致国画,堪称景中有景。
苏州柏悦的前厅借鉴了传统苏式宅院的格局,每位进入柏悦的客人都将先通过轿厅,再穿过宁静的前厅,在园林景色和水榭风情的包围中愉悦地进入酒店。
三进式的入门设计,有天井的前厅、既能赏园林又可落座的轿厅,每个回廊绕着一汪锦鲤池和庭院,只需随意走着,就把水乡和园林都看了。
穿过前厅大堂后,则是一方湖畔苏式宅邸。
苏州柏悦一共178间客房,其中包含19间套房,布局均从传统苏式宅邸的建筑布局中获取灵感。随处可见的海棠元素,从门把手到地毯,从窗户到镜面的轮廓,都盛放着苏州人喜爱的花。套房也被设计成三进式,过道、卧室、休息区是相对独立的区域。
400针高支高密的床品,36cm的席梦思床垫是依照人体曲线特别定制的抗干扰床垫,可享一夜舒适睡眠。戴森吹风机、Le Labo定制款洗浴备品、BOSE音响等无处不在展现出苏州柏悦酒店的贴心周到。
西洲轩是苏州柏悦的美食重头戏,主打淮扬菜,辅之以苏州特色的食材,两者相结合简直鲜上加鲜。室内外均设有座位,既可临窗而坐欣赏庭中游鱼,也可以在花园掩映中享受美食。
在不缺高楼的金鸡湖畔,苏州柏悦却剑走偏锋,运用几何线条和解构美学,在低调的奢华里重新诠释着苏州的古典雅致。
想要读懂苏州,首先要让自己“慢下来”。长达几百年的生活美学是扎根在苏州骨子里的生活基本节奏,无论是在方寸之间造玲珑,还是于舌尖上品鲜甜,皆是苏州人感受人间至情至味的日常。当不知道该去何处时,不妨去苏州,做回一个风雅闲人。
-The End-